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电影票房仅增长3.22%,到底怎么了?
2016年底,中国电影交出了454.9亿票房的成绩单,与年初人们以为这一年会突破600亿票房大关相去甚远,过去几年间,中国电影票房在过去4年里年平均增速为30%,而2016年票房同比增长由双位数跌至个位数,仅为3.22%。
所有人都开始问询,这一年中国电影到底发生了什么?究竟是缺乏好的内容,还是2015票补退潮让这一年票房差强人意。在前不久由娱乐资本论举行的年会上,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在现场抨击,“是一些缺乏监管的影院大量偷票房,导致了2016年的票房增长仅为3.22%,实际中国电影仍处在一个良性的上升期,而内容制作者却为此背上了‘优质内容’缺乏的责任。”
爆 款难 寻 大档 期 优质 内容缺乏
事实上,就在年初,所有电影人还信心满怀。数据显示,年初春节期间,7天上映的9部影片联手创下了36.5亿票房,平均一天超5亿的票房创下了“史上最强春节档”后,人们对2016充满了期待。而事实上却是,虽然大片依旧扎堆各大档期,但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等重要档期的票房却接连遭遇下滑。
根据在线票务平台淘票票近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影市报告》显示,暑期档、国庆档和贺岁档总票房分别为85.7亿、15.9亿和25.2亿,相比去年同期均有下降;而获得暑期档冠亚军的两部影片《盗墓笔记》《绝地逃亡》票房均在10亿上下,与2015年同期冠军《捉妖记》相比有不小距离;而在豆瓣的评分方面,《盗墓笔记》仅获得4.7分,《绝地逃亡》为5.6分,均未及格,而《捉妖记》则为6.8分。
数据来源:淘票票《2016年中国影市报告》
烂片当道,爆款难寻。2016年,人们很难再找到像《大圣归来》、《捉妖记》、《寻龙诀》、《夏洛特烦恼》这样的爆款电影,观众本身的投票越来越看重内容。在国庆档上映的《湄公河行动》低开高走,以低排片高上座赢得口碑全面发酵后,票房走出长线成为2016年少有的冲破10亿票房大关的国产片。
数据来源:淘票票《2016年中国影市报告》
中国 影市降速趋缓, 都是票补 退潮 惹的祸 ?
业内有不少声音,认为2016年中国影市增速趋缓主要是因为票补退潮。过去两年,在线票务市场发展初期,在线票务平台通过大规模票补的低价策略来吸引更多用户下载APP,但这种促销手段只适用于竞争初期;到2016年,经过在线票务平台的多轮票补,在线购票比率持续上升,票补的力度明显减弱。
票补的退潮并未同步降低观众的观影热情,相反,根据淘票票的《2016年中国影市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观影人次已达到了13.7亿人次,比2015年12.6亿人次仍有增加,并首次超越美国。
数据来源:淘票票《2016年中国影市报告》
观 众 迭 代 大 导演集体遭遇滑铁卢
2016年末,更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则是,无论在一线还是二线城市,90后已经正式取代了80后,成为最主力观影人群。
数据来源:淘票票《2016年中国影市报告》
成长于网络时代的90后展现出了更多与此前主流观众不同的特点,他们比以往观众更在乎内容是否有趣,显示出了更主流的观影口味。他们并不盲目追寻流量明星,不迷信权威。伴随着 社交 媒体 的发展,他们也更擅长在社交媒体上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王家卫、李安、斯皮尔伯格、张艺谋、王家卫等多名大导2016新作均未取得预期票房成绩时,也许背后更深的原因是,年轻观众的口味发生了变化。未来,如何平衡观众与创作者个人品味之间的选择,对未来所有电影从业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