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风头正盛 加盟扩张后会带来哪些问题
便利店站在了风口。京东,阿里都表示在进军便利店业务。
当前,国内有大约680万家杂货铺,一年的销售额在10万亿左右,其中有3万亿是烟草销售,还有7万个亿是非烟销售。
一些企业为了迅速攻城掠地,占据市场空间,采取加盟的模式迅速扩张。而加盟选择的就是原来的零散店铺甚至夫妻店。
680万家杂货铺中,有约30%分布在乡镇、农村市场;21%分布在县级市、县;25%分布在三线城市;还有16%、7%开在二线和一线城市。
随着加盟成为行业流行,但加盟后出现的弊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杭州某贸易公司给面包新语等公司供货,但他们提供的原料有些过期两年之久,有的甚至爬满虫子,只撕标签更改生产日期就可改头换面重新上市。
但业内人士表示,降低门槛看似节约了成本,但总部对加盟店的控制权减弱,很可能出现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也存在隐患。
便利店风头正盛
O2O退潮之后,资本发现还是有实体支撑的便利店更经得起考验。便利店一时成了风口上的猪,乘势飞了起来。
有数据统计,目前全国的中小超市数量已经超过680万家。便利店是实体零售最后的“净土”。京东,阿里等公司都表示要进入这一领域,7-11,罗森等便利店连锁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并大规模采取加盟方式攻城掠地。
7-Eleven在2016年末称,要以每一到两年在开拓一个新城市的速度增长,主要城市每年保持新增门店30至40家;罗森在2016年中表示,到2020年店铺数量要争取翻两番,从目前的约750家扩张至3000家左右;全家也曾宣布将在2024年实现1万家门店的开店目标。
同时国内巨头如阿里巴巴和京东也加进占团。京东采取的则是品牌便利店加盟+O2O的玩法。京东提出,未来5年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实现每个村都有覆盖的目标。
从2016年开始, 马云 就不断在各种场合大谈“新零售”概念,阿里巴巴也于2016年推出了B2B平台“零售通”,让中小零售店主可以通过“零售通”APP直接进货,并计划用3年时间覆盖100万家零售店。
开放加盟会向加盟商收取高额的费用和利润,如7-11对加盟商要求月利润在4万元以下,公司提成56%;月利润在4万-10万元之间,公司提成升至66%;月利润在10万-22万元之间,公司提成86%。这意味着加盟者业绩越好,获得的利润分成反而越少。多劳多得原则在这里并不适用。
但风景并不像想象的美好,根据持有北京7-1125%股权的王府井百货财报,自2008年首次盈利以来,北京7-11营收逐年翻番,但是净利润却连年徘徊在百万元左右水平。例如2010年全年收入2.74亿元,净利润仅456万元。
便利店通常平均价格比超市高15%、毛利率多在20%-30%,但净利率很难超过5%。主要是因为便利店主人力和房租成本较高,便利店本来就是一种微利状态。
加盟模式困境
此前有 媒体 报道某便利店的加盟店,后厨内原本用来清洗餐具和果蔬的冲洗池,被厨师违规用来洗头洗衣服,而且在制作快餐时存在卫生护具不全、将掉落地面的豆腐捡起来直接使用等问题。
消费者信赖链锁便利店的原因是其品牌带来的对商品质量的保障,一旦放开加盟,加盟商的违背加盟条约的行为,无疑会给整个品牌带来伤害。
曾有一家便利店的CEO告诉记者,有些加盟商刚加盟的时候就希望能够盈利,并且对有超过正常利润的预期。如果在短时间内达不到预期,这些加盟商便开始闹事,严重影响公司的形象。
据了解,2012年,北京7-11先后放开了委托加盟和特许加盟。一方面,通过委托加盟将一部分直营店转化为加盟店,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靠特许加盟实现门店的低成本扩张。去年10月,北京7-11在加盟说明会显示,加盟店数量已经占到了总数的1/3左右。
据公开信息显示,杭州某食品集团已与杭州2000家传统社区便利店签约,待模式进一步成熟后,在省内复制50万家。但是截至目前该公司内部人员透露该项目已经终止,主要原因是社区店与公司在供货链上达不到统一。“以家庭经营的夫妻店,文化程度不是很高,部分存在销售假货的现象,在这一点上公司很难管理,但又不能自砸招牌,所以选择放弃。”有业内人士表示。
虽然有一些夫妻店加盟了便利店,便为了节省成本,也会采取从批发市场进货的方式,他们已经有了固定的渠道。据记者了解,目前有很多商品店一旦开张,会有很多推销员主动上门供货,形成稳定的供货商体系后,他们都不会缺少货源,并且购进便宜的货品销售可以增加利润。因此,总店对他们的控制能力便会降低。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加盟商加盟是为了更高的利润,因此在总店无法对其规范的情况下,必然会做出有违总店要求的事情。
各种原因导致加盟店乱象丛生。加盟模式下便利店质量参差不齐,可能会对品牌形象起反作用。久而久之,会影响公司的形象。
来源:中国风/zhong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