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OLED A1电视,青山周平眼中的匠心传承
(头图:青山周平的客厅)
我住在北京南锣鼓巷的北头。我一度为这个地方沉迷。长条石砖铺砌而成的小径,斑驳的白墙与红漆木头窗框,以及隔壁小院里伸展过来的树枝,这是我曾经渴望过的北京生活。
我的“冰箱”是从家门口步行3分钟即到的菜市场,它总能给我提供最为新鲜的食材。我有两台“电视”。一台是由胡同里街坊邻里构建的老北京生活图景,那是我对北京这座城市的认识来源。一台是来自索尼的OLED电视A1,我被它极简的设计理念吸引。当我第一次在家中打开它时,它如同一幅油画般呈现于我面前,极简之美让它与周遭的恬静生活融为一体。
我享受这种没有围墙的生活。工业革命之后,大众住宅才慢慢开始变成封闭的家庭人员生活的地方,但如今空间的共有是未来的一种趋势。而在这种开放空间之中,又藏着独特隐蔽的生活情趣。
纵使于自家院落 也生活在别处
我对于生活以设计的思考源于少年时代的一次长途旅行。大学三年级学业结束以后,我休了一个长假。从日本经过50多个小时的汪洋颠簸到达中国上海,之后历经中东、非洲以及欧洲。这段奇妙经历让我发现,你在考虑建筑之前能够思考当地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很有意义的。
所以在北京胡同的生活,让我了解老北京的城市肌理与隐藏其中的胡同文化。于是我在《梦想改造家》南锣鼓巷大杂院改造项目中,减少使用任何生硬的隔断,而是选用帘子、断层与楼梯的方式营造一种开放之感。家应该是开放的。
这也是为何,我在北京生活了11年,却没有购买一处固定居所的原因,也没有添置过多的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没有房产与过多 家电 的这种生活状态,给内心世界提供了更为旷阔的空间,对世界报以无限的创造欲望。中国有一句诗词,“人本过客无来处,处处无家处处家”。
但这一次我却打破了自己的“生活美学”。难得一见,这台索尼电视贴合了生活中我所在乎的禅意之美。这是一台不像电视的电视,它更改了传统Logo的呈现方式,将产品正面完全让位于屏幕画面,可以融入不同的家居场景之中。简洁素净的设计让电视作为视像呈现的单纯“容器”,像是日本茶道中的器皿那样,在任何居住空间之中,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独特魅力。
如此之大的电视,它构建成了家庭生活的核心。因为我无法帮它放置在卧室或者书房,这时候索尼OLED电视A1就成了一种家庭生活的情趣载体。如同我在设计之中减少隔断,让家庭生活归于胡同文化般开放自然,这台电视在无形之中,构建了一种舒适的生活面貌。
设计是一种传承 以及自然而然的生活态度
我的父亲从事建筑设计类的工作,我对于建筑的灵感与情怀,便是从父亲那里耳濡目染。我曾听说我是日本最后一代传统建筑生,对于日本建筑设计理念的延续与传承正在势弱。也或许是出于设计师的职业,每当我看到带有设计美感的精湛作品,便会有莫名的欣喜之感。
与索尼OLED电视A1的初次相遇亦是如此。我从未发现电视产品,可以在外观上做到这般精细,将视觉重心交还于电视画面本身。后来才知道,这种设计背后也融入了不少“黑 科技 ”,A1通过左右两组震动源,牵引屏幕震动发声的独家银幕声场技术Acoustic Surface,可以让“音画合一”,去繁就简;而且无论摆放亦悬挂,这种专业级音质都不会折损。我在这台电视之中,看到了日式美学与索尼品牌的设计匠心和理念传承,这也同样是我渴望在建筑之中呈现的内涵。
作为建筑设计师,我也常被问及自己的设计风格。这可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每个独立的项目,我都会用新鲜的感觉对待,渴望跟不同的对象碰撞出新的东西。如果要打个比方,还是用这台索尼OLED电视A1好了。通过设计上的最大简化,突出技术与视觉感受,让它可以在不同的生活空间之中,呈现出色的视听品质,让我从此爱上了看电视。作为建筑设计师,又何尝不是在每一个城市与生活场景之中,不断碰撞,用自己对建筑的思考,展示悠然闲适的生活状态。
就像现在,北京又迎来了最为舒适的季节,春日暖阳透过窗户投射进来,窗外的柳絮如同这座城市的点缀。在春风沉醉的夜晚里,我也会在胡同里四处走走,思考设计、建筑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中国也好,日本也罢,无论身处何处我都渴望寻找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这或许也是我与索尼OLED电视A1一见如故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