50万张按摩椅,撑起一个IPO
来源:东四十条资本(ID:DsstCapital) 作者:王满华
火车站、商场里的按摩椅,也要上市了。
近日,共享按摩椅品牌“乐摩吧”的母公司乐摩物联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拟主板挂牌上市,中信建投国际和申万宏源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
长久以来,在共享经济的江湖里,似乎“烧钱”和“亏损”成了绕不开的魔咒。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再到共享充电宝,这些曾经的“风口”项目,大多未能幸免。乐摩吧却打破了这一固有印象,不但早早实现盈利,还在IPO前给股东分红了4000多万元。
不过,从估值来看,共享按摩椅还只能算是个“小生意”,即便乐摩吧已经做到了垂直品类的绝对第一,IPO前的估值也仅为7.5亿元。
01
9个月盈利1亿元
乐摩物联创立于2014年,2016年正式开展智能按摩服务业务,推出了广为人知的共享按摩椅品牌——乐摩吧。
从消费场景来看,乐摩吧热衷于投放在商业综合体、影院、交通枢纽场所(包括机场、高铁站等)等高人流量区域。用户可以通过自助支付享受计时按摩,收费标准有三档,分别是6元钱6分钟、10元钱12分钟、15元钱20分钟。
与很多共享经济公司类似,乐摩吧也采用了“直营+加盟”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根据招股书,乐摩吧约70%的服务网点由公司直接运营;另外30%的服务网点采用合伙人模式,由公司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本地合伙人负责选址、装修等网点运营工作,双方按交易额比例分成。
在双模式的带动下,截至2025年1月15日,乐摩吧已经在全国设立了超过4.5万个服务网点,投放超过50万张智能按摩设备,覆盖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级行政区及339个城市,累计可识别服务人数超过1.5亿,注册会员人数超过280万名。
长久以来,“烧钱亏损”几乎已经成了共享经济的代名词,与大多数创业项目不同的是,乐摩吧早已实现了盈利,而且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招股书显示,公司2022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3.3亿元、5.86亿元,2024年前9个月营收为6.14亿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营收规模。同期净利润分别为853万元、9458万元、1亿元。
直营模式是乐摩吧的主要收入来源。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9个月,直营模式的营业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74.26%、80.45%和84.01%。
尽管合伙人模式的营收占比较低,但毛利率远高于直营。2024年1-9月,公司直营模式的毛利率为34.22%,合伙人模式则高达74.44%。
除了核心按摩业务,乐摩吧过去几年也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比如将触手伸向家用按摩设备、按摩小件销售以及广告服务。2022年到2024年前9个月,这部分业务分别为公司贡献了1.4亿元、1.91亿元和1.09亿元。
另外,乐摩吧还在招股书中提到,计划在海外市场寻找更多机会,尤其是关注到亚洲市场对智能按摩服务有潜在需求,计划在该等海外地区设立服务网点网络。
02
IPO前分红超4000万
目前,乐摩吧已经成为了国内共享按摩椅领域的绝对头部。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1年-2023年,按交易额计算,乐摩吧在中国大陆所有智能按摩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9.4%、33.9%及37.3%。2023年的市场份额,达到第二名的2倍之多。
这份成绩单背后,离不开核心团队的推动。根据招股书,乐摩物联最初是由福州境界、自然人吴景华及陈建霖共同创立,但公司成立后并未立即开展实际业务。直到2016年,谢忠惠的出现,才让这家公司真正“活”了起来。
70后的谢忠惠毕业于集美大学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曾在真彩文具做过销售总监及总经理。2011年5月,他创办了上海福健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按摩椅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共享按摩椅的商机。
2016年,谢忠惠和朋友吴景华通过协商收购了乐摩物联60%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同年推出了“乐摩吧”品牌。
乐摩吧的另一个灵魂人物是现任董事会主席韩道虎。2016年,韩道虎以0对价向谢忠惠收购了公司30%的股权,成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从职业经历来看,韩道虎是位按摩椅行业的老兵,早在1999年,他就创立了上海久工机电,成为中国较早涉足按摩椅行业的企业之一。
据媒体此前报道,乐摩吧也是在韩道虎的牵线搭桥下,于2017年3月获得了潘建忠和李斌两位个人投资者共计700万元的投资,为公司注入了新的动力。
当然,乐摩吧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2020年前后,极度依赖线下消费场景的乐摩吧受疫情影响,一度面临1.5亿到2亿元的资金缺口,面对困境,谢忠惠也展现出了不俗的危机处理能力。他一边与商场协商,用押金抵扣租金,同时对公司高管降薪;另一边,他与合作伙伴达成协议,疫情期间的营收全部归合作伙伴支配,公司不参与分配,以此激励大家积极自救。
此外,谢忠惠还抵押了自己的房产,筹集了1800万元资金,加上公司筹措的其他资金,仅用2500万元就让乐摩吧成功渡过了难关。
值得一提的是,乐摩吧在业绩回暖并稳步上升后,开启了“分红模式”。2023年,公司向权益股东派发股息2375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又派发股息2000万元,分红总额高达4375万元。
截至上市前,谢忠惠为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1%,韩道虎持股比例为19.5%。
03
曾因对赌回购股权
与大多数依赖资本持续“输血”的共享经济项目不同,乐摩吧成立至今对外融资并不多。除了上文提到的700万元个人投资外,乐摩吧只披露过两次融资信息。
第一次融资发生在2017年12月,在个人投资者李斌的引荐下,基石资本通过旗下基石亿享向乐摩物联投资了5000万元。招股书透露,当时双方签订了对赌协议:“若乐摩物联于投资完成后五年内未实现上市,基石亿享或会要求该公司回购股权。”
时间来到2023年4月,由于乐摩物联未能登陆任何证券交易所,于是双方达成协议,乐摩物联以股本削减方式向基石亿享购回注册资本人民币1142857元,以便基石亿享行使其部分赎回权,购回对价约为人民币6210万元。
这笔交易完成后,基石亿享持有的乐摩吧剩余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85714元,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7%。
另一次融资则发生在2024年9月,融资金额为4095万元,投后估值达到7.5亿元。
如果以这个估值计算,基石资本手中剩余的2.7%股份,对应的金额约为2025万元,加上此前购回的对价6210万元股权,虽然这笔投资没能让基石资本赚得盆满钵满,但也算是个不错的收场。
最后回到企业本身。虽然从市场占有率、业绩表现、股东投资收益来看,乐摩吧都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但公司仍面临一些经营挑战。
招股书显示,2024年前9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得净现金约为1.75亿元,投资活动所用净现金约为-1.45亿元,融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0.41亿元;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了0.11亿元,截至9月末仅为0.28亿元,而该时期,乐摩吧的流动负债总额为2.09亿元,其中一年内需要偿还的银行贷款就有0.49亿元,资金缺口明显。
现金流吃紧,或许正是乐摩吧此时选择上市的原因之一。
此外,尽管乐摩吧已经坐稳了头把交椅,但其所处的共享按摩椅领域终究是个小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过去五年智能按摩服务市场整体增长速度较慢,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3.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4.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仅为1.1%。
对于投资者而言,市场规模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天花板,也直接影响其投资热情。这不足30亿的蛋糕,能否支撑起乐摩吧上市后的雄心?
![50万张按摩椅,撑起一个IPO](http://image.sowm.cn/vyiYV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