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潮澎湃的国产手机市场,小米掉队了吗?
Trendforce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 手机 出货量为2.92亿部,其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25亿部,占据全球手机出货量的42.9%,首次超过 苹果 和三星手机的出货量之和。
从整体趋势来看,国产手机厂商和苹果、三星在销量上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或许和春节前后密集的新品发布不无关系。不过,小米和联想、华为在销量上的差距并未明显拉开,即便是在黎万强回归、接连发布新品等有利条件下。而从最近的舆论来看,唱衰小米的声音不绝于耳,在激潮澎湃的国产手机阵营中,小米真的掉队了吗?
市场受困,名高引谤还是引为口实?
整个2015年,小米的战略布局可谓左支右绌,一方面在销量上不及业界预期直接导致了业界对其资本估值和市场前景的质疑;另一方面由于产品质量、 营销 失误等一系列问题,小米未能摆脱负面评论和竞争对手的刻意打击。
黎万强的回归在一定程度上让外界给了小米扭转局面的信心,然而4个月过后,小米在市场营销上的困局似乎并没有明显的好转。与其质疑黎万强的能力问题,更值得思考的是,小米市场受困的根源到底是名高引谤还是因为引为口实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小米在2016年的几个重要槽点:
1、小米5的“黑 科技 ”营销成功激发了外界的好奇和期望,但在产品上市之后却遭遇了外界“平淡、失望、噱头、无亮点”等诸多负面评价。原因似乎很容易理解,小米5在产品上诚意满满但所谓的“黑科技”并不存在技术和专利门槛,小米无疑给了对手借力打击的机会。
2、红米手机暴露出的产品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对于小米来说,2016年的一个难以承受之重就是在红米note3上出现的WIFI断流问题,并因此引发了数千网友的问责。在“WiFi断流门”发生后小米官方并未及时作出回应,而是有意或无意的将责任归因于联发科的新品问题。
3、MIUI广告门拷问用户体验。即便是小米赖以起家的MIUI,由于大量的内置广告而成为用户的又一槽点。在千元机市场白热化竞争的情况下,借助内置广告实现盈利本无可厚非,而小米的处理态度似乎有给竞争对手提供了又一个借机打压的把柄。
不难发现,小米的市场困局或许是因为树大招风,究其根本和小米错误的营销姿态不无关系。对比来看,魅族的营销策略和小米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魅族在产品把控、营销策略上已经后来居上。或许,小米是时候放下市场引领者的姿态了。
竞品压制,去KPI化还是销量疲软?
除了在市场营销上的困局,小米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在产品策略上明显遭受竞品压制的态势。诚然,在2015年因为销量不及预期而遭人口舌之后,雷军依然在年会上强调去KPI化而回归初心,但此举能够回应外界对小米销量疲软的质疑吗?
先从产品布局来看,红米系列承载了小米围攻千元机市场的野心,事实上红米手机也是小米销量的重要来源。但在2016年开年,红米3和红米Note3都处于缺货中,相比之下魅族、乐视、360等手机品牌已经全力进军千元机市场,小米在千元机市场的前景亟待考验。其次,小米5自发布至今尚处于产能爬坡中,而两千元档市场一直都是国产手机厂商竞争的焦点。更重要的是,华为、OPPO、vivo等已经向中高端市场进军,荣耀也开辟了V系列进军高端手机市场,和K系列形成掎角之势。在千元机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中高端市场被普遍认为是实现销量增长和品牌溢价的关键,而小米在这一市场的战略布局并不完善。
而小米之所以在产品上被竞争对手紧逼,指向的却是小米在渠道建设上的短板。从2015年开始,国产手机厂商们不约而同的选择深耕线下渠道,最典型的就是OPPO和vivo凭借线下优势实现了销量排名的逆袭。小米的线下渠道建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渠道自建,比如已经在国内开设的22家小米之家;二是通过合作的形式进行线下布局,比如和苏宁的合作,以及小米产品通过官方逐渐走向线下电子卖场。即便如此,小米的渠道建设相比竞争对手仍有一些不足,比如说魅族在2015年增加了1000家线下渠道,并极力弥补在售后服务上的短板,其中魅族PRO6在24小时就有超过300万的预约,在中国端市场的形式似乎一片大好。
不过,小米在2016年第一季度依然实现了1600万的销量,虽然雷军多次宣称“开心就好”,在和竞品的对比中一旦出现销量疲软的趋势,或将加大外界对小米的质疑 。
生态布局,市场缓冲还是走错了路?
3月29号,小米对生态链和智能家庭计划进行战略升级,并为小米生态链产品公布了全新的mijia米家品牌。随着小米生态链产品的逐渐增加,外界惯以“百货公司”来形容小米,尽管雷军在2015年积极倡导新国货运动,但小米生态链招致的非议一度成为小米的隐痛。
如果是在2014年,外界对小米的生态布局可谓“赞赏有加”,借小米生态链“再造一个小米”的说法也喧嚣尘上。截止到目前,小米已经 投资 了55家生态链新公司,相当于每15天就有一家新公司加入小米生态链,其中有29家公司从零开始孵化,有20家公司已经发布了产品。值得庆幸的是,有7家公司的年收入已经超过亿元,2家年收入突破10亿元,生态链产品的销售额也在2015年增长了220%。然而,小米生态链的急于求进,在频频制造“独角兽”的同时,小米的品牌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其中小米净化器风波已经让小米多次处于舆论漩涡之中。
回头来看,小米在2015年倡导的新国货策略难言成功。对小米来说,生态链布局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支撑起小米的资本估值,也是拖垮小米的潜在可能。当然,瞄准生态布局的绝非小米一家,尤其是在智能家居领域,各手机巨头们都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比如华为开放的HiLink协议和 LiteOS,魅族以Lifekit为核心的智能生态布局等等。相比之下,小米生态链显得更加激进,已然从手机周边延伸到了家居行业,MIJIA米家品牌成立后的反响却毁誉参半,或许外界对小米新的生态布局还有一个市场缓冲期。
不管怎样,估值450亿美元的小米神话早已破灭,而在2016年等待着小米的将是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和更加混乱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