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互+计划入选“2017中国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案例”
11月23日,中国 互联网 协会在京公布“2017中国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案例”,沪江推出的教育公益项目“互+计划”成功入选。
本次评选由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旨在探讨互联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创新实践,推动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普及,提升互联网企业品牌形象,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环境,促进行业长远发展。经过企业申报、初审、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沪江“互+计划”、京东“电商精准扶贫”、今日头条“头条寻人”公益项目、360公司“寻找你身边的抗战老兵”公益项目等18家企业的18个案例入围“2017中国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案例”。
互+计划是沪江在2015年10月发起的“互联网+教育”公益项目,代表了全新的互联网支教模式。它打破时空限制,用互联网思维开展线下和网络双线并行的支教行动,不再局限于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不会因为地域或资源问题被中断,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让大规模、可持续的支教成为可能。
仅两年时间,互+计划就连接起全国30个省份的3000多所中小学,影响10万多名教师和100多万学生。互+计划以集合影响力打造社会影响力,解决大规模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实现了从公益创新到社会创新的改变,互+计划发起人、沪江创始人兼CEO伏彩瑞也因此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支教第一人”。
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马耳岩小学为例,学校建在大山深处,只有 6 位教师、48 位孩子,属于卢氏县教育发展最落后的学校之一,素质类课程长期无法开足开齐。2017年春季学期,马耳岩小学在互+计划的链接下,开展了网络“双师课堂”的教育创新实践。每个班级只用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通过沪江CCtalk平台就能接入中国甚至世界上的优质教育资源。
马耳岩小学开起了美术课、手工课、舞蹈课、晨读课、外教英语课等素质教育课程。这些课程的线上老师来自国内一线的教育机构,外教Shelley远在美国,他们通过互联网向各年级的孩子远程授课;学校里的老师则穿梭在教室,担当起“课堂辅导”和“线下服务”的角色。仅2017年9月,马耳岩小学就上了80节网络“双师课堂”,孩子们的作品成了村小最美的风景线,大山深处的小规模学校走到了全国面前。
“中国地域广阔,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在教育方面”,伏彩瑞表示,像马耳岩小学这样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在全国有近12.7万所,普遍面临师资匮乏、办学条件差、升学率低等问题,“而互联网具备天生的优势,能够极大地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因为信息在互联网时代可以无差别传递”。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沪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以互联网支教为手段,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带去优质的课程资源,有效弥补了学校音乐、美术、科学等弱势学科课程资源不足、师资匮乏的短板,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中国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出了一条“小而优”、“小而美”的道路。
本月早些时候,伏彩瑞作为唯一的中国评委登上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向与会嘉宾介绍互+计划“低成本、低门槛、可复制、可持续、高效率”的教育创新实践,受到广泛关注。来自巴西、加纳、刚果、英国、美国、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参会代表纷纷向沪江表达合作意向,期待互联网支教模式能够输出海外,帮助解决本国的教育难题,或是参与到中国互联网支教的行动中来。
此前,互+计划被评为第七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年度责任案例”,入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企业参与网络扶贫“双百”项目名单,并与江西吉安市、赣州市宁都县,山西省汉中市佛坪县等市县签署“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协议,促进当地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未来,互+计划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对乡村教师成长支持全覆盖,助力国家2020全面脱贫攻坚任务达成,推进教育公平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