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咪蒙到薛之谦,刷爆你朋友圈的内容真有传播价值?
自媒体 圈的两大奇葩,咪蒙和薛之谦占据微博热搜榜,刷屏朋友圈已不是一两次。而在上周,他们二位引起热议,登上热搜的背后原因却截然不同,一个是引发了一场自 媒体 圈的撕逼,而另一位则是传播了一次国漫与二次元的情怀。于是一道君思考了一个问题:在 互联网 时代,10万+阅读数的传播带来的究竟是一次价值观的荼毒还是重塑?即使早知舆论的力量足以四两拨千斤,但不得不引起重视的是这股力量背后所引导的潮水究竟走向何处?
1、咪蒙手撕实习生
22日晚咪蒙因一篇《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在朋友圈广泛刷屏,该文一再被老板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转发。但随即而来的声讨也一再引爆朋友圈,其中传播最广的应该是一篇《钱都给你咪蒙赚了,公司好不好关她一个实习生什么事》。一场手撕咪蒙的大战不断有人加入,自媒体圈戾气十足,观战人群拍手叫好。
其实咪蒙被大多数人熟知始于一篇《好疼的金圣叹》,该文于2010年刊登在韩寒推出的杂志《独唱团》首期上,与咪蒙现在文章中充斥着一股阴损劲儿不同的是:该文章整体风趣、文艺,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类命运的感叹和关怀。但如今咪蒙却将文章打造成具有情绪出口功效,不需深度思考,就能咽服的毒鸡汤的代表,由此而引发的吐槽与批评接踵而至。
例如此前《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一文,便引发不少争议。有评论指出,咪蒙的套路,无非是编几个假故事、造几个假靶子、再拎出几个极端观点展开讨论,聚百来万脑残粉,挣几千万人民币。新世相创始人张伟曾评价她观点过于偏激、刻薄。更有自媒体人点评,咪蒙那种煽动性的、过嘴瘾式的、把所有人视为傻逼的毒鸡汤,传达的是内心不得志、看谁都不顺眼的满满负能量。
但有意思的是,文章虽有毒,但却能引来众人追捧,单日阅读数200万、篇篇10万+、大量的100万+、单篇涨粉20万…自媒体行业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咪蒙无疑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与咪蒙将读者情绪拿捏的十分到位紧密相关,咪蒙文中那些充满争议、话题的观点配合犀利、带有情绪性、煽动性的文字描往往能准确无误的击中读者的G点,将其心里的情绪宣扬放大,从而使文章呈现病毒式传播。针对咪蒙现象,有自媒体人尖锐指出:读起来爽的文章分两类,一类是写得好,一类是假装为你好。前者教你逻辑,后者是递给你麻醉剂,让你卸下逻辑,去审视这个苦大仇深的世界。
2、薛之谦牵手企鹅娘
上周另一大刷屏事件,当属薛之谦牵手腾讯动漫,于周五晚9点半发出,名为薛之谦2个月没写微博段子,结果憋了个大招的H5。此次刷屏的H5,通过薛之谦浮夸的演技、略带神经质表情、以及配上国产动漫搞基、热血的剧情,介绍了四部经典国漫的同时也推广了腾讯动漫APP。短短三分钟内,群众们心甘情愿地吃下了这枚安利。据制作方TGideas透露,该H5在3小时内就创造了120万的页面阅读量,微博话题#薛之谦牵手企鹅娘#阅读数高达1.7亿。
尽管网上对于此次引发关注的广告 营销 活动的转化效果存在争论,譬如部分用户吐槽薛之谦的光环盖过了腾讯动漫App,让人们忽略了产品的存在;亦或是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市场公关们的一场内部自嗨;但若根据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从减少受众对广告解码过程中的抵制,通过广告文本在创作中借用广告叙事,进行合理演绎,使受众产生对品牌的美好联想的角度来看,作为二次元本身自带广告营销深水区,存在着各种纷繁交织的鄙视链特征,若计算上由这支H5为腾讯动漫带来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提升的话,这支广告无疑是成功的。
守护和信仰是整个活动希望传达的价值观。在文案制作过程中,虽然有着大量脑洞大开、天马行空的语言,但最后仍然加入了一些价值观强烈的句子。H5在内容选择上不仅只是恶搞,还有情怀的阐述,恶搞《灵契》男主CP逗乐受众,催生初步兴趣后突然画风一转,开始讲述二次元与国漫情怀。
当薛之谦抱着小红娘走进动漫世界时,一句“如果我们能活着从这里走出去,万水千山,你愿意陪我一起去看吗?”直戳二次元用户泪点。这句来自《狐妖小红娘》中的经典台词,引发了很多动漫迷的共鸣,甚至让无数非动漫爱好者也直言被感动到。H5广告实现互动设计是很容易的,但利用吸引人的故事将产品价值理念融入进去,让受众觉得有意思的同时,认可传达的品牌价值,才是核心所在。
3、 商业 与社会价值统一
结合上周的两大 新媒体 圈引发的刷屏事件,写贱人、low逼、各种婊烧红了半边天的咪蒙选择用偏激来煽动情绪,用标签制造对立,用手上的审判之剑手起刀落,利用职场中员工与老板扮演的身份和立场制作了一起群起而攻之,极尽嘲讽与刻薄的咪蒙与反迷蒙的文字斗争。当情绪的潮水退去之后,留给大众的除了热闹尽头的呵呵,或许就是咪蒙再次上涨的广告费了。
努力十年做音乐,最后因写段子走红网络的薛之谦与鹅厂这次携手,传达的守护与信仰理念,结合薛之谦本人对音乐梦想坚持的代言形象,提升品牌价值之外,当用户在想起这个H5时至少会有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
坦白说,这并不是一个和颜悦色的网络时代,实现理性和逻辑,温良和公允的文字少有人问津;猎奇和颠覆,极端和偏激的文字却广为传播。但每一个掌握说话渠道的个人与企业,都应保有基本原则,不盲目于煽风点火与造谣生事,毕竟归根到底,互联网时代的营销行为,终究还是要回归自身的内容与商业价值。
【来源:一道自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