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QingCloud面对算力增量市场的生态战略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AI市场机会已经来临,它一定会带来一波长达10年以上,甚至比过去10年还要更大市场需求和机会。” 青云 科技 总裁林源说。

青云创立于2012年,2013年开放公有云服务,至今已发展近11年,期间历经三次市场机遇——从移动 互联网 和数字化,到信创国产化替代,再到如今的AI和数智化。顺应着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及客户的变化,青云自身产品和服务也随之迭代。

而谈到AI,自去年年底,OpenAI推出ChatGPT后,便在国内外掀起了AI热潮。研究机构PitchBook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22年 投资 圈向生成式AI公司共投入13.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3.69亿元),几乎达到了过去5年的总和。

进入到2023年,微软推新、谷歌入局,更是让GhatGPT热度持续推高,国内科技巨头也相继搭上这班车,包括阿里、百度、腾讯、京东、华为、字节、科大讯飞、360、商汤科技等均发布了大模型。

今年7月,在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内各大厂商亮相的大模型数量达有30多款,涉及大语言、工业、 金融 、 汽车 、医疗等诸多领域。不仅如此,AI的热潮也点燃了“人形机器人+AI大模型”领域,特斯拉、谷歌、微软和三星电子等科技巨头抢滩布局。

在林源看来,从客户及市场需求来说,未来企业对于AIGC投入占比整个IT的投入一定会越来越高。当客户需求旺盛,对企业的底层算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用户对算力的需求将是以前的10倍、100倍,甚至更多。”

以Nvidia最新财报为例,今年第一季度,数据中心部门的销售额达到42.8亿美元,增长14%,超出预期的39亿美元。让人意外的是,Nvidia对第二季度的预期,预计二季度收入约110亿美元,上下浮动2%,远高于华尔街预测的71.5亿美元。

对此,Nvidia公司表示,公有云提供商和大型消费互联网企业对Nvidia GPU的强劲需求推动了销售额的增长,这些公司需要这种芯片来训练和部署生成式AI应用。

从算力角度来看,目前大量的计算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仍是一个集中的建设的阶段。但目前,算力供需失衡的痛点还难以解决,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数据量每年增长约60%,但算力每年的增速仅为10%。同时,算力成本高昂,特别是东部地区,而且一些中小企业在面临AI算力调度时,难以负担高昂成本。

为了满足未来用户对于智能算力的需求,经过近两年的运营和优化,青云推出了AI算力调度平台。那么青云的AI算力调度平台有哪些优势?在该方面的市场前景如何?对于云厂商格局带来哪些变化?

以下为精简版对话实录:

轻资产入局

Q:青云推出AI算力调度平台,能否说下在算力方面的投入情况?

林源:之所以推出AI算力调度平台,是因青云若想和大厂一样拼投资,是不可能的,我们投入不了多少钱,但是会有投资人投入,你可以认为我们在和其他伙伴一起联合运营AI算例调度平台,即我们投入的是技术和产品,以相对比较轻资产地方式,运营AI算力云。

Q:如果算力的资源不够,怎么办?

林源:不够用的核心问题是,GPU芯片供货问题,现在所有厂商都面临相同的问题。但是大家的解法不同,大厂的解法方法是靠钱买。而青云的解决方法是,目前很多公司已在算力方面加大了投入,有自己的供货渠道,他们对我们的算力平台是有诉求的,也就是说,很多人在帮我们投资底层的算力。青云推出的AI算力调度平台核心是调度平台,这不妨碍我们一起给客户提供青云的AI算力云。

Q:青云有投资方来承担算力层面的事情,那么我们现有的投资层面都有哪些类型?

林源:第一类是地方国资、地方央企,比如能源类的那些公司,本来要电力转成算力,有非常强烈的意愿;

第二类是地方政府,因为地方政府都需要新的工具聚集产业,激活GDP,所以他也有意愿做这件事。有直接投资的,也有和央企或者银行合作的;

第三类是生态合作伙伴,其中包括做大模型、AI芯片的公司。他们在各地做了很多计算中心,但是他们没有平台,他们也想卖他的卡或者集成,但他们需要标准的平台,且喜欢和中立厂商合作。其实,我们也是他们的渠道,我们一起提供AI算力云服务。

Q:青云在同盟中处于什么地位?

林源:我们分为技术生态和 商业 生态。在技术生态方面,第一层是GPU。因为我们做的技术栈里,一定会有GPU,就是异构的部分。包括主流的国产GPU,也包括国外的GPU。当然,我们谈的是AI,所以在目前阶段只谈GPU;

第二类是模型生态,需要有Model as a Service,这里面有大家能看到的主流商业大模型,还有开源大模型。在模型跟芯片中间,其实就是算力调度层。算力调度层不仅仅靠青云,也有很多厂商在做模型的加速和模型的驱动,包括很多是清华系、无问芯穹,它是做模型落地的加速。

在商业生态方面,是能拿到计算中心项目的人、投资建设的人,以及那些天生就能帮你售卖的合作伙伴,他有客源,他有AI最终客户等。

是增量市场,不是存量市场

Q:目前AI算力旺盛,对GPU需求激增,英伟达GPU板卡价格也在越来越高。青云加大了算力方面的布局力度,在这方面可以透露带来了多大的营收吗?我们在AI算力营收方面有哪些期待?

林源:营收问题不能提前说,大家只能看公开财报,但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趋势:AI算力现在更多是以训练为主,后面我们更希望它进入推理的阶段。但仅在训练这一方面,增速应该还是可期待的。2023年以GPU为主的算力Cloud,就跟2013年的CPU云一样。从2013年到2017年,基本上所有公司都是100%的增长。

Q:目前整体算力调度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您前面有预测AI算力市场规模,包括大家对AI算例市场的需求,但我们只是做算力调度方面,在该方面的市场前景如何?

林源:从收入来看,一方面是AI算力调度方面,和原来传统交付模式的生意类似;另一方面是AI算力云,它既有产品的部分,也有服务的部分。

以青云的规模来谈,与过去的10年相比,未来10年的市场发展空间会更大,至少是10倍、100倍的空间。而我们能做到的,至少比我们上一阶段能拿到的生意要更多的。未来它一定会成为主要的营收,但它还需要时间。

Q:AI算力调度平台会给现有的云厂商格局带来哪些变化?青云是如何定位自己未来的位置?

林源: AI一定会对现在的云厂商带来变化。

从技术层面,一是AI对于底层的技术的需求,以及对于合作的模式,它是有别于上一个阶段的;二是,既然会带来改变,而且所有的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市场会带来一定的变数,但并不能说是重新洗牌;三是,大家都在往前做,很多公司都在做自己的大模型。我们自己不做大模型,但是我们深耕AI算力调度平台。所以面对新的AI应用需求,大家需要有很多技术积累。

此外,在资本方面,大厂可以自己投、自己建,但现在AI不缺投资者和建设者,但缺运营平台。归纳总结,不论是在技术侧,还是资本侧,AI是唯一的新生市场,它是增量市场,它不是存量市场。现在在增量市场,大家忙的不是竞争,而是忙着如何为客户更好的服务,解决算力的问题。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