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涨到每小时 4 元 先抢市场再涨价收割?
最近,期盼 " 车厘子自由 "" 口红自由 "" 外卖自由 " 的人们突然发现,共享单车起步价已从最初的每小时 0.5 元、1 元提升至半小时 1.5 元," 单车价格逐步超越公交车 ";共享充电宝涨幅更惊人,已从之前半小时免费或每小时 1 元,猛涨至每小时 4 元,如果一时间难以归还还会面临更高的单日费用 …… 各类共享 经济 业态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之后,猝不及防地狠狠 " 割 " 了用户一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对于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或服务,享有充分的定价自由。但是,近期一些共享经济产品或服务大幅涨价,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引来网民纷纷吐槽也是有原因的。
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就能明白人们为何对几元钱的涨价如此抗拒:在各大电商平台,知名品牌的 10000 毫安时的充电宝,不到 80 元便可买到,甚至二三十元就能买到容量尚可的充电宝。但是,如果租用共享充电宝,以平均每次使用 2 小时计算,租用 10 次的钱就足以购入一个品牌充电宝;如果当天因各种情况无法及时归还,还要支付额外费用,可能比买下一个充电宝还要贵。
屡屡上调价格背后,是可观的利润空间。近日,共享充电宝企业 " 怪兽充电 " 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招股文件显示,其 2020 年的营收高达 28.09 亿元,其中 96.5% 来自充电宝租借业务;2019 年," 怪兽充电 " 净利润为 1.67 亿元,净利率达 8.2%。
为何在网民的一片吐槽和反对声中,部分共享经济企业还能挺直腰板肆意涨价,甚至信心满满冲击纳斯达克?它们靠的并非高精尖 科技 ,而是在 互联网 经济中用价格战和疯狂渠道布局挤垮竞争对手,说到底仍是 " 先烧钱抢占市场,后涨价收割 " 的套路。
只要稍微留心就能发现,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都已从当年的群雄逐鹿变为几个玩家主导市场的格局。但 " 剩者为王 " 的局面刚形成,相关企业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收割的镰刀。
当然,板子不能完全打在共享经济业态身上。以共享充电宝为例,以前进驻娱乐场所、饭店等客流量较大的热门商圈,大都是免费的,但世易时移,现在一般要向商家缴纳不菲的入场费,还要被收取极高比例的抽成。这些商家似乎没有意识到,共享充电宝能够方便消费者,实际上也能提升其服务水平、留客能力。
虽然在数字化加快推进的当下,出门在外给 手机 充电慢慢变成了一种 " 刚需 ",但如果持续涨价,共享充电宝未来的结局不难推测:假如没有新的企业入市搅局,以更低的价格再次引发 " 价格大战 ",用户只能逐渐降低充电宝的租借频次,逐渐养成出门自带充电宝的习惯——除非十万火急,他们不会再租借充电宝。
企业急着赚钱, 投资 人忙着上市,商家乐得额外增收,各方看上去都得了好处,但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用户消费习惯,很可能被相关利益方一点点毁掉," 剩者为王 " 因竭泽而渔最终变成无 " 鱼 " 可捕。
3 月初,橙心优选等五家社区团购企业被市场监管总局行政处罚,原因是以不正当价格行为扰乱市场秩序。不难看出,从打车软件到社区团购,再到种种共享经济新业态,只有持续加强监管,在相关行业出现不好苗头时及时叫停,才能避免消费者的刚需被竭泽而渔,进而让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不再是 " 收割大户 "。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