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映资本季薇:早期投资机会已过,现在要重视产品创新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在行业还没有意识到文化产业的 投资 潜力之前,华映资本就已经开始进入这个领域。

从2009年起,华映开始文化产业的布局,那时候,网络视频仍处于萌芽阶段,内容付费更是天方夜谭,但华映资本从那时起投资了一系列的项目,涵盖了小说、动漫、网剧、音乐等领域。

到目前为止,华映资本在文化领域投资了50多家公司,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

先人一步的结果是,华映资本的投资人们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脉络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在各种公开场合中,他们并不吝啬分享自身关于文化产业投资趋势的判断。

在参加由投中信息举办的“第11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时,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也接受了 媒体 采访,并参与讨论了文化产业近年的发展趋势以及投资观点。

华映资本季薇:早期投资机会已过,现在要重视产品创新

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

记者:在过去一两年时间里,文化产业又成了一个新的风口,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季薇:文化产业这两年比较热,既有它本身行业的状况,也有整个大市场的因素。

从市场方面来看,文化、甚至整个消费领域的火热是相对性的,当其他领域风口并不明显的时候,文化消费的热度被凸显出来。

从行业本身来看,移动 互联网 兴起之后,技术驱动大平台的机会还未形成,人们更关注信息技术深化推进过程中的机会,大消费是其中一个,文化层面的精神消费也是大消费当中的一个环节。

此前的互联网用户讲究免费获取信息。但如今已经大不一样,年轻人如今更倾向在网上为他们喜欢的东西打赏、付费,为喜欢的内容充值,付费人群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也对内容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风口的出现给文化产业带来了一些什么变化?

季薇: 第一是看到了内容能带来巨大的流量,这也是为什么BAT等巨头如此重视视频、重视内容的培养。在目前流量红利比较固化甚至基本消失的状态下,内容带来的流量是新的增量。

第二是内容本身的变现能力大大加强。以前内容的变现方式主要靠广告作为收入来源,内容是免费的。

但现在内容本身作为付费的权重正在增加。整个IP产业链条运营相对成熟,内容的衍生变现能力也增强了,一个拥有巨大点击量的网文可以通过后续的 游戏 、大电影、台网剧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实现多渠道变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强化了粉丝对它的认同。

第三是内容可以引导着用户切入更多领域,比如内容引导的消费和电商等。

目前比较典型的是MCN模式,网红往往在垂直领域起了意见领袖的作用,比如彩妆、母婴、教育、服装导购等等,普通网民在 社交 媒体上关注网红,根据他们提供的推荐产生付费意愿,最终通过淘宝或者其他的垂直电商平台去产生付费行为,

记者:如何看待和应对文化产业出现的这些新变化?

季薇:华映资本在文化产业领域布局较早,从2009、2010年开始进行投资。当时,有行业的投资人说2009年、2010年投资文化产业基本上是天方夜谭,除了电影行业之外,整个行业并没有显现出火热,网站规模有限、视频网站的投入也不多,内容付费概念尚未出现、巨头对内容行业也没有投入更多的关注。但正是在那样的时期华映开始布局。

当时在我们看来,内容的价值是被低估的,如果能有机会参与到整个内容产业链里面的投资,未来肯定会一个较好的回报,这是一种直觉,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直觉十分正确。

而现在,在整个文化内容领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当中有各种因素影响,比如 经济 实力、 科技 进步、版权保护意识的提升。我们认为,在文化产业层面,早期阶段的 创业 投资机会已过,现在更注重整合与协同,重视产品形态创新、发行传播多样化、变现能力多样化,需要创业团队在提供好内容的基础上,增强整合与协同能力。

记者:投资文化产业的的核心指标有哪些?

季薇:首先华映资本最早的投资往往集中在内容聚合领域,看重每个垂直产业链上的平台型公司,这是我们投资策略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般而言,我们先关注内容的聚合、分发平台,而后再到上游投资专注于内容的公司,用特定的内容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这些公司会在我们投资的平台型公司上放大,聚集更多的流量并实现多元化变现,达到共赢。

至于具体的判断标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社交平台上能够迅速、或者以高性价比获取流量的文化公司,能较好的利用社交媒体属性的公司。

二、目前持续有一些头部的内容公司胜出,这背后有一群比较优秀的人才,其中一部分也是以往在其他公司里面优秀的人才,他们出来之后再做一些新型公司,也获得了成功。这种能够持续产出好内容的人才,在我们看来,是非常有潜力的。

三、在变现策略方面比较清晰,不管是内容付费还是内容引导消费方面,都有一定的经验,以及也有较为清晰战略去完成这件事情的团队。

四、更加注重考核团队,以往要做内容,开个 自媒体 号就可以。但如今,变现途径已经多样化。如果是IP,要有懂影视、懂游戏的团队成员存在;如果要做电商变现,还得要有供应链经验的团队成员存在。所以现在对团队的跨界能力相对更关注,如果团队在这些方面都具备的话,则有机会快速胜出。

记者:文化产业里面哪几个细分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特别高?

季薇:我们当年投的内容聚合类的一些平台确实回报都很高。例如追书神器,我们在比较早期就开始投资,而后随着一轮一轮的融资,到现在它已经是这个领域相对头部的公司了,在后面的发展中,它能根据内容需求不停地完善,战略侧重点有变化的时候,一旦形成一个平台型公司,价值是非常高的。

有些做内容的公司估值上升得也很快,纯粹做好内容的公司,不管是做影视剧、网生剧、还是做在线知识付费,目前看来,它们的收入也涨得很快。

有些领域的变现效率会相对低一些,比如漫画就是如此,这个行业现在还处于培养用户、抓住用户的阶段,变现效率目前低于其他内容形态,但这不妨碍我们判断它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布局时机。

记者:您觉得国内的文娱产业和欧美市场的文娱产业相比还有多少差距?

季薇:这跟以前不一样,以往中国做投资或者创业都先Copy,看看美国有没有相关类似的模式,但如今在某些领域上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发展。

比如MCN(Multi-Channel Network),在美国没有淘宝这样占据主导地位的平台存在,所以它基于整个MCN、社交媒体、某一个电商平台去实现变现的产业链并不像中国这么完整。

MCN起源于美国,但是在中国得到了蓬勃发展、放大,反而现在中国MCN的模式以及机构的类型可能要远远丰富于美国,美国的一些MCN平台已经被大的社交平台收购。当然还有很多需要向美国学习的地方,比如内容生产体系的工业化,还是需要继续向美国学习的。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饶文怡

随意打赏

投资机会研究红杉资本华映资本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