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与银行机构:用好大数据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首要前提
自2005年普惠 金融 被联合国首次提出以来,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则成为金融行业的共同目标。当普惠金融发展成为业内共识,关于普惠金融的各种论调就从未停止过。
9月11日,在由快牛金科与《清华金融评论》联合举办的“金融 科技 助力银行智能化发展”会议中,普惠金融再次被推到台前热议。
据报道,在“大数据与普惠金融”圆桌会议环节,快牛金科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兼法律合规负责人陈松进行了主持,国美金控高级副总裁丁东华,中国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谢凯,京东金融集团金融科技事业部总经理谢锦生、浙江网商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余泉、恒昌公司首席战略官翟南宾等5位行业专家作为圆桌嘉宾,共同探讨了普惠金融的实现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大数据对促进普惠金融实现的重要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与会圆桌嘉宾一致认为,用好大数据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首要前提。
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金融科技开辟了发展道路,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变革。同时,给传统金融业务带来一些冲击,使得传统金融机构也不断突破与创新,并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在圆桌会议中,关于普惠金融及大数据的相关应用,每位圆桌嘉宾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其中,国美金控高级副总裁丁东华指出,普惠金融需要 商业 的可持续性,一种金融行为如果没有商业的可持续性,就无法有效地建立一个充分竞争的业态,也不可能持续地推进普惠金融。以前的金融难普难惠,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征信成本过高,但是最近几年技术的发展、数据的积累与挖掘有效的解决了一部分征信不足和征信空白的人群,有力的推动力普惠金融的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谢凯认为,普惠金融是金融科技发展内在动力,由于全社会对普惠金融的诉求给予了金融科技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金融科技更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外在驱动力,正是因为科技金融的产生让更低价优质的金融服务成为可能,两者相生共荣。农业银行业务的 互联网 化已逾90%,基本连接了所有的业务,连接了绝大部分的客户,并正在通过 互联网金融 平台连接各种金融服务、电商服务和 社交 服务。
京东金融集团金融科技事业部总经理谢锦生坦言,京东金融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做普惠金融,要将普惠金融做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需要努力降低成本,同时提升效率。“京东金融审批任何一个客户,不管是企业客户还是个人用户的信贷申请,全部自动化,在我们公司没有一个信贷审批员这样的岗位,没有任何人工介入信贷业务的审批。” 谢锦生说,必须保证这样的效率,才能满足普惠的需求。
另外,浙江网商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余泉提到,网商银行基于阿里生态的数据,建立了一套智能的大风控体系,应用的指标大概有10万多,从反欺诈到信用到资产评估等有100多个模型,最后再通过几千套各种信贷的规则,有效的将风险水平控制在1%左右, 同时能够让小微企业“3分钟申请,1秒钟到账,零人工干预”,凭信用就能极速贷款。而如何更智能更有效率的服务没有线上数据的客户,是一个挑战,多头借贷的问题也需要联合同行业机构共同来解决。
最后,恒昌公司首席战略官翟南宾也分析指出,科技将持续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普惠金融的核心内容就是服务那些还没有被传统金融服务覆盖的人群,比如,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北漂族和农民工等。由于社会信用环境有待改善,人行征信信息未充分放开,类金融机构必须搭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总体而言,大数据应用集中在前端获客、风险定价和贷后催收三大块。而翟南宾也提到,鉴于线上线下各自的优势和矛盾,将线上线下相结合才是合理的普惠金融发展之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蓬勃发展,大数据技术不断渗透到金融的各个领域,推动着中国的普惠金融迈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数据作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首要前提,可以加速推进金融机构的转型与升级,为普惠金融的实现和发展助力,使普罗大众能够更加快速的享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