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需要小米OV
来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作者:金玙璠 编辑:魏佳
6月2日晚的一场发布会,让华为上了四个热搜。
华为鸿蒙发布会、华为为什么坚持鸿蒙系统、HarmonyOS界面、华为P50,从这四个话题基本可以窥见这场华为发布会被讨论的重点。
除了上次发布会见过的Mateview显示器、Mateview GT显示器、Freebuds 4耳机之外,本场发布会主要分四个部分,HarmonyOS 2(以下简称鸿蒙系统)、华为MatePad Pro鸿蒙平板系列、华为WATCH 3鸿蒙手表系列,以及公布了华为P50的外观。
先看硬件。时隔4年,华为终于重启WATCH系列。作为旗下首款搭载HarmonyOS的智能手表,华为WATCH 3系列采用双芯架构,由高性能和低功耗两颗芯片共同驱动屏幕,无缝切换,可以根据自己对功能和续航的需求不同来进行调整。
时隔18个月,华为新款MatePad Pro问世,此次共计发布了三款平板,分别是MatePad Pro 12.6和MatePad Pro 10.8新款、MatePad Pro 11,其中MatePad Pro 12.6是重中之重,搭载麒麟9000系列芯片。华为新款MatePad Pro的主要亮点还在于软件,最令人惊讶之处在于支持拓展屏幕。发布会上演示的是华为笔记本拓展到平板,不过这已经在苹果的Mac+iPad上实现了。
还有已经延迟了2个月的华为P50,这次虽然没有发布,且上市时间未定,但亮相了外观。
再来看看站在本场发布会C位的鸿蒙系统。从2018年在网络上疯传、2019年正式被提出,到2020年鸿蒙2.0第一个开发者Beta版本被推送给开发者,再到如今多款华为手机终于能升级更新到鸿蒙2.0系统,是时候来看看,华为这个立项5年的鸿蒙系统进展如何了。
鸿蒙不是来取代安卓的
非常明确的是,万众期待的鸿蒙不只是手机/平板操作系统,它是囊括一整套物联网设备在内的生态系统解决方案。用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的话说,我们在2000年以后进入手机智能时代,现在进入万物智能时代,但手机、Pad、手表、车各有操作系统、设备分割的问题依然待解决。
简言之,鸿蒙OS不是来取代安卓的,而用来解决安卓系统、iOS系统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的。
据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介绍,五年前开始设计鸿蒙就采用了全栈解耦架构,同一套系统不仅能够在手机、手表上使用,小到128K RAM设备上都可以。
比如,在手机上,拖一下图标,就能把手机和其他设备连接起来,投屏到Pad、大屏、控制电视的摄像头、音响等,组成一个无线合体终端。更厉害的是,在使用多设备的前提下,让服务随着设备走,当我们用哪个设备的时候,服务就在这个设备上运行,当换到另一台设备的时候,服务就无缝流转到另一个设备上。
“现在没有一个系统能够全设备覆盖,我们创造性提出了分布式技术——用软总线把所有设备连接起来。”王成录说,技术上不简单,要经历发现、配对、验证等步骤,完成所有操作才能够连接所有设备。
多设备无缝流转、融合成超级终端,是鸿蒙系统的最大特点。升级鸿蒙的设备都有哪些,以及可使用的时间节点,是用户最关心的。
余承东表示,发布会当天,华为Mate40系列、Mate30系列、P40系列、MatePad Pro系列就能升级为鸿蒙系统,今年三季度,将支持Mate20系列、nova8系列、MatePad系列等,到年底,支持P30系列、华为智慧屏V/S系列等,明年上半年,覆盖到P20系列、P10系列、Mate9系列、nova5、nova4系列等。
也就是说,到明年上半年,鸿蒙基本覆盖华为近1-5年来发布的所有主流智能设备。要知道,部分机器的系统还停留在EMUI9,华为如此的覆盖力度还是非常震撼的。
分布式技术的确引发了不小的关注。但苹果全家桶用户对此应该不会陌生,苹果的iPhone、iPad和Mac等多设备之间已实现镜像投射、复制、文件共享、应用流转等功能。
只不过苹果这些功能都局限于自己的产品里,而鸿蒙已经把手机和大屏组成超级终端的能力开放给第三方。比如,跟优酷做创新,可以在手机端操控电视屏上的视频角度。
当Mac用上苹果自家的M1芯片后,Mac OS和iOS融合得越来越好了,有预测认为,未来两者可能将真正融合,而此前融合得不好,是因为Mac上用的是英特尔芯片。这恰恰也是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担心的问题,即便设备之间的鸿蒙系统统一了,但芯片、架构不统一,融合度、流畅度是否会打折扣,还是个考验。
“华为手机有搭载麒麟芯片的、还有联发科、高通芯片的,华为电脑搭载的是英特尔芯片,再加上,安卓系统在国内已经被分得五花八门,适配起来难度非常大。”王超表示。
鸿蒙要成功,必须打动TOP4厂商?
实现技术并不难,难的是谁计划加入鸿蒙家族、贡献设备数量。
截至2021年5月21日,HarmonyOS生态已经发展了1000多个智能硬件合作伙伴,50多个模组和芯片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包括家居、出行、教育、办公、运动健康、政企、影音娱乐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伙伴。具体包括美的、苏泊尔、九阳股份、小熊电器、科大讯飞、京东方、三六零、润和软件等。
这些在王超看来,都是与华为没有竞争关系的厂商。而即便是宣布加入鸿蒙生态的手机厂商魅族,据了解,也仅有Lipro智能家居产品接入鸿蒙,手机、手表仍然基于安卓系统。
很显然,华为用鸿蒙对标的是谷歌已经诞生三年的操作系统Fuchsia,同样希望统一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等不同设备,用单一系统建立庞大的生态圈。
鸿蒙的野心,令其他国产手机厂商“望而却步”。而谷歌的Fuchsia似乎已经有所动作,三星最近开始与谷歌合作开发Fuchsia OS,可能会成为最先改用Fuchsia OS的手机厂商。
三星的Tizen没能成功,谷歌的Fuchsia进展缓慢,那鸿蒙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功呢?此前王成录提出过“16%市占率是操作系统生态繁荣的分水岭”的说法。华为发现,16%的市占率是一个生死线,只有苹果和谷歌持续在16%这条生死线之上。基于此,华为定下了2021年底的新目标:搭载鸿蒙的设备是3亿台,其中包含2亿台华为自有手机,Pad、手表、智慧屏、音箱等3千万台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这之中没有提及华为笔记本电脑MateBook。“华为MateBook在和Windows签约的状态下,不会使用鸿蒙系统。”王超表示,如果更新成鸿蒙系统,可能也会对华为的笔记本收入产生影响。
对于16%市占率的标准,资深产品经理判官表示,苹果和谷歌的终端大都是PC、平板和手机这种强算力的设备,手表、家电等属于弱算力设备,使用频率方面也没法和强算力的中心设备相比。
他的观点是,靠存量设备是撑不起来的,必须有增量,而且得有出货量大的设备厂商跟进。王超也称,最核心的设备还是手机,即便华为手机的存量很大,但增量少依然是个问题,鸿蒙要想成为一个超级操作系统,必须打动手机出货量前四的国产手机厂商。
换言之,真正决定鸿蒙成功与否的,是装机量上千万台的小米、OPPO、vivo。Canalys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大陆市场,2021年Q1手机厂商出货量排名依次是vivo、OPPO、华为和小米。
但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判断,其他手机厂商短期内大概率不会跟进鸿蒙。“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华为自己做手机,又做系统,各家从商业决策角度出发,不跟进很正常。”王超表示,各厂商也会担心加入鸿蒙生态后也受到谷歌GMS禁令,影响海外市场。
此前有小米高管表示,如果华为鸿蒙和芯片业务独立出来,将愿意使用。目前,被分家的荣耀暂时没有出现在鸿蒙家族的名单上。本月16日,荣耀将举办芯片发布会,不知道会不会成为第二家支持鸿蒙的手机厂商。
鸿蒙的生态野心,竞争者众多
用单一系统争夺未来生态,主要争夺对象从一个人变为一个家庭,更能准确解释鸿蒙的雄心。如同Fuchsia OS之于谷歌:用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实现所有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互联,并让它们协同工作。
手机,虽然是各类IoT设备中优先级较高的,是华为提出的“1+8+N”的战略的主入口,但在安卓已经成为手机市场事实标准的背景下,伴随智能手表、平板、电视、车机等跟人的交互频度显著提升,华为的鸿蒙图谋的是先切入其他IoT硬件设备市场,引导开发者开发基于鸿蒙原生的IoT应用生态,再反哺手机鸿蒙原生生态。
——也就是“8+N”,8是4个大屏入口——平板\车机\PC \智慧屏,以及4个非大屏入口——手表\耳机\AI音箱\ARVR眼镜,N则是交给不同的硬件生态合作伙伴去开发生产。
但物联网操作系统这块大蛋糕,盯上的厂商也有很多,除了谷歌Fuchsia,还有阿里AliOS、腾讯TencentOS tiny、小米Vela OS、三星SmartTings、苹果SiriOS等。
鸿蒙能否成功,与其连接的终端数量有关,还与系统上的开发者数量息息相关。在这方面,鸿蒙与安卓和iOS还存在较大差距。据了解,现在全球范围内安卓系统的开发者数量达到2000万,iOS开发者数量达到2400万,而鸿蒙生态的开发者数量还只是数百万名。
在本场发布会前,关于“鸿蒙是不是安卓换个壳”的话题热度始终很高。“阿里云就曾因为对Android改动,且不承认是Android,被谷歌起诉,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华为不敢、也犯不着这么做。”王超表示,而鸿蒙和安卓的相似,可以理解为一种兼容和适配,因为目前鸿蒙处于弱势的地位,不可能让所有的开发者为它大动干戈,因此是在很小的代价下,去接近安卓操作系统,慢慢的让开发者转换。
对于这个问题,王成录曾做过解释:“并不是所有 Android代码都是谷歌开发的,绝大部分代码来自开源社区。鸿蒙也会吸收社区的优秀技术和代码,用了AOSP(Android 开源项目)的开源代码就判断鸿蒙是Android换了皮,说明这类吐槽者没有太准确理解什么是开源。”
他还透露,今年10月份鸿蒙第三阶段的开源代码会上线,来自ASOP社区的,由谷歌贡献的代码几乎没有了。
成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统这件事,还没人做成过。曾经的三星的Tizen、谷歌的Fuchsia,没有身处华为如今背水一战的境地,其实不可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参考。
在Tizen发布的2012年,三星如日中天,是安卓生态里第一重要的厂商,与谷歌不存在竞争,当时发布Tizen属于小规模的试验,再加上生态的薄弱,以及没有拉拢足够多的开发者,失败是必然。
而Fuchsia研发计划曝光数年后,目前处于极早期,就在几天前(5月25日),Fuchsia OS刚公开可用。可以说,谷歌的限制,客观上加快了华为的研发进度、应用速度,给了它弯道超车的机会,后起的华为鸿蒙OS的推广速度还要比Fuchsia OS更快一些。
话说回来,鸿蒙之于华为,一方面是救命稻草。伴随缺芯危机,华为的全球市占率从去年Q3开始下降,今年Q1市占率跌至仅有6.92%,市场排名跌至第6;华为在海外市场的市占率也跌至2021Q1的2.05%;华为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出现腰斩。在美国的制裁下,今年很可能是华为达成鸿蒙生态目标的最后窗口期,这也是鸿蒙于6月2日在手机端公测的原因。
另一方面,鸿蒙也是华为实现业务延续的关键。今天的鸿蒙在帮助华为通过软件优化硬件、延长现有设备的寿命,未来的鸿蒙可能就是华为商业模式转型的起点,不但让它像微软、谷歌一样,通过深度定制的软件授权及渠道佣金获得持续的收入,更是开启万物互联时代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