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的三条线下之道:第三方医疗服务中心最难走通
其核心困难,主要在于政策放开程度和付费问题。
文|联基金
我们认为, 国内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会分为三个阶段:
1 )连接的医疗: 互联网医疗的第一步是利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连接功能,跨越传统方式下的物理阻隔,将医疗体系内各个参与方高效、低成本连接起来。其典型代表是挂号网、就医160的医院-患者连接,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的网上轻问诊模式的医生-患者连接,丁香园、诚医的医生社区模式的医生-医生连接,抗癌卫士的患-患连接,远程医疗的医院-医院连接。
其核心医疗价值是医学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这一阶段互联网医疗公司并不直接对服务质量负责,平台信息的公信力来源于医学研究及医生执照。
2 )优质的医疗: 如果说第一步还只是在医疗的周边做文章,互联网医疗的第二步则直接瞄准医疗质量的提升,也即提升线下医疗服务质量。表面发展逻辑是第一步通过连接医疗获得医生资源和医学知识,第二步再将其线下变现。
现实是这一逻辑大规模实现的前提需要医生自由执业(或多点执业),不过目前国内政策还处于各方博弈阶段,推进难度很大。但是这一发展方向饱受攻击的原因其实更在于互联网对医疗质量提升的根本性怀疑:网上挂个号、问几个简单问题的互联网医疗怎么能提高医疗质量了?
我们需要看的更广和更远。
拓宽来看,互联网连接使得分级诊疗可以大规模开展,提高整体医疗效率;连接优质医疗资源到基层,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在某些自动化程度高的细分领域,如全域医疗的精准云放疗,更是可以提高医疗质量标准、降低医疗风险。
长远来看,互联网连接产生的大数据挖掘会在两个方面直接提高医疗质量:医学研究的大数据挖据和医疗人工智能辅助甚至部分替代医生。
3)可控的医疗: 前两阶段更多是解决国内医疗资源匮乏和质量水平低下的问题,跨越过后的问题便如发达国家一样,面临老年化社会带来的严峻的医疗控费问题。这一阶段的互联网医疗会更多的与保险深度结合,更多的参与到前端的健康维护。
目前的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在第二阶段负重前行,其典型模式包括互联网医院、全科诊所、第三方医疗服务中心等。
1)互联网医院: 自2015年12月微医的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始,各个互联网医疗公司开始跑马圈地:好大夫在银川上线互联网医院,七乐康与广州市荔湾区中心医院合作共建荔湾七乐康互联网医院,阿里健康网络医院落户金昌市为近300家线下门店将接入阿里健康网络医院的“一分钟诊所”。
法规角度来看,目前的互联网医院并非真正的医院,因为不依托于实体的物理场所。回归到上述“优质的医疗”,互联网医院在疾病的复诊和诊后管理将会提供最大价值(当然在某些疾病领域,如皮肤病,互联网医院在首诊也可发挥作用),其突破口必将是慢性疾病的治疗和管理,商业价值释放点是处方的线上流动。
对于患者来说,长期更重要的一个价值更有可能是医疗数据的去分散化,而互联网医院的用户全病程周期医疗数据也会逐渐释放其商业价值。
不可忽略的是,互联网医院也会直接面临传统医院的互联网化的竞争,例如三甲医院主导的医联体。如何发展出真正有价值、有口碑、有差异化竞争力的医疗服务是现阶段互联网医院必须尽快探索的方向。
2)全科/专科诊所: 丁香园的丁香诊所是互联网医疗全科诊所的典型代表,目前已经有4家门店,开始标准化复制。互联网专科诊所在各个细分专科领域内都有探索,如中医领域的看中医、糖尿病领域的微糖、生殖领域的爱丁医生等。
与上述互联网医院不同,全科/专科诊所更偏向于在传统公立医院外做增量,而且瞄准的是消费升级过程中的中高端医疗,形成差异化定位。同时全科/专科诊所非常依赖于线下实体的服务体验,其对互联网医疗团队的医生资源和医学知识要求更高。
商业价值上,线下诊所不可避免会受限于辐射半径,而中高端医疗定位又会提高精准获客成本,这两个弊端能否利用互联网线上获客方式加以改善还需进一步观察。
3)第三方医疗服务中心: 全域医疗的精准云放疗中心和一脉阳光的第三方影像中心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这个方向相对来说信息化技术直接就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壁垒很高。
由于该领域前期设备投资大、专业化要求高,基层医疗机构一般无法提供,所以其核心目标市场为基层的空白市场,面临的传统医疗机构竞争也是互联网医疗线下三条道路里最少的。其核心困难主要在于政策放开程度和付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