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中学等信息化产品,让智慧校园开花结果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过去一年,安徽、广东、江苏、海南等多省市相继出台关于建设中小学智慧校园的相关政策,对建设及应用智慧校园的内涵、目标、原则、任务、标准等有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划。再回顾国家层面的《智慧校园总体框架》,教与学的核心要素没有改变,校园再“智慧”,也是承载“教学”主体的校园。

我们忍不住要想象一下未来的智慧校园,校长在自己的办公室就能实时掌握全校的课堂教学情况,老师也能与学生建立课堂之外的师生关系,更多学生可以通过智能软、硬件产品在网络上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

岂止于未来,现阶段教育行业正因为技术的渗透而产生有目共睹的变化。这一年,信息化教学产品在校园各个角落的生根发芽,各类教育 科技 企业纳入公立教学体系后开始有了更深层的合作,教师引导之下教与学也有了新的变化。尽管画风突变,但并不意味着科技于教育是颠覆。

离“智慧”更近一步的,是教师

2015年,佳木斯大学提出建设“智慧校园”,这幅蓝图描绘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以及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

事实上,大众的关注焦点普遍放在了基础设施搭建上,关心的是学校在网络扩容提速上表现怎样,智能终端普及到了什么程度,甚至是智能安防在学校里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

在素质教育“提档升级”的关键期,“智慧校园”的重心逐步向内容资源的建设上靠拢,能否重构教与学更是成为核心命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用”,而使用的关键在于教师,他们也是距离“智慧校园”最近的一个群体。因地域环境、学校情况的差异,不同教师摸索信息化教学的路径也尤为不同。农村学校哈尔滨141中学英语教师李爱华在形容自己的这段经历时,就感慨:最开始是我一个人的“战役”,但最后我和我的孩子们都赢了!

早在2015年,在 互联网 教学的大趋势下,李爱华最先“盯上”的是QQ群。通过“QQ学习群”的公告功能,她每天为孩子布置英语任务并进行总结。她还给QQ群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英语学霸组·每天7点半。这个群名让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自豪感,也规定了每天的学习时间。

有了这样一个新鲜的尝试之后,李爱华把目光又放在了“一起中学”上。“刚开始只是听别的老师推荐说能帮助老师自动批改作业统计学情、能帮助学生学习,但是刚开始使用的时候我还是很被动的”。

而这样的“被动”,实则是不熟悉信息化产品。意识到这一点后,李爱华投入精力开始研究这些信息化教学软件。她发现,对于英语学科而言,教学类APP上的资源已经足够丰富,像“一起中学”上的绘本、趣味配音等内容贴近孩子们学习需求。更重要的是,信息化产品的很多功能,如学情分析等功能,可以让老师在远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实际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李爱华形容,“尝试信息化教学,让自己像是多了一个助理。我更像是一个学习的方法引导者,课程的设计者。”

信息化教育的普及之下,主流的教学场景之外甚至衍生出新的教学场景,已经不足为奇。老师角色的些许改变,却足以影响很多孩子。

信息化产品助力智慧校园多点开花

有很多像李爱华这样的教师,一直在尝试接触信息化产品,试图搞明白这些新兴的教育产品对教学真正的助益是什么。而他们,更希望借助技术、产品,实现教学模式上的创新突破。

“未来教育更加高度开放和‘私人订制’,学校教育更加平台化、创客化与个性化,学生发展更注重自主、可持续与终身发展。”南师附中新城中学怡康街分校校长叶旭山认为,未来智慧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常态化、普及化、整合化的。

叶旭山所在的学校,每个班都拥有一个高度加密AP,相当于每个班都拥有了一个自己的局域网高速上网通道,每个教师都设计了一个专门放平板电脑且可以充电的柜子。为规范孩子使用pad,上学期间平板使用后由学校统一保管;周末孩子带回家,老师会和家长说明教学使用设备需要的时间,让家长督促孩子合理使用。

学校不仅硬件设备齐全,在使用教学软件方面也特别有“章法”。学校除体育外的教研组,都已经应用了各种APP来辅助教学,基本实现了“一组一应用”。如,数学科目使用“一起中学”、语文科目使用“整体阅读”等APP。

以“一起中学”为例,不论是课前测(收集数据),课中典型错误分析(个性化指导),还是平行纠错(矫正错误)、开放题设计,课堂小结都可以利用APP来完成,还支持老师根据不同孩子的掌握情况分层推送课后练习卷,或根据孩子的错题“类题推送”,自动批改并生成数据报表。这些减负增效的功能,才是吸引叶旭山和学校老师的关键。

而信息化带来的成功,也绝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和学习中。叶旭山所在的学校,孩子们有各种丰富的、充满科技含量的课程。在孩子们的生物课上,有电脑大屏会自动显示他们在显微镜中观察到视角;在他们的陶艺课上,有3D打印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制作出个性的陶艺作品;他们也可以利用物联网生态系统,观察动植物……

不难想象,这样一所充满新奇的学校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有多大!

无独有偶,海口四中作为海南首家智慧校园,同样拥有自己的特色。海南省特级教师、海口四中副校长王贤德从教30年,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思想进步,为学校引进一起中学等学习APP、智能一体机、网络直播课、人脸识别技术、 VR 技术等。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系统,推动学校的管理和教学。

在王贤德看来,借助外部也就是企业的力量,主要的依据是产品的效果。“每家企业的信息化产品擅长领域不同,比如一起中学APP的组卷功能、大数据分析都很突出,科大讯飞的阅卷功能很完整,需要经过反复试用对比、师生反馈后,各取所长,优质搭配。”

奔向智慧校园的目标,不同地方的学校,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近年来,在国内教育改革的深化下,公平教育的改善获得了诸多成果。然而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城乡教学理论和观念差距明显,这也是为何“一块屏幕”能够激起民众如此大的反响。针对低线城市广泛存在的教育痛点,《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中曾指出,需要从关注学生教育获得的数量转向关注质量,从关注硬环境到关注校园氛围、家庭教育观念等“软实力”。

互联网打破了信息的不对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区域教育的差异发展;而更多前沿技术和应用的落地则将让教育无界更快成为现实。包括前文多次提及的一起中学在内的智能学习应用,通过向低线和农村校园提供免费的学习平台,完全开放自己的数据和服务资源,业内普遍看好这一模式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技术所带来的渐进式变革已经将教育带到了新的阶段,通过底层教育链条的构建,面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同等的教育内容和服务,在全社会范围内促成开放的、全方位的教育理念和资源共享,这或许是“科技+教育”的真正价值。

随意打赏

阿里巴巴智慧城市智慧物流平台智慧城市方案智慧校园平台开花结果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