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潮“升温”,却架不住安踏、李宁“遇冷”
去年,跳操、飞盘、滑雪、露营等小众运动频频出圈。北京冬奥会带来了 " 谷爱凌女孩 " 运动范,刘畊宏爆火的现象级运动大 V 掀起了居家运动潮 ......
今年,杭州亚运会即将到来,而全民运动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在国家对体育事业的一系列政策鼓励下持续升温。
然而,运动服饰品牌的业绩并没有与 " 运动热潮 " 一般出彩,甚至出现了下滑与增长乏力。
近期安踏发布第四季度财报,还有李宁在 2022 年半年报中的表现,都不尽人意。海外品牌 lululemon 则上调了第四季度的收入预期,下调了毛利预期。
这些 " 受挫 " 的运动品牌,与火爆的运动热,呈两幅迥乎不同的画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许能从其财报与今年表现中窥得一二。
安踏的 DTC 转型 " 学费 " 昂贵
回顾 2021 年年报,安踏集团收入同比增长 38.9%,达到 493.3 亿元。其中,安踏主品牌涨幅 52.5%,单品牌年营收达人民币 240.12 亿元。
然而,到了 2022 年第四季度,安踏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与 2021 年同期相比约减少 7%-8%。FILA 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与 2021 年同期相比约减少 10%-20%。这是 FILA 中国业务被安踏集团收购以来,年度收入首次出现下滑。
所有其他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与 2021 年同期相比取得 10%-20% 的增长。
针对四季度业绩下滑,安踏表示主要受 2022 年疫情影响。其品牌为贯彻落实中国大陆的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在各地政府的指引和要求下,暂停营运若干实体店铺。因此,集团线下零售业务受阻。
而安踏作为老牌国货,已深耕线下渠道二十余年。 安踏在 2022 年半年报中表示,目前主品牌安踏在全球的门店数量达 6660 家,安踏儿童店门店数量为 2563 家 ;FILA 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的门店总数(含 FILAKIDs 和 FILA Fusion)达 2021 家;迪桑特及可隆则分别有一百余家。
为持续优化线下门店,抵御 FILA 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 2020 年起,安踏开始进行 DTC 转型,该模式核心在于将经销商门店转变为直营门店。 到 2022 年上半年,来自 DTC 的收入为 66.4 亿元,同比增长 79.3%。
与此同时,安踏也表示, 集团的 DTC 模式下,虽然让旗下品牌贡献了更多营收,但集团的零售业务相关开支也有所增加 。集团已执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但不足以完全抵消疫情对 DTC 模式和直营业务的销售于 2022 年的影响。也就是说,安踏 DTC 转型仍有进一步降本增效的空间。
除了 DTC 模式,排在第二位的电子商务为安踏贡献了 45.7 亿元的营收,这份成绩同比增长 26.6%,占总营收的 34.2%。因此,安踏在第四季度报中,集团策略性拓展电子商贸平台 ( 线上渠道 ) 以推动线上销售,抵销了部份实体店铺暂停营运的影响。
而安踏传统的批发及经销渠道收入占比为 16.1%,仅有 21.5 亿元,同比下降 34.1%。
渠道上的改革,成效与阻碍并存。再看安踏在产品上的创新,也是如此。
安踏主品牌和 FILA 都占据了集团营收的半壁江山。2022 年上半年,FILA 营收 107.77 亿元,同比下滑 0.5%。其占安踏总营收比为 41.5%,而安踏主品牌营收占比 51.5%。
对于 FILA 增速下滑,安踏的解释与第四季度相似:疫情之下,线下业态不景气,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接连封城,上半年 FILA 闭店率一度高达 30%,导致其增速由正转负。
并且, 在 2022 年上半年,受一二线城市疫情防控和 DTC 渠道转型影响,安踏库存微增 7% 至 81.92 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增至 145 天,同比增加 28 天。
为刺激消费,缓解库存压力,FILA 加大了品牌折扣力度,却拖垮了毛利,外加产品创新升级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导致 FILA 毛利同比下滑 22.8% 至 73.95 亿元。
毛利虽下降,但 FILA 拥有的 68.6% 的毛利率仍高于自主品牌安踏的 55.1%。所以,尽管安踏主品牌和其他品牌毛利率均有所上升,仍难挽回集团整体毛利率的下滑的事实。
除了安踏、FILA,安踏培养的 " 后起之秀 " 迪桑特、氪隆体育等品牌占比仅 7% 左右,无法担负起增长的重任。
在渠道建设和品牌势能积累上,安踏难免焦虑。
运动品牌正陷入新一轮 " 库存危机 "
与安踏类似,同为国潮的李宁,以及正在奋力追赶的特步、361 度、匹克等品牌,在疫情的背景下,成绩与安踏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营收层面,李宁也呈下降趋势。2021 年,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年营收首次突破两百亿,达 225.72 亿元,同比大涨 56.1%。到了 2022 年半年报中,李宁营业仅为 124.09 亿元,同比上涨 21.7%。但净利率和毛利率都出现下滑。
对于毛利下滑的境况,李宁表示原因为宏观 经济 环境变化太快。 业绩下滑的部分原因在于减少批发销售、应收账款及库存的拨备、推行变革计划及渠道复兴计划的相关成本以及其他重组性成本 。
库存,确实是各大运动品牌的 " 痛处 "。李宁在 2022 年上半年的存货虽降至 8.41 亿元,同比下降近 26%,但仍维持在高位。而李宁在 2022 年上半年的存货周转天数为 55 天,略有增加,但在业内表现尚可。
为了缓解库存压力,李宁持续推出多款特卖产品,甚至新品一上市就大打折扣。除了通过打折、推出特卖商品、特价场等多种渠道外,李宁还与唯品会、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合作,进行尾货甩卖。" 新款七五折 "、" 满 100 减 30" 布满了线下门店。尽管男鞋、女鞋、男装、女装等产品的折扣令消费者震惊,但李宁的线下门店中仍然门可罗雀。
之所以出现大量库存,是因为国内运动服装市场供过于求。各大品牌借助线上线下平台打折、促销,能让产品销量快速提升,但这也让品牌的毛利、净利下滑。这一现象,仍在众多品牌中上演。
比如特步,其在 2022 年上半年的存货周转天数为 106 天,上升 27 天,创下 2008 年上市以来新高。到了 2022 年第四季度,特步主品牌线上和线下渠道零售销售额同比下跌 7%-8%,零售折扣水平约为 7 折,零售存货周转时长约 5 个半月。激增的库存周转天数和下滑的销售额,让特步的股价出现下滑。
承压之下,特步预计提升主品牌产品力,进一步发展儿童业务,以及加速新品牌从 0 到 1 的进程。其希望随着疫情好转,供应链恢复,逐渐拉动收入增长,改善库存水平。
另一国产运动品牌 361 度,在 2014 年决定出海,并逐步精简销售层级后,库存压力有所缓解,存货周转天数由 2019 年的 120 天下降至 2021 年的 87 天。361 度也在近期发布了 2022 年第四季度营运概要。在该季度,361 度主品牌同比去年持平,童装品牌呈现低单位数增长。
总体来看,李宁、安踏、特步、361 度的增长、库存压力相似。他们都采取优化供应链、提升线下体验、打折促销等措施。根据相关数据体现,六大运动品牌今年上半年累计关店 2249 家,日均关店 12 家,存货仅降 8%。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仅李宁一家,净关闭门店数就为 410 家。
传统运动品牌的卷,不仅从市值规模、门店数目、线上销量上体现,再细分赛道的布局,与寻求 " 第二增长 " 曲线,会是新战场。
从细分 " 窄门 ",寻找新出路
当前的国内运动市场,愈发有细分趋势。
像今年因冬奥会而火爆的滑雪项目,进口滑雪装备万元入门,让不少想尝试滑雪的消费者望而却步。国产滑雪品牌配齐只需两千元左右,把国内消费者的入门门槛降低。
不可否认地说,对于高端玩家,在硬核装备的选择上,伯顿(Burton)、Capita 等国际品牌则更受欢迎。雪板、头盔等装备,欧美品牌在设计、安全性及知名度等方面可能会更有优势,
不过,公开数据显示中国贴牌代工支撑了全球超过 90% 的滑雪装备需求。而且对于大多数初级玩家来说,体验不出太多差别。因此,在滑雪这一细分赛道,国内的南恩、Nobaday 等国产新锐品牌,集体进入 " 十大 Z 时代喜爱冰雪品牌榜单 "。
资本市场也注意到这条小众赛道。 自媒体 起家推出 " 零夏 " 和 "Nobaday" 两大滑雪品牌后,于 2021 年先后完成了两笔融资;2021 年 2 月 4 日,滑雪垂直领域 互联网 服务商去滑雪(GOSKI)宣布获得 2000 万元人民币的 A+ 轮融资,去滑雪的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把关注点放在原创滑雪装备上。
同样火爆的露营赛道,从帐篷、天幕到炊具、睡袋、桌椅,一套设备下来基本也要过万。而露营的高端市场已经被 Snow Peak、Black Diamond、Nordis 等海外品牌占据。国产的牧高笛、挪客重心在海外,是众多高端品牌的代工,国内市场尚未打开。倘若他们能成功推出露营新锐品牌,则会为国内露营市场带来新的格局。
以上的滑雪、露营赛道,安踏、李宁皆有涉足,但尚浅。去年 4 月,中国李宁携手电音 raver 顶流 Club — ONE THIRD,打造舞池露营先锋派对。安踏也相应推出露营羽绒服、卫衣等产品,只是销量平平。
对内,李宁、安踏等品牌或许要考虑细分赛道的竞争力 。反之,海外品牌耐克、阿迪,仍是虎视眈眈。
耐克发布的 2023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本季度耐克实现营收 133.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7%,其中耐克大中华区营收 17.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6%。
大中华地区营收增长,离不开耐克在会员权益、互动体验等方面的迭代。其让会员可以自定义 3D 虚拟人物形象、虚拟形象直播、趣味 游戏 体验等一系列互动体验。这些 营销 举措都促进了耐克重塑品牌形象。
另外,耐克在清理库存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季度大中华区库存水平已恢复正常,实现双位数下降。
耐克、阿迪或许还在国内有一席之地,新锐品牌来势汹汹,内忧外患之际,当前的鞋服江湖还会如何变换,对李宁、安踏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来源:钛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