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市场膨胀至万亿 业内称监管不会放任利率畸高
比社会舆论讨伐更让一些现金贷行业从业者不安的是,监管的脚步越来越近。
在10月底的一次论坛上,央行 金融 市场司司长纪志宏表示,“现金贷”规模扩张迅猛, 互联网金融 风险专项整治将贯彻落实“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任何金融活动都要获取准入”的基本要求,建立 互联网 金融的行为监管体系、审慎监管体系和市场准入体系。
这延续了央行行长周小川的官网发文:“要坚持金融是特许经营行业,不得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
亦有部分地区开始着手行动。11月初,宁波、重庆等地已经分别着手关停涉及利率过高和暴力催讨问题而被投诉较多的现金贷公司、针对网络小贷公司下发《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现金贷业务自查的通知》。
多位行业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对现金贷领域来说,首要解决的可能是“高利率”问题。“监管部门不会放任利率一直这么畸高下去。”其次,监管可能涉及持牌问题、催收问题等,现金贷“暴利时代”将不会继续持续下去。“现金贷业务本身不会消失。在监管套利空间不再后,真正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风险筛查能力,寻找更稳定、更低成本资本和合规持牌经营的平台,会更有市场竞争力。”行业人员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首先是让现金贷平台风险可控,而后才是解决从业机构的准入门槛和金融持牌问题。
市场迅速膨胀至万亿
资深 网贷 平台负责人沈力(化名)近日对长江商报记者回忆,早在2015年,就有从事现金贷业务的人士找他合作,想在其 P2P 平台上接入现金贷业务端口。
沈力听闻该人士的运营模式和利润空间之后,拒绝了对方伸来的“橄榄枝”。“太赚钱了,让我对这类业务的法律风险及底线问题产生了怀疑。”不过,沈力的拒绝并未阻止该现金贷业务人士的“发财之路”。很快,沈力就听说这位业务人士已经找到合作伙伴并狠赚了一笔。
“淘金者”的蜂拥而至和对客户的开发效益明显。根据测算,截至2017年3月末,整个现金贷行业规模大约在6000亿到1万亿元之间,其中“电商系”现金贷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垂直系”和“网贷系”现金贷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而“持牌系”的规模在4000亿元以下。
而多位行业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证实,在2014年左右,发薪日贷款模式被带进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大数据风控开始运用,国内的超短期现金贷平台一开始就以线上为主,通过线上进行风控,随借随还类、短期、超短期现金贷等各类现金贷产品开始进入市场,标志着纯线上现金贷业务市场迅速膨胀至万亿起。
借款用户的数量同样呈现暴增态势。第三方数据机构 Trustdata 发布了《Trustdata:2017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分析报告》称,截至今年9月,国内现金贷用户规模高达1257万,同比增速248.4%,用户规模及增速几乎是消费分期的近两倍。现金贷用户需求旺盛,月新增用户规模1240.7万,为消费分期的近5倍。
伴随着市场空间的快速打开,进入其中的平台赚钱能力令人咋舌。“有的利率设置得高的平台,1000万进去,2个月就能赚一倍,本金之外还赚1000万!高峰时期,身边的人都在谈论现金贷,都想进去赚钱。”沈力对长江商报记者透露。
“行业共识是,在监管细则下来之前,赚一笔就走。”一位传统金融业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分析,此类业务有着明显的监管套利属性。“监管对银行等机构的贷款利率设定了种种红线,但这些类金融机构却还未有具体的监管法规出台,以至于再高的利率定价都没有人来限定它。”
“利率越高,风险越高”
不过,尽管看似是暴利行业,但并非进入其中就能赚钱。利率设定越高,其本身也意味着背后的风险越大。
今年4月,在面对“高利贷”的质疑,A股上市公司二三四五(6.770, -0.22, -3.15%)有关人士测算,目前市面上的现金贷业务,资金成本按月测算为1%(占贷款额的比例,下同),获客成本按月为2%-5%,信审、支付成本按月为0.5%,人力、运营成本按月为0.5%-1%,坏账按月为4%-6%,综合而言,每月成本占当月贷款额的8%-13.5%。按年测算,平台的息、费年化综合成本为96%-162%。
二三四五人士回应称,现金贷业务的成本包括了从持牌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利息,以及平台本身的各项费用成本。为此,给借款方的利率一般要覆盖息和费两项,“如果要求息费综合成本控制在最高院规定的年化利率36%以内,现金贷业务是没办法做的”。
这正反映出一部分经营现金贷平台和现金贷业务的行业人士心声。
此前,有网贷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预估,目前平台的获客成本已从早期的百余元急速攀升至数千元,而这些花费获客成本获得的流量,却并不一定会最终转化为长期的、实际的用户。上述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分析报告也显示,现金贷应用安装30日内未卸载率仅11.8%,相比于消费分期等其他业务,忠诚度较低。
而资金的获取成本,也是摆在现金贷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从银行、信托等获得资金成本大约在6%到7%之间;而最低的则是发行ABS,资金成本在4%到6%之间;但不少现金贷公司资金来自于P2P平台,资金成本在12%-15%之间,要高出很多。此外,资金充裕的产业公司、上市公司等也是其来源之一。
不过,随着监管对银行、信托等表外业务监管加码,同业、理财、托管业务的紧缩,现金贷平台获得资金的成本会将呈现增高趋势。有分析人士称,目前现金贷平台的资金,60%-70%来自P2P平台。
各项成本之外,现金贷高复借率和多头借贷也让行业不良率高企。“现实中现金贷在行业发端时期不良率的确达到了20%-50%,即使现在,很多现金贷公司按Vintage Analysis计量方式最终损失率也在20%以上。”互联网金融知名撰稿人嵇少峰指出。
“当客户发生逾期或表示还款难度时,一些平台方的做法是,让客户去其他平台借钱还上本平台的欠款,然后才考虑催收,这样‘击鼓传花’的 游戏 ,让现金贷平台的风险成倍数扩大。”有知情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称。
多重乱象之下监管即将落地
继今年4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做好现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后,11月以来,监管风向更加明晰。
近期,有 媒体 曝出,银监会借此机会将出台互联网小贷管理办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不得暴力催收、包括手续费在内的总年化利率不得超过36%、不得以任何其他费用名义变相收费、非持牌机构严禁从事现金贷业务、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与非持牌现金贷公司合作放贷等。
与此同时,央行多位负责人均提到了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实施穿透式监管、持牌管理等监管手段。
动辄100%的超高利率、无牌照放贷、风控基本为零、坏账率极高,以及由此带来的暴力催收、泄露用户隐私等乱象,让这个行业走到了警戒线边缘。“如果监管规范会有利于行业更健康的发展,改变以往‘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前海惠农总裁吕胜云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网贷业务的核心是风控能力,现金贷业务也应该重视风控模型建设,运用更多技术手段提高平台风控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已经低息、平稳运行的一些大平台经营状况可以判断,只有专注于研究金融 科技 ,建立适合平台的风控数据模型,同时降低运营成本、资金成本等成本,持牌合规经营的现金贷平台,才是未来行业的赢家。“金融科技才是网贷平台创新的内核,风控技术才是网贷运营的竞争力。”
薛洪言撰文指出,当务之急是控制增量,提高高利率的现金贷平台发展新借款用户的门槛,堵偏门才有更多的人走正门;其次便是对存量问题进行摸底排查,重点关注资金用途风险,扶持场景借款,谨慎对待过度借贷行为,避免粗暴停贷引发风险;风险可控后,最后才是从业机构的准入门槛和金融持牌问题。
【来源: 网贷天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