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仔派对》限制70岁老人注册 中国游戏企业防沉迷措施持续升级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接触和使用 互联网 ,以玩 游戏 、看短视频为代表的网络娱乐活动已经成为未成年人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如何在数字世界中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也成为全世界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的话题。
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举措受关注
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不少国家正在进行探索和尝试。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报道,去年底,西班牙未成年人保护部门和西班牙数据保护局与131个实体达成了一项针对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协议,其中包含15项具体措施。这是西班牙首次就电子产品使用问题达成重大社会协议。
英国《每日电讯报》等近日报道称,英国的大臣们正在考虑禁止16岁以下儿童购买 手机 的提案,以保护年轻人免受 社交 媒体 的有害影响。此外,英国政府还计划推出一项新法案,赋予父母更多权力来监管孩子的网络活动。这些举措旨在确保儿童在网上的安全。美国也已有多个州通过了限制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法律,尽管这些措施很有可能受到法律挑战。
作为拥有近2亿未成年网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增长到97.2%的互联网大国,中国长期以来也一直十分重视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并率先做出了许多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中国关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相关措施不断加强,并取得显著成效。早在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022年8月报道,分析人士说,这项规定开始施行后,77%的中国青少年游戏玩家每周的游戏时长出现减少。
去年8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的《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再次引发广泛关注。《俄罗斯报》网站对此感叹称:“各国都在讨论关于儿童和青少年过度依赖智能手机的问题,但目前只有中国正在考虑出台一项法规来限制他们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
法新社也报道称,这一新规定是世界上最严格的规定之一。这些规定将提高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法新社还指出,中国近年来对国内技术行业进行了广泛的监管,部分原因就是担心数字技术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风险。
2024年1月1日,中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施行,条例中对包括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网络沉迷防治等多项内容做出了规定,这也标志着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防沉迷举措不断升级,防治还需全社会合力
除了政府层面不断出台和完善相关举措,中国的游戏企业、互联网企业也在积极落实相关政策,通过部署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加强实名制和身份认证、增加家长协管功能、约束使用时长和消费金额等,持续升级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措施。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还注意到,一些中国的游戏厂商还将AI技术等应用到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例如网易游戏会使用“AI巡逻员”辅助识别未成年游戏行为。其AI未成年保护系统基于深度学习大模型开发,具备AI识别未成年保护系统和干预未成年玩家不理性消费模型。
但与此同时,随着防沉迷措施的加强,一些试图绕过限制的措施,如冒用成年人身份进行游戏注册,甚至让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来“代刷脸”,这些已成为当下未成年防沉迷工作中的风险点。《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指出,目前未成年人保护仍面临着手机人脸识别、超常消费退款及身份核验等诸多挑战,大量的工作实践表明这仍将是长期系统性的工程。
对此,许多企业也不断通过技术迭代、体系建设等方式实现升级,努力筑牢未成年人保护措施。例如,鉴于在“人脸巡航”中发现多起“未成年人冒用老年人身份进行游戏”的行为,网易旗下《蛋仔派对》针对这一情况打造了专门的防护功能,对于70岁以上用户,注册时需强制进行人脸识别。网易游戏表示,《蛋仔派对》重视高龄玩家,该系统并未禁止老年人注册,只是针对70岁以上的用户,在游戏注册环节将强制进行人脸识别验证,通过人脸核验后,用户可以正常登录游戏体验,“针对高龄用户采取注册强制人脸验证,是出于巩固未成年人防沉迷的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蛋仔派对》“对70岁以上注册用户全量弹起人脸识别”措施的背后,是未成年人“借壳”注册等游戏行业共同面对的现象。从游戏公司的出发点看,其核心是出于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保护,以防患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过度充值等问题。游戏厂商也应结合自身情况,在未成年保护举措创新的同时平衡好隐私保护问题,拿捏好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尺度,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规定。
不过,正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所明确的那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汇聚各方合力。在国家、游戏企业积极发挥作用的同时,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协助、监管也同样不可或缺。
《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认为,有一些家长存在放任孩子冒用的行为,削弱了企业端和防沉迷系统的监测与监管作用。
《俄罗斯报》网站在分析未成年人手机沉迷等问题时也指出,没有家庭的支持,对抗手机成瘾的斗争将是无效的。报道援引心理学家纳塔利娅·卡赞斯卡娅的观点称:“问题肯定存在,但仅靠禁令和限制是无法解决的。家庭在这里发挥着关键作用;正是在家庭中,孩子学会了玩耍、交流并获得了所有基本技能……不要指望今天的孩子自己找到手机的替代品,他们需要帮助……如果父母能够找到各种有趣的活动,孩子们就会学习这种方式。”
业内人士表示,未成年人的保护不只是技术问题,以社会共治的方式筑牢未成年人上网的防线已是共识。一方面游戏企业和平台作为重要主体应该坚守相关政策,压实责任,做好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另一方面,未成年保护和游戏防沉迷更需要家庭、学校等社会力量一同发力,共同筑建起未成年保护的牢固底线。(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