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愈加明朗!这个行业或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日本记者高桥大作心中惊叹,口呼神奇。

一台亮白色的人形机器人正为他捶背按摩,五指灵活,对位准确。只从手上按摩这一个复杂动作,就能窥出几分造物的精妙来。

信号愈加明朗!这个行业或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 高桥站起来,看着这个不到自己胸口高的机器人,不仅可以大步行走在人潮汹涌的会场,还和忍不住凑上来的观众厮杀起了中国象棋。

信号愈加明朗!这个行业或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 Walker X 下象棋

这一幕发生在上海的 2021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现场,会上,全球顶尖的 科技 和 AI 公司纷纷秀出了肌肉,将 AI、机器人的宏伟蓝图公之于众。这台代号 Walker X 的机器人就是本次大会的十大 " 镇馆之宝 " 之一。

一台机器人,是制造能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核心技术的凝聚,常被视作衡量一国创新水平、产业能力的标志,而人形机器人更被誉为机器人皇冠上的明珠。

日本一直是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强国。但大会上的一幕幕,给了高桥大作太多意外。作为一名日本记者,他将自己的见闻带回朝日新闻等 媒体 播出,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快速迭代。

当中国带来的意外足够多时,就变成了一种新常态,一种新趋势。

如果问未来十年,哪个国家有能力将智能机器人送进千家万户,希望在东方。

中国现在既是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市场规模超 700 亿,也是最大的增量市场。目前全球机器人的平均密度只有万分之 85,也就是 0.85%,而中国已经达到万分之 97,在平均水平之上。未来 5 到 10 年,机器人的替代率要到 30%,机器人密度提升速度还会加快。

信号愈加明朗!这个行业或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 事实上,仅仅 5 年以前,全球机器人市场都是完全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的, 而现在,全球市场最大的变数,就是近年服务型机器人的崛起。两个市场的规模在逐渐靠近。

在工业机器人主导的时代,机器人是欧日美垄断的产品。关键技术掌握在发那科、ABB、库卡(美的收购)、安川电机 " 四大家族 " 手上。

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客户。

据《世界机器人报告 2020》统计,仅 2019 年,中国就购置了 14 万台工业机器人,是日本的近 3 倍,美国的 4 倍。并且在 15 个主要市场中,中国购置量几乎是其他市场的总和。

图源:IFR 2020 世界机器人报告

且国内有很多项目招商时,都会特意标注购置了某某国际大牌的机器。仿佛这些动辄上千万、有价无市的大家伙就是项目最好的信誉背书。

先进工业国比我们早发展一个世纪,在技术上暂时领先很正常。我们完全不必自矮,认清现实,迎头追赶便是。

一个令人自豪的画面:近期非常夺人眼球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的机械臂,就已经实现了全部核心部件国产化。

并且,相对而言,中国在人工智能生态协同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我们观察到,服务型机器人就是一个包袱更少、想象空间更大的赛道。

它是消费者导向,从竞争角度看:市场规模、场景资源、供应链效率、人才积累,以上四点才是关键要素。

而中国不仅有充分的市场规模优势、丰富的场景资源,还有很好的供应链基础。这种环境正是全球市场上所欠缺的。中国服务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为大众市场服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中国目前自动化、智能化的进程是同步的,而且只会越来越快。

服务型机器人目前的一个主要应用,就是物流运输。在各大物流公司的仓储系统、在码头、机库,物流机器人以远超人工的效率装载重物,穿梭于货架之间。

在银行、售楼处、政府办公楼,捧着一块显示屏的服务机器人已经很常见;在各大连锁餐厅、火锅店,有多层托盘的送餐机器人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

在农业上,无人机和机器人的应用,一天能喷洒上千亩地的农药,方便实时管理,也更加节省水资源。

在学校,AI 教育走进课堂,机器人被摆上学生的课桌,不少地方也已经把人工智能列为必修课,让人工智能的学习从娃娃抓起。

如今中国家庭人均人口数为 2.62,已经不足 " 三口之家 "。当父母都在工作时,如何解决儿童陪伴、情感需求的问题?或许,一个寓教于乐的教育机器人,是一个比 手机 、平板更好的答案。

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达 2.64 亿人,占总人口 18.7%,未来养老、健康产业中,机器人也将会成为一种必需品。在一些医院,用于送药、喂饭的机器人就已在应用。

普华永道报告预测,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应用,到 2030 年 AI 产业推动中国 GDP 增长将超过 1/4,约 7 万亿美元,而届时美国的增幅可能只有中国的一半。

中国 AI 向前迈出一小步,却是产业升级的一大步。

现在提到机器人,很多人的想象还停留在制造业层面,脑海浮现的是橙红色的机械臂。

但人类对机器人最初的幻想是人形。

当大清国的皇室还在指点 " 马拉火车 " 时,法国作家维里耶 · 亚当就写出了《未来夏娃》,"Android 安卓 " 一词被用于指智能机器人。一百年后,安迪 · 鲁宾开发出安卓操作系统,命名致敬了《未来夏娃》。

稍微懂点工程的朋友都知道,机械设计需要简约之美。 无用和低效的设计只会占用宝贵的设计空间,虚增生产成本。

那么你有没有好奇过,火锅店里的送餐机器人,主要作用是快速准确地把食材送到客人身边,为什么还要在置物架 + 轮子的结构上,专门设置一块显示屏,虚拟出像素的五官和笑脸呢?

人的心理天然会亲近更像自己的物体,这是万年进化中,写进我们基因的本能。

哪怕在生物结构上,直立人形并不是自然界中最有功率的,但科学家和工程师还是不自觉地选择了人形造物。

或许对工业机器人来说,有一个多功能手臂就足够了。但服务型机器人不同,在钢铁之躯上注入情感是一种必需。

人类将 " 造物主 " 和 " 超人 " 的梦想,统统倾注到了机器人身上。人形机器人,或是说仿生人,也一直是机械人领域的最高成就。

很多人可能都看过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开发出的机器人、机器骡、机器狗。不过这是美国军方支持的项目,出发点是基于战地和对抗,每一台液压机器人不惜工本,造价在数十万到百万美金。

还有像 " 索菲亚 " 一般,被沙特阿拉伯正式授予国籍的机器人,从它变成了她。不过从机器人到 " 恐怖谷 " 效应,再到真正实现完全拟人,索菲亚也还只是个半成品。

在 The Robot Report 评选的全球最值得关注的 5 大人形机器人里,美国、日本分别有 2 家公司入选。

美国波士顿动力,其标志性的 Atlas 机器人。

美国 Agility 公司研发的双足机器人,Cassie。

日本丰田,能同步模仿人类动作的 T-HR3。

日本本田,救灾机器人 E2-DR。

中国也有一款人形机器人入选,就是优必选 Walker 机器人。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让日本记者高桥大作惊叹不已的 Walker X 是它的最新系列。

Walker X 提供按摩服务

各国顶尖机器人企业的压箱底技术,都是人形机器人,足以说明这个方向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目前能在全球尖端参与竞争的公司屈指可数,但如果要比拼实际应用场景,我们已经走到了前面。Walker 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了家庭场景而做的,一台 Walker 机器人身上,凝聚的也是这 10 年来,中国人形机器人能够搭载的核心技术。

中国真拼实干的那些科技公司,如今都开始浮出水面、站到舞台中央。

业内人士认为, 新冠疫情为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带来了 2 年左右的窗口期。

以往限制服务机器人发展的不完全是技术,还有 商业 化的困境。

而在疫情中,当各个场景需要 " 无人化 " 和零接触时,防疫、消杀、送餐、测温等服务机器人如细雨般铺入了全国的社区,成为 " 中国抗疫 " 的一个侧面。

这也让过去停留在 PPT 和实验室的商业化前景得到了充分验证。

据统计,在 2010-2019 年间中国服务机器人领域共有 2480 起 投资 ,总金额在 1388.5 亿元。

市场对服务机器人领域的投资热情又高涨起来,仅去年,国内服务机器人投融资事件就有 242 期,总金额达 267.7 亿元,许多顶尖科技公司也挟资入市。

中国要想冲刺全球科创顶端,人工智能是必须赢下的阵地,而机器人就是人工智能最好的载体。

一台智能机器人,从硬件上看,核心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传感器、减速器、AI 芯片、伺服驱动器、控制器,造价都不便宜。

走在行业前列的优必选公司,最初在业内打响名气就是靠 自主研发了伺服驱动器 。其创始人周剑,用了 5 年时间研发,拿出了性能、质量、参数都不输日本、瑞士的产品,将这一关键零部件的成本降低了十倍以上。

硬件成本降低,商业化才有了可能,竞争力完全不同。 更何况优必选目前已有成熟的软件 + 硬件 + 内容 + 服务的生态,还有非常强大的市场落地能力。 中国智造正在让世界刮目相看。

前两天外媒也曝出,美国五角大楼想要寻找替代中国无人机的产品,但招标来的价格比中国货贵 8 到 14 倍,还不符合技术要求。

任正非一直讲, " 板凳要坐十年冷 " 。要耐得住寂寞,从基础做起。

" 高科技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大家要沉得下心,没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是不可能做成大产业的 "。

如今,在机器人和 AI 相关赛道上,中国已经有了一条强大的全产业链——传感器领域有禾赛科技,AI 芯片领域有华为、寒武纪,语音识别领域有百度、阿里、腾讯等 互联网 巨头切入和一直专注于此的科大讯飞,视觉领域有商汤、旷视、云从,而优必选等企业研发的智能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作为智能技术最佳载体,既要充分应用这些突飞猛进的核心技术,又要突破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与之不断碰撞形成融合 ……

他们合在一起,通过自研,构建了一个覆盖制造、芯片、AI、机器人和应用等上下游完整的产业生态。 能从十年积淀里脱颖而出的,个个都有过硬水平和技术储备。

正是靠着中国产业链完整、人才辈出,和能把技术与场景、生活多样化结合起来的土壤,才让中国在智能的赛道上活力满满。也是为什么特斯拉这样的公司,都想进入中国淘金。

曾有人感叹,智能时代可能只属于 2% 的人,其他 98% 的人会成为落伍者。

但在中国,技术的发展更具普惠性,改变发生在各行各业、千家万户。

从上天入地的大国重器,到家庭也能用上的智能物联网;从外资工厂仅有几架自动化装备,到农民朋友也能上手的智能技术。

同样,人形机器人有朝一日也会走进千家万户,为人类的美好生活服务。

在十三五、十四五中,AI 和机器人都在顶层设计中占有很高的分量,也是写入了中国制造 2025 规划的重点项目。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多个部门,曾发布如《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文件。

随着 5G 技术的普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数字化基建得以加速推进,这给机器人创造了实时连接、传输大量数据的条件。 外部大环境的整体升级,让那些本来只有在大公司、高校才能看到的前沿技术,真正走出了实验室,飞入寻常百姓家。

像 Walker 这样顶尖的人形机器人逐步走向市场,偶然中有必然。其研发公司优必选押注未来,坐冷板凳却不动摇,看准了市场,也钻研出了真东西。

这种必然通过中国市场无限放大,就会成为一股风潮。

我们从未如此清晰地看到未来智能社会的前景。中国冲刺全球科创顶端的道路上,还需要更多时代的同行者。

未来世界,一定属于科技尖兵。

来源:智谷趋势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