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合并第一案:永安行子公司收购哈罗单车
永安行称,本次交易完成后,将进一步增强低碳科技在共享单车业务的市场竞争力,但并未披露具体的交易金额与细节。
共享单车进入下半场,除了后续梯队的加速洗牌,也逐渐拉开了合并的大幕。
10月24日当晚,永安行在官网发布新闻披露,参股公司江苏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低碳科技”),与哈罗单车母公司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钧正科技”)签署了合并协议,低碳科技买下钧正科技100%股权后,双方业务将进行合并。
永安行称,本次交易完成后,将进一步增强低碳科技在共享单车业务的市场竞争力,但并未披露具体的交易金额与细节。
同一时间,哈罗单车创始人杨磊向公司员工发邮件称,此次合并后,自己将出任新公司CEO。
邮件截图
据知情人透露,此次合并形式上是永安行收购了哈罗单车,但实际业务和团队都是哈罗吞并了低碳科技。合并后的“大脑”和“身体”还是哈罗单车的原班团队,只是在结构上有些变化。
知情人表示,因为此次交易涉及到低碳科技背后的投资方—蚂蚁金服。今年9月低碳科技曾获得包括蚂蚁金服等机构在内的8.1亿元的融资,交易完成后,蚂蚁金服成为第二大股东。
为什么是哈罗单车?
近日,曾有内部人士爆料,永安行向小蓝单车提供1000万“救助款”,并将收购小蓝单车。23日永安行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时称,关于其收购小蓝单车的报道为不时信息。
而根据AI财经社的报道,此次传闻并非完全空虚来风。包括最终被并购的哈罗单车在内,小蓝单车和小鸣单车都曾与永安行沟通过并购事宜。但是哈罗单车因为谈的时间最早,并且公司创始团队运营能力最强,得以最终胜出。
作为共享单车行业的后来者,成立于2016年3月的哈罗单车,去年11月正式在杭州上线运营。但是因为哈罗单车早期采用的避开一二线,深入三四线城市的做法,让哈罗单车躲过了行业厮杀最为惨烈的阶段,也赢得了发展的机会。
根据多方的数据显示,在共享单车的行业里,哈罗单车目前位列第二梯队的首位,紧随ofo和摩拜之后。截至2017年9月,哈罗单车已经进驻全国超过100个二三线城市,日订单数量突破700万,注册用户达到3000多万。
作为哈罗单车的创始人杨磊,不满29岁却是出行领域的连续创业者。从2013年的爱代驾项目开始,先后在15年和16年创立停车项目“车钥匙”和今天的哈罗单车。
而在不到一年的运营时间里,哈罗单车先后完成了四轮融资。背后的投资方包括愉悦资本、GGV、磐谷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
永安行发力补短板
成立于2010年的永安行从有桩公共自行车起家,今年刚刚上市,因其运营少量的共享单车业务,也被称之为“共享单车第一股”。
实际上,共享单车项目占永安行的营收比重非常低,其核心的业务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生产运营。
根据其招股书显示,永安行业务模式主要包括公共自行车系统销售、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服务、用户付费共享单车、骑旅业务四种。
这四项业务在2016年的收入分别为2.39亿元、5.33亿元、36.8万元和96.5万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0.9%、68.9% 、0.05%和0.12%。
今年9月,永安行对公司的经营范围进行了变更,增加了自行车、人工智能设备、电子设备、通信设备、IC卡读写机等的开发、制造、销售等内容。
同一时间,永安行宣布进行新一轮的8.1亿元的融资,并将旗下运营无桩共享单车服务的子公司——江苏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剥离上市公司报表,并宣布失去该公司的控制权。
永安行对此次交易回复宣称:因为共享单车的盈利情况存疑,同时因监管政策持续完善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为了规避上市公司的风险,通过引入投资的方式减少对永安行低碳的持股比例。
除了弥补短板,发力共享单车部分的业务,在近期永安行和哈罗单车的计划里,也发现了双方在共享电动汽车领域的相似布局。
今年6月,哈罗单车获得了威马汽车数亿元的B+轮融资。根据杨磊的介绍,此次哈罗单车与威马汽车的资本合作,源自一个共同投资人的牵线。
当时双方宣布将联手建立“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共享汽车”的立体交通,并打造“4+2”(四轮+两轮)的共享出行模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共享单车领域。
而在23日上午,永安行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共享电动汽车业务正在推进,此前,永安行表示将在其共享出行业务重启融资后发力共享电动汽车。
合并或是最好的结局
除却ofo与摩拜在正面战场的厮杀,在国家限制新车投放的政策出台后,位于二三梯队的单车也在不断加速洗牌的进度。
从今年8月份起,多家共享单车厂商被接连爆出“押金难退”的问题,酷骑单车、小蓝单车、小鸣单车等都在生存的边缘挣扎。除了解决押金退还问题,下一步如何发展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ofo的投资人,朱啸虎此前也曾表示,目前ofo与摩拜已经占据共享单车95%的市场份额。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啸虎也松口只有合并才能让盈利成为可能。
10月份在遭遇用户上门讨要退款之后,酷骑单车的前CEO高唯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四川的一家集团同意以10亿元的价格全面收购酷骑。而其他几个也同样出现押金挤兑风波的单车公司也频频出现想要被收购的信息。
也许在共享单车的冬天来临之前,能找到一个支撑着活下去的办法,已经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