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新基建”,无人机机场或走向爆发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已经息战许久的无人机行业,似乎又要迎来一场新的战争。

这一次不是无人机,而是无人机机场/机库。

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0家企业发布推出了无人机机场产品,比如最近曜宇航空发布旗下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场系统“印”,此外华科尔、华录云涛等也发布了自己的无人机机场系统。而就在7月30日,专利网上也悄然公布了一份大疆无人机机库的专利。这一数量,已接近去年全年的数量。

这些无人机机场已经开始在巡检、测绘等行业得以应用,并实现无人机的全“无人化”——既不需要人来干预充电、也不需要人来传输数据,整个环节都实现了无人操作。

翻看无人机机场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15年无人机行业大热的时候,一些无人机机场产品就已经出现,此后越来越多的“外行”玩家在难以挤进无人机赛道后选择了无人机机场赛道,因此过去数年无人机机场行业一直由“外行”玩家主导。今年以来,随着一些专业无人机厂商推出无人机机场产品,这一领域也变得热闹起来。

无人机机场行业的走热并非没有缘由。自去年疫情以来,一场浩大的数字化转型浪潮加速到来,工业无人机也加速在各行业应用,作为基础设施的无人机机场便成为刚需,甚至将成为未来的空中新基建。

最酷的 科技 落地难

2015年的科技行业,无人机必是其中浓重的一笔,这一年也被成为“无人机元年”。

当时,尽管大疆已确定了行业的龙头地位,但仍旧有一众无人机企业纷纷出现,数量多达上千家。科幻的外形,加上新奇的功能,以及配备多种黑科技,让无人机成为那时人们身边最酷的科技产品。

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达到110.5亿元,销量也达到430万架,这是过去历年之最;与此同时,工业无人机也在植保、巡检、测绘、物流等领域应用,潜在需求也不断被释放,到2016年,我国工业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26.1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60%。

当时的一个状态是,看 智能硬件 的 投资 人会到处“抢”无人机项目,一些无人机项目在产品没有出来时投资人就会蜂拥进入。

但随之而来的是,蓝海变红海,无人机热度一过行业便进入洗牌期,产业发展直接滑入谷底。2016年之后,多家无人机企业出现倒闭或业务调整的情况,并从消费级无人机的细分市场逐步弥漫到整个无人机行业。最低谷时候,行业内的玩家只剩数十家,比高峰时减少了90%以上。

经历过市场“洗礼”的投资人,逐渐看到了当时无人机在落地时的难点,包括技术瓶颈和行业痛点。工业无人机的技术瓶颈主要体现在续航时长、载荷重量、可靠性以及作业半径上,尤其是在续航时长和载荷重量上面临着较为艰难的技术困境,当时的工业无人机性能并不能完全在上述几个方面满足行业领域的应用。

举个例子,当时业内曾出现一些声音,认为多旋翼电动无人机的续航要做到一个小时才有价值,但是很多企业很难达到这样的一个水平。

一些无人机被采购回去后,只能放到仓库“吃灰”。安徽某农机站工作人员程先生对此印象深刻,“到现在,我们3年前采购回来的几台无人机还在仓库里放着,一年用不了两三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无人机行业深耕近10年的杨镇全称,无人机有三大门槛:设计、研发、量产。这些门槛决定了非专业玩家推出的产品很容易落不了地,不被市场认可。

首先在设计环节,开发者不仅要熟悉空气动力学、电动飞行器的升降技术等等技术,还要把它们做到与硬件结合;而研发环节,除了对技术能力的要求外,还要做到无人机的安全性、稳定性;量产的工作量则比研发还要高两倍,因为除了要具备调动供应链资源的能力,降低成本,还要对市场有精准的把握,确定合理的销量。打个比方,如果研发用50分的力量,那量产就要拿出150分的力量。

这些门槛,并不是靠花钱找一帮工程师就能解决,而是要有深厚的行业经验和资源积累。举个例子:过去在设计无人机时曾发现一个行业问题,很多无人机在傍晚起飞时很容易出现问题,但工程师们通过检查天气、机器硬件等因素后仍是找不出原因。最后,在经过大量数据对比后发现,原因就是某个元器件在一定气压之下性能出现了偏差。

基于无人机行业的高门槛,所以在 创业 时杨镇全对合伙人要求极高,最终他说服比大疆资历还深的无人机企业YUNEEC昊翔的CTO屠浩锋加入曜宇航空。

在“无人机泡沫”破裂后,能力较弱的无人机公司渐渐退出市场,留下技术和产品能力强的企业,市场也进入良性循环。

但另外一个痛点始终未能解决,这也限制了无人机的大规模应用,那就是无人机在使用上并非“无人化”。

无人机机场解决无人化

工业无人机诞生的目的,就是解决一些场景下人力很难工作或者人力效率低的问题,比如巡检、植保等。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人机并未实现“无人化”,反而需要占用许多专业人士,导致使用成本高昂。

比如,在使用无人机时要有专门的操作人员即飞手,飞手拿着无人机在现场操作后,还需要充电,数据管理人员再将无人机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平台,并给到最后的需求方。

一个问题是,从无人机到终端甲方的需求方,中间有三道环节,如果每个环节涉及一个乙方,而每个乙方在其服务环节获取50%的毛利,那么这一过程将比只有一家乙方企业多出一倍的费用。

因此在应用无人机时,越减少中间环节的乙方数量,成本会越低。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一项设备来减掉中间的人力充电和数据上传等操作。这个设备便是无人机机场(又称机库、机巢)。

无人机机场,是专为无人机设计、专用的停放场所,分为有人值守的半自动系统和无人值守的全自动系统。它在存放无人机的同时,即可以实现为无人机自动充电、换电的功能,也能实现自动将采集数据传输至后台的功能。这类无人机机场,主要为旋翼无人机服务。

这个需求一直存在,只不过过去工业无人机的应用量不够大,这一领域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最早的无人机机场出现在2014年。当时,以色列初创公司Airobotics推出名为Optimus的无人机全自动平台。几乎同一时间,亚马逊也推出在空中建立无人机配送中心的计划。这些尝试刺激了无人机机场的发展,此后国内涌现了一批做无人机机场的初创公司。

但这些公司,绝大部分都没有无人机领域的专业积累,更多是智能硬件从业者在进入无人机领域无望后,转而开辟的无人机服务细分领域。

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早期的无人机机场玩家大约95%是无人机的“外行人”。由于不掌握无人机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底层架构,这些公司研发的无人机机场在使用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弊端。比如,由于机场跟无人机没有完全匹配,在无人机降落在机场的时候会出现错位,因此这些无人机机场就需要配备机械臂帮助无人机矫正位置,进而完成充电、换电的功能,在充电的时候,由于机场厂家拿不到无人机充电设备的底层协议,因此充电的时候也会存在一些障碍;再比如,一些无人机机场宣称可以实现恒温操作(无人机对存放环境有要求),但实际上这些恒温系统是加装了水冷、空调等设施。

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人机操作中的痛点,实现无人化,但会大大增加成本。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市场上很多无人机机场产品价格贵、稳定性差,进而导致行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不过,随着专业玩家的进场,这一问题将得到彻底的解决。

未来的空中新基建

曜宇航空成立后的第一个方向是做无人机时空大数据引擎。“我们最初的判断是,无人机很像天上的海康威视,因为当时工业无人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巡检,属于安防的一部分。”杨镇全说。慢慢他发现了问题——这些数据还是被有无人机产品的巨头掌握,只做地图数据平台很容易被“卡脖子”。

2017年,曜宇航空开始转型——做无人机全产业链。这意味着,不仅要有地图数据平台,还要有自己的无人机产品,以及无人机的服务设施。这才有了后来的Yunux-Long、Yunux-S等曜宇第三代无人机系列,以及无人机机场Yuniverse Step(印)。

Yunux系列无人机属于纯电动多旋翼无人机,相比行业其他产品,其在续航能力、载重真实能力上有较大提升,目前该无人机的续航可达到120分钟,载重为8Kg。为了证明参数的可靠性,曜宇航空进行了多次实际测试,甚至初期客户可以在一定阶段内免费使用该产品。

此外,Yuniverse Step(印)无人机机场系统,可实现无人机的全自主无人化场景,包括远程调度、自动起飞、降落、自动无线充电,结合曜宇的云处理平台,还可实现场景的 AI 处理。

由于该无人机机场适配了曜宇旗下的无人机和传感器产品,在充电效率上有了大幅度提升,而且无线充电的方式也省去了机械臂等外设。

在实现相同功能的情况下,其最大的改变就是大幅度降低了无人机机场产品的价格,如果不考虑销售中的折扣问题,曜宇无人机机场产品的价格,只有市面其他无人机机场产品报价的10%。

这个杀伤力是巨大的,而且也只能是专业玩家带来。实际上,这个规律在智能硬件市场一直没变——过去手提电话是一个笨拙昂贵的产品,诺基亚出现后,硬是把 手机 从几万元的奢侈品变成仅千元的的费品;无人机此前也是一个小众且昂贵的产品,而大疆的出现则直接让无人机成为普通消费者的玩具。

由于Yuniverse Step(印)无人机机场采取模块化设计,充电和数据传输可以分离,以巡检场景为例,在1000公里的范围内,可以在中间部署有充电功能的机场,在两端部署具备充电、数据传输于一体的机场。好比开车时,中间有很多加油站补能,到目的地了再选择停车场。这样既能提高无人机操作效率,也能降低部署成本。而且,只要是需要无人机常态化作业的场景,都需要这样的设施。

产品改变的同时,也会对行业产生质的变化——无人机机场从过去的零星配套,将变成未来的空中新基建,而且让无人机真正实现全程无人化,进而更刺激无人机市场的发展。

根据第三方机构Frost & Sullivan预测,2020-2024年全球工业无人机将保持高增速,从2015-2019年的50.62%增长至56.43%。而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达152亿元;2020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273亿元。工业无人机在农林植保、巡检、地理测绘、安防监控、消防救灾、快递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正成加速态势。

在一个正循环下,无人机市场的爆发,也将刺激“空中新基建”无人机机场的爆发。这几乎是一个确定的趋势。

而像曜宇航空等专业玩家的入场,无疑让这个新市场的爆发更具看点。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