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0岁的李嘉诚和他的欧洲商业帝国
选择一个确定性更强的,底部的区域去投资,确实也符合一个精明商人的哲学,这无关政治。
来源 | 小商帮科技(ID:xiaoshangbang)
作者 | 左刀
对于李嘉诚而言,这些年一直处于舆论的旋涡之中,“李嘉诚跑了”的说法一直不绝于耳。
2018年,出生于1928年7月29日的李嘉诚就要到90岁了,在顶尖的商人中,活到90岁的人并不多见,而在90岁的高龄依然活跃在商业第一线的,则更加凤毛麟角。
对于李嘉诚而言,这些年一直处于舆论的旋涡之中,“李嘉诚跑了”的说法一直不绝于耳。对于这些传言,李嘉诚曾公开回应:“我是一个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给我戴上什么帽子,无论高的,还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因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么阴谋家、政治家,我仅仅就是一个商人而已。了解这一点,你就很容易读懂我的自我辩护。很多时候,我的选择,是因为我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不是因为我想进行这样的艰难选择。”
李嘉诚还说:“正常的商业是不需要经过这种政治选择的,而是相对纯粹的经济考量。有正常的政治氛围和良好的商业环境,就不会存在谁跑不跑的问题。存在这个问题,恰恰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对于一个经历了多个大周期和大时代的人而言,说出这样的话实际上已经是一种非常激烈的抗争了。那么,撇开政治因素,是什么把李嘉诚推向了这个舆论的旋涡呢?
1. 布局
在经过多年的运作之后,“清仓”对于李嘉诚似乎已经不再是遮遮掩掩的话题,除了李家的总部,“风水宝地”长实中心以及带有特殊性质的东方广场之外,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卖的。
腾讯信息可视化实验室在近期制作了李嘉诚从2013年到2017年12月20日的出售版图和购买版图,我们来看看:
出售版图:
购买版图(不全,比如新西兰的EnviroWaste,荷兰AVR,爱尔兰O2,亚洲货柜码头、澳洲麦格理韩国地产等,都未列入):
基本上,在大陆和香港的大部分地产项目以及屈臣氏、港灯、和记电讯中的传统业务,李嘉诚都开启了疯狂的出售模式。
而几乎所有的资产,都转入了欧洲和加拿大等地进行大手笔的买买买。
根据统计,李嘉诚从2013年至今,在香港和大陆出售的资产所得为1761.53亿港元,与此同时,从2011年开始,在欧洲投入了近4000亿港币。他在英国的投资,被形容为“买下了整个英国”。
目前,英国近三成天然气市场、四分之一电力分销市场和约7%的供水市场由李家控制,此外,港口、机场与金融市场业务也在李氏收购范围之内。有媒体报道,李嘉诚家族的资产,在英国就有3900亿港币左右,真正的富可敌国。
可以看出,李嘉诚在海外的投资集中在与民生相关的各个领域,并且紧随着时代的步伐。
以能源为例,早在1986年,李嘉诚就收购了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正式将天然气、石油的上下游业务纳入其能源板块,成为了对冲地产、基建、金融等板块波动风险的重要砝码。进入21世纪后,李嘉诚开始针对清洁能源领域着手布局。他先后于2013年和2015年投资荷兰废物再生能源公司AVR、葡萄牙风电公司Iberwind Group等新能源公司,并于2015年抛售以煤电为主业的港灯电力集团股份,全面转向新能源领域。
根据上面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李嘉诚在这些年投资的能源类企业包括:英国的Wales & West Utilities,加拿大赫斯基能源输油管道资产,德国ista Luxemburg GmbH,澳大利亚DUET,以色列Kinrot以及葡萄牙Iberwind Group以及荷兰AVR(图中未列入)。
可以看出,李嘉诚的能源投资覆盖整个产业链,从能源生产环节、能源输配环节到终端用能环节等各个环节全部有所涉及,全产业链的投资,一方面可以掌握整个产业链的话语权,另外一方面则可以摊低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实际上,除了这些民生类的传统产业,李嘉诚还通过旗下的投资公司投资了大量的海外科技企业,这其中包括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顶尖公司,我们在后续进行介绍。
通过多年的布局,李嘉诚在欧洲已经建立了极为庞大的商业帝国。而从实际的表现来看,李嘉诚的资产确实已经“转移”到了欧洲,甚至,李嘉诚旗下的两家公司都把注册地放到了开曼群岛,除了避税之外,更便于海外的运作。
根据长江和记2017年Q2的财报显示,长和目前47%的销售额来自于欧洲,11%来自于加拿大,12%来自于香港,9%来自于中国内地,而亚洲其他地方和澳洲则贡献了15%。基本上,李嘉诚从香港和大陆退出,并大规模进入欧洲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结果来看,李嘉诚卷入舆论漩涡几乎是必然的。那么,李嘉诚是“抄底”行为,还是另有目的呢?
2. 抄底之王
我们这里抛开各种复杂的政治因素,因为这些东西可能以讹传讹,甚至子虚乌有,不是我们能了解的。
李嘉诚是从香港发家致富的,其后更是紧密围绕在大陆周围,甚至多次得到了领导人的会见。在香港回归之前,李嘉诚两次得到了邓公的接见,确定了李嘉诚在后续扎根香港,面向大陆的总体战略。
李嘉诚对于形势的判断再一次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李家在香港和大陆的各项产业在回归后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其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嘉诚都是整个大中国区,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首富,一直到近些年互联网和房地产新贵:马云,马化腾,许家印,王健林等人崛起之后,李嘉诚首富的位置才受到了影响。即便如此,在2017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李嘉诚的资产在全亚洲也仅以1亿美元之差落后于王健林,屈居亚军。
纵观李嘉诚的一生,其对于大周期的判断和押宝,罕有失手,并且多次成功抄底,实现了如今的伟业。
1965年,香港爆发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一落千丈,紧接着,内地“文革”也波及香港,促使反英大暴动,令香港经济雪上加霜,不少房产公司关门破产。而此时,李嘉诚逆势操作,大量抄底购入地皮和旧楼,到 20世纪 70年代初,李嘉诚已拥有楼宇面积 630万平方英尺,出租物业 35万平方英尺,每年单是收租,就能赚取 400万港元。。
1971年,李嘉诚正式成立了负责地产业务的“长江置业有限公司”。次年 7月易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4个月后,长实在香港成功上市,一跃成为“华资地产五虎将”之一。当时香港股市极为兴旺,长实上市后获得了非常重要资本,拿着这些融资,李嘉诚再度购入地皮和物业,长江实业上市时预期年度利润仅为 1250万元,但由于其间地价、楼价大幅上升,公司在上市后第一个年度便获利 4370万元,相当于预算利润的 3 .5倍,李嘉诚再次抄底成功。
1973年,中东战争和石油危机拖累全球经济,香港再次出现了房地产的暴跌,李嘉诚再次抄底并获得成功,并且在这一年,李嘉诚以极低价格买入和记黄埔,成为第一个拿下香港英资大企业的本地企业家,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成为了奠定李嘉诚成为香港首富的基石。
1986年到1987年,国际油价暴跌至每桶15美元以下,甚至逼近10美元。李嘉诚再次重手抄底,从1986年到1991年,李嘉诚已拿下加拿大石油巨头赫斯基能源95%的股权。2000年8月28日,李嘉诚将赫斯基重新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并一路享受着随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盛宴。最高峰时,国际油价达到了将近150美元每桶,此交易也被称为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1997年,香港回归前,不少港资、台资、英资纷纷撤离,甚至在香港当地的报纸上,大部分显露的也是悲观的情绪。当年的影视剧中,香港人以移民英国、加拿大和澳洲为荣,很多人从此长期居住在了国外。虽然李嘉诚和两个儿子早已移民加拿大,不过,他们并没有离开香港,而是再次大手笔接盘跑路者的资产,赚到盆满钵盈,并于1998年问鼎香港也是亚洲首富。
2008年金融海啸后,欧洲经济陷入低迷。从2011年开始,李嘉诚又持续从亚洲市场的高点套现转而抄底欧洲。而对于经济数据敏感的人都知道,中国的GDP增长率从2012年开始,结束了长期保持在9%以上的高速增长,2012年当年,从2011年的9.5%,降到了7.9%,而这几年则一直在7%以下徘徊,从十九大的文件来看,经济的发展目标,也从保增长变成了重质量。
从数据上看,李嘉诚几乎是在国内经济发展的最高点开始分批从香港和大陆撤离,然后投向了欧洲。
在撤离的过程中,中国的房地产开始了“去库存”的战略,房地产价格一度出现了飙涨,而李嘉诚重金投资的英国,则由于“脱欧”而被外界看淡。看上去,这一次抄底不是那么成功。
一时间,各路媒体开始对李嘉诚进行了各种讽刺和讨伐,有人认为李嘉诚来回损失了上千亿,这一次老爷子失算了,有人则认为李嘉诚是个卖国贼,在中国经济不稳定时开始大规模撤资,而最有名的,则是官媒新华社旗下智库机构“瞭望智库”,发表了署名罗天昊的《别让李嘉诚跑了》,文章非常的辛辣,直指李嘉诚利用了大陆的政治优惠建立了庞大的帝国,然后在经济不景气时悍然撤离,完全没有担当,罗天昊认为李嘉诚“不能轻易一走了之”。
文章引起了极为热烈的讨论,也将李嘉诚推向了舆论的旋涡,这在这么多年来是非常罕见的。
一个事实是,中国的房地产在完成去库存的任务之后,增速几乎戛然而止,居民负债快速上升。从周小川近期的多次发言以及十九大的文件来看,房地产在近期要出现再度暴涨的可能性极低。
而把财产大量转移到欧洲的李嘉诚,这一次能够抄底成功吗?
3. 复苏
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欧洲的经济几乎可以用“一蹶不振”来形容。主要经济体出现了滞涨,甚至负增长的情况,部分经济体甚至出现了崩盘,比如希腊。
不过,欧洲和美国的GDP在2009年Q1的快速下滑之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升。并从2013年开始,处于一个良性的增长阶段,如下图所示(以下EA19指欧元区国家,EU28为欧盟国家):
欧盟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经季调后,欧元区三季度GDP季环比终值为0.6%,与预期和初值持平。欧元区三季度GDP同比终值为2.6%,高于预期2.5%和初值2.5%。
不仅仅是GDP,早前公布的欧元区各项经济数据屡创新高。欧元区11月综合PMI终值创下2011年4月以来新高,制造业PMI终值创下2000年以来新高。10月失业率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欧元区消费者信心创下十七年新高。
强劲的数据支持下,11月初,欧盟委员会在2017秋季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今年欧元区GDP增速预期上调到2.2%。
欧盟经济和金融事务委员皮埃尔·莫斯科维奇表示,欧洲经济增速现在已经开启了加速模式。保持强劲的个人消费、持续复苏的全球经济以及下降的失业率都帮助今年欧洲经济表现好于预期。
IMF也在11月中旬发布的地区展望报告中称,欧洲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的引擎,将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2.1%。
当然,由于脱欧,英国的经济表现并没有几个主要经济体表现那么抢眼。2017年GDP增速预期也仅为1.7%左右。不过,英国电讯报报道称,英国企业增长在12月份达到2015年以来最快速度,令英国经济恢复的希望重燃。英国工业联合会(CBI)称:工厂、服务公司和零售商均报告今年四季度产量增长得到改进。这一四季度数据明显好于由之前数月数据得来的预期。
可以说,整个欧洲地区,即便目前还不能说已经出现了欣欣向荣的走势,也能说目前已经基本上走出了泥潭,朝着变好的方向在演进。当然,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因素极多,这里只是基于当前情况的一个基本判断,并未对深层次进行分析。
而在欧洲的经济增长中,家庭部门消费支出占到了一半以上,并且非常的稳定,如下表所示:
再具体一些,根据Eurostat的数据,欧元区(其他地区也差不多)家庭消费支出(2015)的数据中,住房水电煤占23%,食物饮料烟草占16%,交通(含个人购车)占13%,这三项共计占了52%,其余如文娱、酒店餐饮、服装、家居、医疗、保险、通信等等,全部低于10%。
这说明,欧洲国家由于经济危机,目前家庭的主要支出在基础设施领域,而李嘉诚投资的绝大部分,都是水电煤(含能源)和交通等方向,这些是欧洲人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经济危机后,李嘉诚买入这些资产是比较便宜的,在未来成为稳定增长的资产的概率极大。
同时,欧元区从2014年开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家庭新增贷款复苏,这代表了欧洲家庭从经济危机中走出,重新开始“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重拾信心。
综合而言,李嘉诚在欧洲购入的资产以民生基础设施为主,购入价格相对便宜,从经济大周期来看,成功抄底的概率极大。
伴随着欧洲民众消费信心的提升,除了基础设施方向能够带来稳定的收益之外,我们认为,李嘉诚未来在零售、电信、交通等李嘉诚擅长的领域继续投资布局,将会是大概率事件。
4. 理念
有一次,有人问李泽楷,他父亲教了他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李泽楷说赚钱的方法他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做人处世的道理。李嘉诚这样跟李泽楷说,假如他和别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他让别人多赚二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李嘉诚合作会赚到便宜,因此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
这种理念也体现在李嘉诚的产业投资中:他不追求赚到极致的利润,而是在看到趋势后毫不犹豫的进行调整,哪怕之后被抛售的资产再度出现上涨也与他无关,保持良好的心态。
除了经营上的这种理念之外,李嘉诚对于新兴事物的好奇心,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今年的5月26日,李嘉诚在香港会见了DeepMind创始人、阿尔法狗(AlphaGo)之父Demis和Mustafa,当日,李嘉诚一早就准备好“纸笔墨”,李嘉诚基金会的微博显示:“因为DeepMind两创办人Demis和Mustafa到香港为他‘上课’,讲解人工智能研究方向与各种应用的阶段成果,李先生要摘录笔记。”
“李先生听课很激动,数度站起来,害得两创办人也连忙礼貌地陪站。”上述微博写道。
事实上,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是Deepmind的B轮投资公司。而除了Deepmind之外,维港投资在这些年还投了如下的著名企业:
成立于2002年,维港投资的资产规模目前高达130亿美元(折合约870亿人民币,李嘉诚全资控股)。截止到目前,共计投资了142个项目。其中有很多已经收益良好的例子,在被维港投资之后都被各自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收购或上市,比如社交地图Waze,Siri智能语音,以及开发了AlphaGo的Deepmind。
而Facebook,Airbnb等更是如雷贯耳。
维港投资在近期投了一个国内的AI项目:有光科技,而更多的投资则分布在全球各地,尤其以美国和以色列的高科技企业为主。这两年热门的AI领域,维港投资也多有涉及。
可以看出,李嘉诚对于新兴的产业保持了极高的热情,并以89岁的高龄,亲自聆听产业前沿的技术领袖授课,这种旺盛的好奇心,也是李嘉诚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5. 后记
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李嘉诚真的走了,这位一直以来与官方保持极为良好关系的商业领袖,选择了几乎清盘的方式来退出,值得深思。
其中当然有抄底欧洲的考虑,也有对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思考。毕竟,对于欧洲而言,各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低位抄底投资能够看到比较稳健的回报,加上对于经济周期的判断,后续获得超额的回报概率是很大的。而对于国内而言,目前的经济形势极为复杂,房地产等产业的暴利周期已经基本完结,虽然后续的城镇化发展可能有极大的潜力,但各方面不确定性较强,况且,国内的商业领袖们也已经崛起,竞争极为激烈。
选择一个确定性更强的,底部的区域去投资,确实也符合一个精明商人的哲学,这无关政治。
首富常有,而李嘉诚只有一个,90岁的李嘉诚,还能创造多少神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