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放远程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召开“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教育创新” 论坛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人工智能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未来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形成一个多元化和开放式的学习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传统教与学观念及方式方法正逐渐在转变,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2023年12月1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以“数智融合、范式创新”为主题,由上海开放远程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办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智能教育技术联盟为协办单位的 “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教育创新” 论坛成功召开,论坛汇聚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教育领域中的专家学者、业内相关 科技 企业等,共同探讨了应用案例、前沿研究成果、生态构建、数据要素赋能等关键话题。核心议题围绕着大模型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发展新机遇,探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各种可能性。本次论坛通过主旨演讲、成果发布和圆桌会议等形式,展示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工智能促进开放教育和终身学习当前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场景,探索未来开放教育的新样态。

上海开放远程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召开“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教育创新” 论坛

作为主办单位,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郑益慧在致辞中强调以教育数字化赋能高质量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并对2024年AI的发展趋势做了深入分析,包括生成式AI开辟新天地、AI成为人类“左膀右臂”、量子计算推动AI发展,以及AI的道德和社会影响等。郑校长指出,大模型AIGC和元宇宙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教学和学习方式,创造多元化、开放式的学习生态系统。郑校长还介绍了上海开放大学在这些方面的努力和探索,包括建设综合性学习平台和智慧学习中心,以及开展国际学术合作等。

上海开放远程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召开“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教育创新” 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展涛以远程连线的形式在致辞中表示教育的未来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应用,更重要的是重新思考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且强调我们要以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研究角度出发,在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正确轨道上的同事,发挥技术对教育的赋能,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等远大目标。

上海开放远程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召开“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教育创新” 论坛

在随后的专家主旨演讲环节中,多位来自教育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嘉宾聚焦于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教育,从各自的专业研究领域出发,分享了前沿理念和实践探索,提出了启发性的思考与见解。

上海开放大学信息中心主任、上海开放远程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肖君研究员以“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教学的趋势与应用”为主题进行演讲。他详细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趋势、应用和未来方向。他提出四个人工智能助力教学的趋势,包括生成式AI不仅成为教育发展的催化剂,更将引领智慧教育新时代;学习环境与空间更加个性化、沉浸式和高互动;AI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预测性学习;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是推动智慧教学发展的关键。在人工智能助力教学应用上,肖君研究员介绍了上海开放大学的四个实践探索应用,包括基于虚实结合的智慧学习中心元宇宙的学习空间,基于大模型的开放教育AI助教系统的学习服务, 基于场景和偏好的个性化学习的学习资源,培养面向AI时代的教师智能素养。同时,肖君研究员讨论了在线教育领域AI大语言模型应用的挑战和未来,提出人工智能助力智慧教学新生态。人工智能在未来,特别是多智能体协作框架的应用,需要加强人类与其的互动来提升教育效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人工智能教育部主任苗逢春在线上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与研究应用指南》进行了解读。他详细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定义、潜能、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挑战。他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定义为一种能够识别人类思维符号表征系统模式并自动生成内容的技术,并强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其带来的挑战和争议,如数据挖掘、版权、模型解释性、信息污染、价值观投射和深伪内容的问题。此外,苗逢春提出了包括风险分类管控、国际共识共管、跨界全链共治等一些可实行的现实对策,以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安全和有效应用。

在以“AI 助理助力文献研究”为主题的演讲中,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咨询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鹤,通过阐述文献研究中所面临的困惑,引出并深入分析了如何使用AI助理来克服文献研究中的挑战。

上海开放大学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翠萍则进行了以“上海市社区教育机构教师数字素养调查的主要发现”为主题的主旨演讲。调查显示,上海社区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总体较高,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周翠萍提出了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对策,以及加强数字化学习培训资源的研发和共享。

上海启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部产品总监程楷,其报告聚焦于如何在后数据治理时代利用海量校园数据支持教育教学、校园管理和服务。阿里云高校产品与解决方案总监丁明达带领听众进行了一场“教育行业大模型的探索”。高木科技董事长刘瞻则提出多维知识图谱是智适应学习和大规模因材施教的技术支持。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研究员(紫江学者)周杰,围绕"有温度的引导式个性化教育大模型”展开了主题演讲。他介绍了EduChat,该模型通过大量教育特定语料和指令数据进行微调,在心理学专家和一线教师反馈下对心理陪伴和引导式教学进行优化。

以“数字化转型相关技术成熟度调研——大模型、元宇宙、 数字底座”为主题,上海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赵衍在主旨演讲中深入分析了当前热点技术的成熟度,以及这些技术在未来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随后详细探讨了元宇宙、大模型、数字底座等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这些技术如何为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在九位专家的精彩演讲之后,同济大学信息办主任许维胜、海军军医大学信息中心主任沙琨、上海财经大学信息办主任傅川、上海理工大学信息办主任李筠,就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继续展开讨论。如何克服当前AI大语言模型在教育应用中的限制,提高其在教育研究中的高级应用,并促进人机协同教学的发展。同时,还需要关注教师和学生对AI技术的接受度和使用能力,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利用AI技术,避免过度依赖。

在这次论坛中,上海开放大学作为数字教育的先行者,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布了“随申学”APP、《在线教育领域AI大语言模型应用与规范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

“随申学”APP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和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学习推荐服务,解决学习资源分散和数字鸿沟困境。基本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泛在化、智能化、移动化应用学习场景,构建一个面向市民的品牌化公共学习平台。

《在线教育领域AI大语言模型应用与规范研究报告》则综合研究了AI大语言模型在在线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报告强调了生成式AI在教育技术创新中扮演了日趋重要的角色,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国内外教育机构如何应用生成式AI技术,并揭示了学习者和教育者对AI模型的依赖和认知。报告还探讨了模型训练成本、人机协同教学的潜力、以及伦理、安全和版权等挑战,为理解AI在教育领域的未来路径提供了深入分析。

本次论坛不仅是一个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盛会,更是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次深度探讨。参加此次论坛的与会者共同见证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展现出的强大潜力,及其在推动教育创新和重新塑造教学方式上发挥的关键作用。论坛期间,众多专家对创新的人机协同教学模式、智能教学平台的构建,以及智慧学习环境的建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除此之外,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探索、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以及数据安全性的重要性也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