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消费投资人,不敢妄议霸王茶姬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我,消费投资人,不敢妄议霸王茶姬

来源:东四十条资本(ID:DsstCapital) 作者:里予

投中是极好的,不敢妄议,只有羡慕的份。

在传播学上,有一个学术概念叫做“议程设置”,最早的提出者是著名的社会评论家沃特·李普曼。简单概括,即通过大量案表明,大众范围内、不设边界的内容传播,往往很难影响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谈论的先后顺序。

学术理论大多晦涩,但“议程设置”是例外,因为它被大量地应用在当代的所谓“话题营销”当中:老牌的数字营销机构蓝色光标流传在江湖里的知名方法论“O5I”里的“I”,第一个就是“议程(Issue)”;当年罗永浩创业造锤子的时候,喊出的“东半球最好的手机”“收购苹果”是“议程设置”;后来罗永浩创业失败、转型带货主播,在脱口秀综艺上喊出“真还传”的口号,也是一种“议程设置”。

最新的应用案例,可能是“霸王茶姬”。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这个品牌都没有特别的感知,也很少看到朋友圈里业内的朋友严肃地讨论他们。也别说聊“霸王茶姬”了,“声称自己是看(过)消费的投资人”也是一种需要勇气的行为。我还记得几个月前,我投稿了一篇关于“投资行业现状”的看法,观点有些偏激,于是遇到了不少同行的质疑,流量也顺利扑街。

其中还有一位前来打算深入交流的同行,第一句话就是确认我“平时都看哪些赛道”,我刚说“以前看泛消费、toC”,对方马上回复“哈哈,原来是消费”——那一刻她明明什么都没说,又似乎什么都说了。

而这一切在6月彻底改观,投资行业出现了“霸王茶姬是当红炸子鸡,所有投资人之间的会议,无论一二级,最近都绕不开这个名字”的声音。我的社交圈也如实把这句话变成了现实。

比如一位硬科技投资人、许久未有过私聊的朋友忽然问我,霸王茶姬怎么看?我说我没怎么看。结果对方穷追不舍:“那你喝过没有嘛?”

我的一位看消费的战友则在巨大的讨论声量中感到了惶恐。我问他“你怎么看霸王茶姬”,他说“我不敢看”。我问为啥,他说“投中(四声)是极好的,不敢妄议,只有羡慕的份”——“不敢”两个字,白描了消费赛道短短几年的资本之路。

当然,猜测类似的讨论氛围是霸王茶姬在主动“议程设置”,赤裸裸的现实就是AI和滴灌通的热度刚刚下去,打入冷宫数年的“新消费投资”马上就成为了新的公共话题,这只能说明现在的投资圈毫无边界感可言,而没有边界感的本质,是因为投资主题的长期缺乏、长期无聊,把大家都憋得太易敏了。

是口味也是审美

“不怎么甜”,这是中国人民对于休闲饮食的最高评价。

在咖啡店保有量世界第一的上海,这个评价标准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贯彻: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全国通过外卖渠道共消费9.3亿杯咖啡,金额超200亿元,其中上海一地贡献了超34亿元、售出1.6亿杯,平均每人每年外卖消费咖啡约6.5杯——如果算上线下消费,上海人每年的平均咖啡消费数量将超过20杯,“加浓美式”硬生生地挤进了最受欢迎口味的排名前3。

所以当年瑞幸虽然营销感十足,但推动投资人以及商业媒体开始讨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是不是缺少咖啡”,其实并不怎么费劲。包括后来做空瑞幸的浑水,也在报告里面很大方地承认,中国人人均每日摄入咖啡因量达到了86毫克,和其他亚洲国家类似,并不像人们想象当中的那样“保守”。只不过其中95%的咖啡因摄入量来自于茶。

我第一次去英国游学,住在一个英国人家里,清晨喊我去她家花园里喝早茶,第一句话就是,你为啥不在茶里放糖和奶?中国人是不是都这么做?我回答,是的。她说,很不能理解,中国人难道不怕苦和涩味吗?

我回答,我不知道。但是,我自己觉得苦和涩,因此我喝茶很少。我的印度同学,伦敦同学,香港同学都会在茶里面加奶,口感丝滑很多。奶茶这个东西,在台湾就是让周杰伦变胖的珍珠奶茶,在香港就是丝袜奶茶,印度就是Masala chai。和这个类似的桥段还有,面、粉、煎饼这些全世界都有的东西,只是因为当地的取材和特产原料不同,呈现不同形态。

饮食人类学讲,食物是就是这么在各地变通流行到世界的。

换句话说,奶茶本就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大众口味的最大公约数,而霸王茶姬的奶茶则像是目前国人口味的“新公约数”。伯牙绝弦会不会昙花一现,不重要。并且数年之后,霸王茶姬在不在另说。但是,伯牙绝弦会像那几款经典咖啡一样,保留下来。

是国潮也是情绪

2017年11月,霸王茶姬在云南昆明开出第一家店,灵感来自于电影《霸王别姬》。

此时的霸王茶姬的境遇就好似段小楼在戏里的台词一般:什么时候是个角儿啊?

2024年5月21日,“2024年国际茶日·现代东方茶创新论坛"上,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分享了公司最新运营数据。2023全年,霸王茶姬 GMV首次超过百亿、达到108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Q1),霸王茶姬单季度GMV超58亿元,预计 2024年全年GMV超200亿元。

张俊杰表示,霸王茶姬2023全年足月月店均销售为48.3万元,去年 Q4,这一数字逆势增长到 57.4万元而在同店增长方面,霸王茶姬 2023年同店营收同比增速为 88%,同时新开速度继续增长,截至2023年12月31日,霸王茶姬的门店数已经达3511家,“截至目前,霸王茶姬全球门店数已突破 4500家"。这位号称初中毕业的创始人,在媒体的书写中,充满了戏剧性,在诸多精英的创投圈,增加了一丝振奋的戏码,草根逆袭。

“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程蝶衣在认清了自我命运和价值之后说出了这样的话,放在张俊杰身上也颇为熨贴。

霸王茶姬的logo是中国戏曲的旦角,借力戏曲传承中国文化,聚焦戏曲,传承创新茶文化,由此延展出与品牌属性强关联的品牌态度,主张“霸王茶姬,就是有戏”,主张每个人及其人生都能够扮演一个“戏精”角色,拒绝平庸,打破偏见,告别刻板印象,拥有无限的变化和可能。最夯单品伯牙绝弦,取自于中国古代的《高山流水》的故事。

张展鸿教授把饮食人类学理论上的发展,归纳为三大主题:

1.对社交指标的了解,如赠礼、酒席及宴会。

2.对社会身份及身份象征的研讨。

3.对建构民族及文化身份认同的解读。消费者永远都在用金钱投票来彰显自己的价值主张。爱国是价值主张的一部分。

小时候,我妈妈给我穿汉服,我同学就说这好丑啊。长大之后,一个个如果公司允许,恨不得穿汉服去上班。人均汉服,看的我小时候的往事又沉渣泛起。这穿的哪是汉服,是民族自豪感,这喝的哪是奶茶,喝的是文化自信。

每一次开店,霸王茶姬就会让一个穿着汉服的帅哥,在门店面前晃荡。一圈小姐姐围着拍照,这喝的是奶茶吗?这喝的是社交货币,这个社交货币的成分复杂、多元,民族自豪,文化自信,最后才是那一口清甜的茶。

我们缺喜茶,奈雪,茶百道,蜜雪冰城任何一款茶吗?我们缺的是一个绝对的拥护的,买它的理由。

喜茶,奈雪是果茶,蜜雪冰城是绝对性价比,霸王茶姬是审美,是汉文化的认同。

但是,我们不能把文化当成购买理由,这只能构成强烈的购买动机。

以上两个都属于马后炮视角的成分,接下来才是真的炮制王者的关键。

是零售更是管理

何为霸王茶姬?

听起来,似乎不是一个新鲜的故事,消费以及消费投资的解构似乎是最简单的,甚至都没有什么理解成本。所有的零售生意拆解开来都非常简单,人,货,场。而为什么有的人成了,有的人没成。

霸王茶姬的出身带着抄袭的原罪,像极了名创优品。有人诟病,这不就是低配版的茶颜悦色吗?不过以茶颜悦色的门店数量,就能轻易喝到吗?所以,霸王茶姬甚至要感谢茶颜悦色,大家种草于茶颜悦色,拔草在霸王茶姬。

商业上说,“成功的企业不是第一个进入市场的,而是第一个在顾客心中留下印象的。”

这里要引进两个理论,视觉锤和超级符号。"视觉锤"(Visual Hammer)是营销和品牌策略中的一个概念,主要用于描述如何通过强有力的视觉元素来强化品牌信息和概念。"视觉锤"的概念强调了视觉元素在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性,它帮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强烈的视觉识别,从而增强品牌的影响力和记忆度。

你但凡走近一点,你甚至不需要看清楚,他们杯子上的字,你就能从一众的奶茶的包装中识别出谁是霸王茶姬。品牌色和品牌logo的高度的辨识度,也就是视觉锤的应用,影响顾客心智。

标准化。所有的零售企业但凡想要扩张,就要解决标准化的问题,标准化不够,就会影响扩张速度和扩张效率,在霸王茶姬这个执行层面来说,可以称之为超高级别的SOP。所有的茶饮都在号称自己有自己的SOP,但是,目前市场上所有的产品而言,只有霸王茶姬做到了极致。为了做到极致,他们做了很大的取舍。

首先是品控和稳定性。大量的奶茶店,都在极致的卷水果茶。而水果茶虽然单价高,但品控难,霸王茶姬舍弃了很卷的水果茶,最大的好处是带来出品的极大稳定性。很多人都说霸王茶姬抄袭茶颜悦色,可是至今茶颜悦色都没有解决出品的稳定性问题。门店操作的小伙伴根本不需要去背诵大量配方,机器可以解决出品的速度和品质问题,操作流程上自动化程度也高,配方也极其简单,无非是茶,奶,糖,号称10秒一杯,这也保证了单店的日产出量。

另外是加盟扩张。很多人看不起零售企业,直营和加盟的扩张方式,这么多年似乎没有变过。问题的关键是经销商的筛选。霸王茶姬单店投入大,筛选经销商的也严格,基本不对没有做过饮品奶茶生意经验的人开放加盟。简单说,加盟商一要有钱,二是熟手有手感。这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品牌价值。

最后是出海。中国大量的茶饮都选择出海,第一站基本上都是东南亚6国。霸王茶姬的CFO万晖,曾经是原华为全球财务副总监;供应链负责人付熙,曾经是华为德国和俄罗斯市场的供应链负责人,以及大疆和喜茶的前供应链总监;产品负责人万维仁,曾担任贡茶和喜茶的产品部总监;运营负责人陆冕曾是茶煮KRAFTEA的联合创始人。

这个组合基本是茶饮出海最强战队。而张俊杰作为一个初中生,能说服这些精英跟他一起在全世界卖糖水,不管如何,我相信都有他的人格魅力在。而不管是喜茶还是奈雪的茶,亦或者是蜜雪冰城在海外的门店数量,都远不及霸王茶姬。

那么,霸王茶姬是如何在东南亚6国快速铺开的?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私域流量的管理。

很多人是通过tiktok知道霸王茶姬的,在tiktok上疯狂种草之后,再去当地开店,自然解决了品牌冷启动的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霸王茶姬的私域流量大概有200-300万,这些流量主要是为了线下门店倒流,哪里生意不好,就为哪些门店来进行助力。

做到以上这些就能很好的经营一个品牌吗?不是的。

零售是最没有门槛的事情。但是,零售成功的要义就是简单事情重复做,做到极致。

比如复盘门店线上线下的“进店率”,如果不高,那么要导流;如果进店率高但营收上不去,有可能是客单价不高,可以连带销售(可否售卖2杯,升杯,充值卡等)来增加连带销售;生意还不好,又要看复购。

有点像玩游戏扣战力,永远有可以优化的地方。

比如霸王茶姬为了解决员工积极性的问题,除了全员持股,员工也可以持门店的股。在薪资的计算方面,采取了“计件制度”,即“多劳多得”以及“优劳优得”,保证优秀员工获得即时奖励,解决的工作意愿的问题。

这位说了,听起来还不就是那样吗?但线下零售就是这样,阐述逻辑成立,不代表执行逻辑成立,执行逻辑成立,更不代表结果是好的。

早期投资的双S理论,一是Stills,要坚持下去,二是Speed,速度。也许此前张俊杰没有听过类似的理论,但是他是有手感的人。什么叫做事的手感?就像人形机器人学抓鸡蛋,松了鸡蛋会滑掉,紧了鸡蛋会碎。

假设,当年的XVC,复星等一众机构没有投资给张俊杰呢?可能不会发展这么凶猛,但是,我相信依然会很稳健。

因为,机构给他钱的时候,他就是盈利的。

张俊杰在采访中表示,一定要把霸王茶姬开到欧美去。很多人调侃,还真觉得自己是地方星巴克了?照我看,中国企业出海的迅猛,可能超出大家的想象。

中国茶最早登陆英国,与查理二世的皇后、葡萄牙公主凯瑟琳有关,她被人称为“饮茶皇后”,嫁给查理二世时嫁妆中,包括221克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当时茶在英国的价格与银子相当,虽然平民、贵族喜欢模仿王室生活,但是茶的价格还是让英国平民和普通贵族望而生畏,只在王室和一些大贵族的女性间受到追捧。

Coco早在十年前就开在大英博物馆出口处了。所以,霸王茶姬出海去欧美又有什么惊奇?我们不过就是回来了。那个红色鲜明的旦角logo,大可以跟Coco奶茶一样立那里。

写在最后

当企业取得短暂性胜利,任何解析都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注脚。戏里,段小楼对程蝶衣说: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

故事还没有到最后呢,谁都不能下这样的结论。

文章评价
我,消费投资人,不敢妄议霸王茶姬 匿名用户
发布
发布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