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连续三天“降息”,市场为何就是不买单?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在全国进入寒冬期间,资本市场的寒冬近期却一直受到央妈的送温暖活动。

11 月 19 号,央妈协同财政部开展 500 亿元国库现金定存,期限为 1 个月,中标利率降至 3.18%,比上一次中标利率降低 2 个基点。此前,10 月 28 日,财政部、央行开展的期限为 1 个月 600 亿元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降至 3.2%。

11 月 18 号,央妈重启并开展 1800 亿元 7 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下调 5 个基点至 2.5%,是四年多以来首次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

连续两天的大利好,19 号 A 股市场终于愿意买单,行情整体表现不错,深证成指接近 2 个点的涨幅, 创业 板接近 3 个点的涨幅。

但是,接下来三个交易日却又是三连阴,周五更是大跌。

如今这个时点, 10 月份的宏观数据已经出完,央妈接连的动作究竟下的是怎么样的一盘棋?

近期央妈的动作真的可谓是一出又一出。

11 月 15 日,央妈同时宣布两项好消息。第一项是向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 商业 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1 个百分点的第二次调整,释放长期资金约 400 亿元。

第二项是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 2000 亿元。由于当日无逆回购和 MLF 到期,共计释放约 2400 亿元中长期资金。

央妈连续三天“降息”,市场为何就是不买单? 而就在 11 月 5 日,央妈在无 MLF 到期的情况下,下调 1 年期 MLF 利率 5 个基点后,时隔 10 天央行又进行了同样的操作,再度超出市场预期。

10 月 16 日,央行超预期地进行 2000 亿 1 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并维持利率水平不变,这是今年以来首次在没有 MLF 到期的情况下新开展的 MLF 操作。

按照如今的节奏看来,接下来 MLF 在每月 LPR 报价前操作将成常态。

8 月 20 号新推出的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以 MLF 为定价基准,而资金成本也是 LPR 报价在 MLF 基准指数加点数的主要参考,央行通过提高 MLF 操作频率来加大对 LPR 报价的指导,也通过加大 MLF 操作规模投放中长期流动性来引导资金成本下行,最终引导 LPR 下行以实现降低实际融资成本的目的,从而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昨天央妈进行的国库定存利率是央行公开招标各家银行竞争的结果。国库定存利率的下行,更进一步确认了银行负债成本的下滑,银行负债端压力有所减轻。

当前,在央行近期持续引导资金利率下行的推动下,银行等各个层面整体资金面都不太紧。11 月 19 日,来自资金面的各种数据情况也在释放资金宽松的信号。11 月 19 日, Shibor 全线下行,特别是隔夜资金价格大幅下调 36.4 个基点。

央妈连续三天“降息”,市场为何就是不买单? 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有一个目的—— 降低直接融资成本,鼓励银行借贷,从而使市场流动性变得更加充足。

那么,央妈如此费心尽力地给市场注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答案依旧是 经济 下行。

从最新的 10 月份宏观数据来看,我国经济依旧处于下行空间,并且暂时没有好转的迹象。

先来看物价方面——

许多人会把中国现在的状况与美国 70 年代的滞涨相比,其实是大相径庭的。

美国当年的物价上涨虽然有油价方面的冲击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货币投入过多,导致过大的资产泡沫,所有商品的物价全面上涨。

央妈连续三天“降息”,市场为何就是不买单? 而我国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 我们不是处于 " 滞胀 " 中,而是 " 通缩 "。

今年以来,我国的 CPI 持续走高,从年初的 1.7% 一路狂飙到了 10 月份的 3.8%,10 月份 CPI 环比上涨 0.9%,创下 12 年以来新高。

如果分拆一下看,非食品 CPI 今年是持续下滑的,食品 CPI 在节节攀升。这表明当下的通胀其实是结构性问题,而非货币因素导致的物价全面上扬。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 CPI 中畜肉类价格上涨 66.8%,影响 CPI 上涨约 2.92 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 101.3%,影响 CPI 上涨约 2.43 个百分点,占 CPI 同比总涨幅的近三分之二。

如扣除猪肉价格上涨因素,CPI 环比上涨约 0.1%,同比上涨约 1.3%。同时,非食品 CPI 继续下行,PPI 同比下降 1.6%,PPI 连续 4 个月通缩,实际利率上升。

所以,当下 3.8% 其实是个伪通胀, 要解决这个 " 伪通胀 " 问题,并不是央妈要踩刹车控制货币,而是增加猪肉或者替代肉的供给。

根据经济形势相机抉择,未来的货币方向不言而喻。

9 月份的 M2 同比增长了 8.4%,与 9 月持平。

社融方面,10 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 6189 亿元,同比少增 1185 亿元;10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219.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7%,环比下降 0.1 个百分点。10 月 PMI 持续位于荣枯线以下,说明企业经营情况依旧在恶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抑制信用派生。

10 月社融同比少增主要体现在人民币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和地方政府专项债三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多减 600 亿元,但绝对水平仍处于历史均值附近,而专项债今年发行节奏比去年提前,因而其同比少增也在预期之中。

本质上,社融与 M2 很大程度是经济的外生变量,是政府给的一味 " 药 ",带有很强的政府主动干涉与引导意愿,而 10 月上述数据的变化,本质上体现的是政府逆周期的主动调节下,流动性在渐渐充裕起来。

但它丝毫不能表达经济自身机理是好,还是坏,且货币发行传导到实体经济,也必然有待时日。

要对经济做体检,更关键的是其他内生数据。

比如,社零。

10 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7.2%,下滑并持平于年内低点;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 1.2%,下滑并创下新低。剔除 汽车 后,社消零售增速、限额以上零售增速分别为 8.3%、2.9%,仍较 9 月下滑。10 月消费表现低迷,不排除受 " 双 11" 影响推迟消费,而最重要的汽车消费增速也较 3 季度均值回升。

10 月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零售增速 8.2%、-0.8%,均继续下滑,而日用品零售增速持平在 12.0%。三项合计增速 5.5%,较 9 月明显下滑。

10 月汽车、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降幅分别扩大至 -3.3%、-4.5%;地产相关的 家电 、家具、建材类零售增速分别为 0.7%、1.8%、2.6%,也是全线回落;通讯器材类零售增速大幅回升至 22.9%,但主要源于去年同期基数偏低。

整体看,10 月饮食类、服装类、出行类、居住类等四大类消费全线下滑。

其次的关键项是 投资 。

先来看固定资产投资,1-10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民间投资同比增速分别回落至 4.2%、4.4%,其中 10 月当月同比增速分别回落至 3.4%、1.5%。 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低迷、几近归零。

政府虽然在承诺加码基建投资,但很明显,这次政府也是相当谨慎的,自去年 7 月政府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以来,基建投资增速也只是从 0.26% 恢复到了 3.19%。唯一的亮色是房地产投资,同比增加了 10.5%,但这个数据恐怕只能让人哭笑不得。

1-10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回落至 10.3%,印证房企到位资金增速再度走弱,其中 10 月当月同比增速下滑至 8.6%,为年内最低值。

民间投资增速低迷就更好理解了——当前经济笼罩着太多不确定性。私人去库存,减少投资是必然的理性选择,这个状况,大概率还会持续。

结语

11 月 20 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迎来改革后的第四次报价,1 年期 LPR 利率为 4.15%,此前为 4.2%,5 年期 LPR 利率为 4.8%,此前为 4.85%,两者均下调 5 个基点。

1 年期 LPR 是实体经济贷款的参考利率,而 5 年期 LPR 利率则是房贷基准利率的重要参考指标。自今年 8 月 LPR 改革以来,前者已经下调两次,从首次报价的 4.25% 下调至 4.15%,每次下调 5 个 BP,而 5 年期 LPR 是改革以来首次下调。

就在 11 月 19 日,央妈召开的 金融 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上部署下一步货币信贷工作时强调,要发挥好 LPR 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推动金融机构真正参考 LPR 定价,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

但是,从央妈发布的《2019 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9 月末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5.96%,较 6 月末不降反升了 0.02 个百分点。如果往前看,二季度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5.94%,比一季度下降 0.1 个百分点,同比则下降 0.14 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 今年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幅度不大,LPR 改革之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效果也并不明显。

对市场而言,央妈的降息只是信号作用,转化为真正的基本面助力,恐怕还要时间。流动性托底,经济压顶,涨多了,估值上来了,经济基本面不支撑,跌多了,看看当下的经济情况,央妈的动作还远没结束。

来源:格隆汇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