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国家队”的青岛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何以脱颖而出?
作为城市实力比拼的关键变量,在争先进位的压力之下,“强龙头”青岛选择回归制造业,并将“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列为“六个城市”之首。
其中,先进制造业是青岛发力的重点。智能 家电 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入选了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彰显青岛实体 经济 强劲的发展势头。
日前,青岛市智能家电产业集群项目以93.8分的综合得分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智能家电产业集群顺利完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建设,青岛智能家电产业的发展已然“集群成势”,将向更高层次迈进。
作为青岛市智能家电产业集群的领头企业,海尔为这座城市带来的,不只局限于经济层面,更是通过其自身对 科技 创新的持续深耕,深刻影响了这座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发展生态的迭代重塑。
通过验收!青岛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成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在今年8项重点工作的第2位,体现了国家对实体经济的重视。
近年来,青岛回归制造业的态势愈发明显,将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列为城市发展一项主要工作,并提出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为此,青岛列出24条重点产业链。其中,以智能家电为代表的七大优势产业,是青岛多年以来发展积累的财富,也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青岛对这七大产业提出的要求是,打造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此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集群中,青岛便独占两席,其中之一正是智能家电集群。
得益于入选“国家队”的优势加持,青岛智能家电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青岛市智能家电产业集群集聚企业2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297家、国家级研发创新载体52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7家;新增上市企业6家、规上企业40家、挂牌企业29家,规模和效益实现双增长。
从2021年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到今年顺利完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建设,青岛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初步实现了智能家电产业的“集群成势”。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青岛市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产业创新的“硬实力”支撑。
牵头组局,海尔扛起产业创新“C位”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强调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先进的制造业集群,必然有引领产业变革趋势的巨大潜力。而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透过青岛智能家电产业的发力路径可以看到,青岛也在努力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2021年,青岛出台《推进全市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将聚焦打造“1468”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智能家电产业带动关联产业配套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级智能家电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1”所指向的正是打造一个创新中心,即建设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
公开资料显示,该中心依托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承载主体,由海尔集团牵头,联合生态伙伴共同打造,是我国家电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建设世界一流的研发载体和创新平台为愿景,肩负支撑山东乃至全国家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自落地之日起,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便围绕“补短板”和“锻长板”两方面协同发力,重点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工作。
“补短板”方面,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主要聚焦智能家电产品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芯片,从国产核心芯片替代切入,通过协同海尔等链主企业,解决家电“缺芯”痛点,保障供应链安全。目前,该中心已初步打通“从芯片设计、封测,到模组,到整机”的全流程研发、测试、验证体系,构建起了国产芯片替代的高速公路。
“锻长板”方面,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围绕“高端芯片及传感定制、泛终端操作系统与安全、家庭数字大脑”三大行业痛点和难点进行前瞻布局,打造未来智慧家庭数字技术底座,抢占国际智能家电定义权,逐步成为支撑智慧家庭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科研方面,高水平承接国家、省市重大科研任务6项;平台建设方面,启用崂山总部研发基地20000+平米空间载体,开展国产芯片可靠性验证基地和场景创新共享实验室建设;共性技术突破方面,8项技术实现突破,其中3项为行业首创,3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不止在“硬实力”层面,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还联合清华大学、中科院EDA中心、中软国际等顶级科研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围绕芯片测评、智能模组、场景创新、安全可信、标准专利等形成6大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并以国创云为统一服务窗口,为全国86家行业企业提供服务。
可以这样说,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已成为我国家电行业产业、技术、人才、 创业 创新四大生态资源集聚的创新高地。
“创新高地”背后,作为牵头方的海尔功不可没。而海尔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不仅引领带动了行业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企业自身的发展路径。
自立自强,以原创科技创新争取全球话语权
自创业以来,海尔便十分重视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共带来1份议案和6份建议,其中科技创新成为其关注的重点领域。
特别是在《关于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用,完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机制的建议》中,周云杰就重点提到了各类科技力量的协同组织、人才活力的激发、人才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存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并为如何壮大我国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言献策。
“科技创新是引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科技领军企业是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正如周云杰所说,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需要以原创科技创新赢得全球话语权。
事实上,周云杰的表态绝非“纸上谈兵”,海尔早已将其付诸实践。
在创新体系建设上,海尔构建了“10+N”开放式创新体系,拥有20多家国家级科创平台,在全球5大洲,布局70多个研究院,1000+实验室。在2022年初成立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后,海尔进一步加大布局科技创新的力度,建立专项产业基金400亿元,研发投入600亿元,持续攻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
透视海尔2022年“成绩单”,其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颇为吸睛:2022年,海尔集团所获中国专利金奖增至11项,海外发明专利超1.6万件,均为行业第一;累计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发布97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发布714项;实现气悬浮压缩机、平嵌冰箱、航空集装箱等原创技术重大突破,新增“国际领先”技术鉴定23项,累计264项。
事实上,海尔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就,并不仅仅局限于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发展能级,更为其能够牢牢掌握全球话语权,提供了坚实支撑。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132座灯塔工厂,其中50家在中国,占总数的1/3以上。而海尔已打造了6座“灯塔工厂”和1座“可持续灯塔工厂”,加上跨行业赋能的青岛啤酒“灯塔工厂”,成为国内点亮灯塔工厂数量最多的企业。要知道,灯塔工厂代表着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这也代表了外界对海尔科技创新水平的认可。
更值得一提的是,海尔还在2022年获科技部批准,建设“工业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这是工业 互联网 领域首个获批的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平台将聚焦工业互联网领域关键技术问题,实施核心科技攻关,加速突破,从而为我国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助力。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当“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战略基石,海尔也将继续用行动,实践“科技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