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冲刺IPO,红杉、腾讯投的这家企业要用大模型革自己的命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第四次冲刺IPO,红杉、腾讯投的这家企业要用大模型革自己的命

来源: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栀子,编辑:吾人

大模型创业的方向很关键。

大模型火了,有危机感的不只是普通工种,还有ToB企业。

4月26日,AI独角兽“第四范式”首次向公众展示了大模型产品“式说3.0”,并首次提出AIGS战略(AI-Generated Software)——以生成式AI重构企业软件。简单来说,这是一款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新型开发平台,主要用来提升企业软件的体验和开发效率。

今年以来,ChatGPT的火爆,带动了国内企业对大模型的开发热潮。

百度“文心一言”发布以来,不到两个月,国内互联网大厂、AI企业和初创团队,以及包括王慧文、王小川等在内的创投大佬,陆续官宣了约10多个大模型项目。此番场景不免让人感慨:自“千团大战”之后,中国互联网已有十余年没有如此热闹了。

而对于第四范式,包括一众投资人和AI从业者都不陌生。

这家诞生于2014年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细数其背后投资方可谓让人眼花缭乱——11轮融资,包括红杉中国、腾讯投资、越秀产业基金、春华资本、博裕资本、保利资本、厚朴投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开金融、海通开元、国寿股权投资、高盛中国、方源资本、朗玛峰创投等均参与其中。此外,第四范式也是第一家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银行投资的创企。

就在两天前,4月24日,第四范式“再再再再”次更新招股书,向港交所发起第四次IPO冲刺。此前,曾分别于2021年8月、2022年2月、2022年9月递交招股书,由于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今年3月,在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一周后,第三次IPO申请转为失效。

也是在今年3月第四范式推出了SageGPT(式说大模型)。今天,AI概念再度火了,乘着这个东风,第四范式冲击IPO,上市成功的可能是不是也更大了呢?

01 11轮融资4次冲击港股IPO仍未盈利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以2022年收入计,第四范式在中国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人工智能市场中的一个细分领域)占据最大市场份额。

2020年至2022年,第四范式服务的标杆客户数(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或者上市公司)分别为47家、75家和104家;每名标杆客户的平均收入分别约为1230万元(人民币,下同)、1370万元和1790万元。同期,第四范式的用户总数分别为156名、245名和409名。

业绩方面,过去三年多,第四范式营收增长很快。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营收9.42亿元、20.18亿元及30.83亿元;2021年和2022年的同比增幅分别为114.2%和52.7%。

不过,和大多数AI公司一样,第四范式目前仍在亏损。

根据招股书,2020-2022年间,分别亏损达7.5亿元、18.0亿元、16.5亿元,此前早期招股书披露,2019年该司亏损约7.2亿元。简单来说,四年总亏损大概49.2亿元。

对于亏损,其实研发开支高占大部分因素。2020-2022年,第四范式研发开支增速明显,分别为5.66亿元、12.50亿元、16.50亿元,长期占据营收的大半壁江山。销售及营销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加起来也不少,2022年达到9.4亿元。2022年该司亏损额减少了1个多亿,直接原因之一是“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减少”。

长期亏损,第四范式几乎是靠投资方“续命”。

天眼查显示,IPO前,第四范式共完成11轮融资,累计融资超过10亿美元,包括红杉中国、CPE源峰、腾讯投资、创新工场、越秀产业基金、春华资本、博裕资本、保利资本、厚朴投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开金融、国新启迪基金、中国建投、中信建投资本、海通开元、国寿股权投资、高盛中国、方源资本、朗玛峰创投等均参与其中。此外,第四范式也是第一家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银行投资的创企。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范式股东吴茗,是另一创始人戴文渊的配偶,也曾是红杉中国的投资合伙人。此前,曾在百度任职高级投资经理5年。2018年6月起,受雇为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戴文渊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师从华人界首位国际AI协会院士杨强。2009年加入百度。2013年,戴文渊以主任科学家身份加入华为公司的诺亚方舟实验室。

第四次冲刺IPO,红杉、腾讯投的这家企业要用大模型革自己的命

第四范式融资轮次|数据来源:天眼查

02 大模型的新故事:改造B端软件

在本次更新的招股书中,“Sage”是被第四范式频繁被提及的一个词。

Sage AIOS是其2020年8月推出的升级及集成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提供更用户友好的界面以实现人工智能应用的开发和管理的可视化。2021年6月,企业级人工智能应用商店上线,是整合由公司及生态系统中的合作伙伴使用统一算法标准、在SageAIOS上开发的一系列人工智能应用。今年3月,第四范式推出专为业务场景设计的企业级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SageGPT(式说大模型),一个专为业务场景设计的企业级生成式 AI 产品,能够处理视频、图像、语音、文本等形式的查询及任务,并以所要求的形式输出回应。具有多模态互动能力及企业级 AI 工具特性,偏向于To B领域,主要是解决垂直行业生产力问题。

这也是此次发布会上,第四范式主要对外所讲的“新故事”。

第四范式创始人兼CEO戴文渊表示:目前C端产品已经逼近用户体验的上限,而B端企业级软件(想象一下在企业报销系统、HR系统、OA系统),可能在菜单里点一个下拉菜单,再点下拉菜单,再点几下才能进入到某一个功能。执行系统十分复杂且,交互体验较差。这恰恰给生成式AI留下了足够大的重构和改造空间。

此外,原先B端企业软件都是高度定制化的,基于菜单式的开发,基本每次一个功能升级,又要产品经理画界面,设计、开发等,至少是月级别的开发时间。而由于新的交互形式出现,以前是功能和执行逻辑被编排在软件界面,现在功能和逻辑被改写在数据、API和内容层面,变成了天级别的开发效率。

事实上,在BERT出来的时候,第四范式研究院就开始关注并投入研究,GPT3出来以后更加明确了要朝这个方向。“ChatGPT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就是整个市场的信心一下从0调满了,确定性的投入更大了,再往后就是变成产品、变成商业化的路线往市场去推。”戴文渊说到。

目前,中国还没有像OpenAI那样在大模型上绝对领先的公司,也会有更多的大模型。大模型是新的生产力,大家都得有大模型作为底座,所以入局的门槛其实是变高了。但是在达到这个门槛之后,重点在于如何选择方向。而比较大的机会,第四范式认为,就在于改造整个企业软件行业,也就是AIGS这个方向。

第四范式将AIGS的路径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Copilot调动不同的信息、数据、应用,作为助手完成用户的指令。相当于在所有企业级软件系统里,配备一个指挥官。指挥官听用户的指挥,比如“把照片亮度调亮20%”。第二阶段,Copilot+基于企业规则的“知识库”,AI能够参照规则做复杂工作,进一步丰富了「对话框」的能力。比如AI查询了“人像美化”知识库后,能执行把照片修好看的步骤。第三阶段,Copilot+CoT(思维链)。软件系统的使用行为最终会被大模型学会,形成AI针对这个领域的思维链,意味着“把照片处理得更好看”这种复杂指令,AI能自动地按照步骤完成。

从第四范式AIGS战略看,就是基于式说大模型背后的Copilot+COT能力,把企业软件改造成新型的交互范式,并在新型交互上不断学习软件使用过程,形成领域软件的“思维链”。

在戴文渊看来,要做到AIGS,大模型未必需要知识广博、十项全能冠军的通才,更重要的在于模型具备Copilot(副驾舱),和思维链CoT(chain of thoughts,多步推理)能力。“要去改造企业软件,大模型不能只有语言能力。式说2.0就加入了多模态和Copilot,因为很多企业软件里的数据是多模态的,而Copilot能把人的指令翻译成要调用后台的哪个API。”

其实“式说”是在短短2个月内,就发布了3个版本。

1.0——ChatGPT火了之后,大部分客户和伙伴还没有真的使用上GPT类似的技术,第四范式当时出了第一代产品。式说1.0有生成语言的能力,并且解决GPT技术应用时内容可信、数据安全和成本的三大问题。当时主要的场景就是文库问答,相当于让GPT学习的企业知识后,可以解答专业问题,并且是可溯源的。

2.0——在式说语言能力基础上,加入了文本、语音、图像、表格、视频等多模态输入及输出能力,并增加了企业级Copilot能力。以与企业内部应用库、企业私有数据等进行联网,对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回答员工的问询或执行相关任务,从知识助手成为业务助手。

3.0——在生成式和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上,发力Copilot和思维链COT(多步推理、复杂任务拆分、形成数据飞轮),改造传统B端企业软件的体验与开发效率,即AIGS(AI generated software),以生成式AI重构企业软件。

在此前发布的式说2.0的Demo中,门店员工通过语音、文本等交互方式向式说发起指令,式说理解后,联网门店监控软件调出后厨未戴口罩的图片,并直接将图片以对话框的形式输出给员工。大模型去调用软件内置的一个个功能、数据来「对话框式」完成任务,已经能产生巨大价值。但员工用企业软件时也会面临复杂任务,需要人按照顺序执行一个个功能。

因此,式说3.0强调的是Copilot加上思维链CoT,具有更强的推理能力,在学习大量数据和“攻略”后,能形成中间的逻辑推理步骤,从而做到拆分并执行复杂工作。

03 VC:“极高AI专业度+资本号召力”的团队才有机会胜出

在AI 行业,几乎所有人都认为 ChatGPT 出来以后非常震撼,但大多数人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感去应用它。换句话说,就像AI最初的样子,大家找不准落地的方向。

“我们看到了大模型能够带来用户体验的提升,开发效率的提升,所以一定会形成软件行业的飞跃。”在戴文渊看来,“就是谁率先能做出来的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以前AI更像一种重要零件或者元器件,这些以外的其他地方不是AI覆盖,是企业软件覆盖。企业软件经过了这么多年发展,基本上能把所有的事都覆盖了。大模型是新的生产力,以大模型基础设施为先导项目,改造整个软件产业,整个行业的业务价值、商业模式都会得到飞跃。”

在式说3.0发布现场,第四范式还现场拔网线,展示了式说大模型的图片理解、多轮对话、写小说、迅速画图,以及通过推理能力完成更加复杂的“装箱”操作、现场编写代码等能力。此外,航空制造、金融、医疗等行业的客户代表就出席并做了产品的live demo演示。以某航空工业制造企业为例,其与第四范式基于Copilot技术,联手改造了某工业设计软件。

由于新的交互形式的出现,企业软件的开发效率变得更高。以前是功能和执行逻辑被编排在软件界面,每次一个功能升级,都要周而复始的经历原型图、设计、开发等,至少是月级别的开发时间。而现在由于“对话框式”的界面是固定的,功能和逻辑被改写在数据、API和内容层面,变成了天级别的开发效率。

对于企业软件合作伙伴来说,基于第四范式的大模型能力,在一个个领域里面钻的足够深,学习到足够多的数据,最终所形成领域的思维链,发展成“领域”大模型。当思维链复杂度到一定程度以后,它的软件就能够自动执行越来越复杂的功能。

今天,在中国大陆上正发生着新一轮的"百模大战"。从百度文心一言,华为盘古、360智脑、商汤日日新、阿里通义千问、京东灵犀、昆仑万维天工,腾讯混元、科大讯飞星火等科技大厂大模型陆续登场,到美团王慧文、搜狗王小川、出门问问李志飞等大佬重出江湖,距离GPT4发布不过月余,中国的通用大模型创业已将迎来第一个赛点。

"面对AI时代,所有产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次。"这是阿里CEO张勇在2023阿里云峰会上对AIGC(生成式AI)进化的判断。可是对VC们而言,尽管仍有人都相信这是比移动互联网大十倍的机会,但多数投资人仍认为“头部项目已经跟不动,小项目则需再观望观望”。正因如此,大模型创业其实不再是万众创业,而成为一场“小众创业”——只有真正具备 AI 领域极高的专业技术且在资本圈富有号召力的团队,才有机会胜出。

就第四范式而言,凭借布局大模型,为业务场景设计的企业级生成式AI产品SageGPT,究竟能不能使其顺利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呢?

文章评价
第四次冲刺IPO,红杉、腾讯投的这家企业要用大模型革自己的命 匿名用户
发布
发布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