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破产,富士却活成了千亿营收的巨头
一次成像、防晒霜、抗病毒药、阿尔茨海默药、内窥镜、彩超机 ……
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单品,都出自同一个集团——富士胶片。
2012 年,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上映,按照老习惯,他还是在影片中使用了酷爱的富士胶片,而这一部分正是富士生产线上最后一批产品。与宣布破产的柯达一样,很多人以为那是富士胶片最后的光芒。
实际上,近年来富士胶片已默默渗透到了更多领域。创立于 1934 年,今年 84 岁的富士胶片,就是一个二次 创业 者,告别传统胶片业务后,又创造了一个过千亿日元营收、千亿日元利润的技术巨头。
挥别业绩巅峰
富士胶片的创建,是带着日本照相胶卷国产化使命的,选厂在富士山麓的神奈川县南足柄市,看上的是当地优质水源和洁净空气。
彼时 60 年代胶片行业,柯达无疑是巨头,近 4000 亿日元的销售额,是富士胶片 270 亿日元的十几倍。 40 年时间,富士胶片赶超柯达,在日本国内市场份额达到 70%,并在 2000 年达到巅峰。可惜,之后就开始每年以 20%-30% 的速度下滑,若以 2000 年为基准计算,2010 年该市场已萎缩至不到一成。 直到 15 年前,富士胶片的一半业务还是影像事业(民用胶卷 19%、数码相机 7% 以及其他 28%),公司利润的 2/3 来自于此项业务。 数码时代的冲击下,本以为富士胶片将逐渐衰落,意外的是 ,2007 年,富士胶片业绩却创下了历史新高。
原因在于富士胶片,本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胶片和摄影公司,创立后的第二年,它就开始拓展了多元化业务。
胶片里的秘密
传统胶片没有做错什么,只是时代不需要了。面对数码时代的冲击,同为胶片巨头的柯达,也尝试过多元化经营,例如涉足医药、授权贴牌生产数码电子产品等。不过最后还是图了短期利益,出售了需要长期投入的医药业务。
富士胶片的转型则更彻底一些,因为如果守在数码技术成像的领域里,销售额最多也只是数千亿日元规模,要支撑起万亿规模的帝国,富士胶片的选择是将核心技术迁移,将管理资源与研发和资本投入到医疗健康、高性能材料、印艺系统、数码影像、光学元器件,以及文件处理六大业务板块。
胶片业务做延伸,最先想到的就是医学影像业务。1936 年,富士胶片开发了 X 光胶片,后又开发了世界首个数字 X 线成像诊断系统。
1976 年,富士胶片发明高感度彩色负片胶卷 F-II400,技术上超越柯达。
2006 年,富士胶片成立了 " 富士胶片先进研究所 ",将尖端核心技术、有机合成化学、先进打印材料和生命科学等多个研究所整合,作为创新孵化平台,做技术迁移,跨界产品输出,开启了第二次狂奔跑路。
于是,在传统胶片业务逐渐退出市场之际,胶片背后成像、制膜、高精密薄膜涂布技术、高性能高分子化合、纳米分散、氧化还原等关键技术被保留运用,并给富士胶片带来了二次创业的生命力。
以化妆品为例,富士胶片旗下的艾诗缇(ASTALIFT)品牌,可以说是化妆品新贵了,2007 年诞生,以抗衰老以及内外修护功能著称。
其中运用到的技术,就是富士胶片的看家本领:胶原蛋白技术(胶片的主要原料)、纳米分散技术和抗氧化技术。当时富士胶片的研究人员发现,胶卷由于活性氧造成的氧化褪色,需要顶尖的抗氧化技术,这和抗衰、抗氧化功能的化妆品,原理是完全相通的。
而后,银微粒子和精密涂布技术让富士胶片陆续开发出了医疗级别的抗菌薄膜。化合物方面的合成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纳米技术在人体吸收方面的技术革新,投入到了抗流感药、抗癌药物等研发中。
据富士胶片方面透露,公司计划 2019 财年的总销售额达到 5000 亿日元。
转型的脚步仍未停歇。
2018 年,富士胶片集团开始了全球品牌推广活动 "NEVER STOP"(创无止境),继日本、美国之后,在中国也开始了宣传。
" 我们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转型过程,‘ NEVER STOP ’表明了我们接下来要继续不断转型的意志。" 富士胶片(中国) 投资 有限公司总裁武冨博信表示。
来源:21世纪 商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