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华为的“造车朋友圈”
11 月 9 日,华为在深圳正式发布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新战略,并推出了该战略下的智选车新品牌——智界系列。
智界 S7 的出场,代表着奇瑞正式加盟进入华为的 " 造车军团 ",余承东的 " 朋友圈 " 再添一员,在华为的 " 生态版图 " 上又添一块。
余承东在会上称,华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是华为智选车模式的战略升级,旨在利用华为过去三十多年在 ICT 领域的智能 汽车 增量零部件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等经验,深度赋能合作伙伴,开创智能汽车新时代。
东北证券分析师李恒光认为,华为在汽车业务上坚持 " 平台 + 生态 " 的战略,积极构建生态圈。现阶段,华为与车企之间主要有三种合作模式。
Tier 1 模式
华为面向不同需求的车企提供 Tier 1 模式、Huawei Inside 模式、智选模式 三种合作方式。
Tier 1 模式下,华为向车企供应零部件,包括电机、电池管理系统、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相关部件等,是传统的 Tier1 合作方式。
在 Tier 1 模式下, 车企通常以采购软硬件为主,华为不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与传统 Tier 1 供应商不同的是,华为依托过去在 ICT 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不断的智能汽车研发投入,发力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方向,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零部件。
H1 模式
在 Tier 1 模式的基础上,华为推出 HI ( Huawei Inside ) 模式,即车企使用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计算与通信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外观特点在于车身的 "HI" 标识。
在 HI 模式下, 华为与车企共同定义、联合开发 。HI 模式下与华为合作过的车企包括 北汽蓝谷子品牌极狐、长安汽车子品牌阿维塔和广汽集团子品牌埃安 ,其中极狐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和阿维塔 11 已上市。
2022 年 5 月,HI 版极狐阿尔法 S 上市,成为首款搭载 HI 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量产车。与普通版相比,HI 版价格更高,主要配置差别在于 Harmony OS 座舱系统、ADS 智驾系统以及相关传感器,三电方面也有所不同、HI 版动力性更强。
阿维塔是由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方合作打造的新能源品牌,其中长安主导车辆设计与研发,华为提供智能电动技术,宁德时代提供电池技术,是目前唯一全系搭载华为 HI 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品牌。
在 HI 模式下,华为向车企提供车辆智能化的底层解决方案,但车企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根据华为所提供的底层能力、方案去整合,并根据所面对的不同客户群体去进行调整优化,因此这也对车企的技术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从销量上看,极狐阿尔法 S 市场表现并不佳、且 HI 版上市后并未带来太多销量的增量;而阿维塔 11 单电机版、鸿蒙版上市后对销量的提升仍需要时间。HI 模式下车型销量整体不高,一方面是由于 20 万以上价格带纯电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另一方面则是 HI 版款式的价格相对较高 ,如极狐阿尔法 S HI 版售价比普通版的顶配高出 4 万多元。
2023 款极狐阿尔法 S 已经取消 HI 版的款式。因此, 目前采用 HI 模式合作的品牌仅为阿维塔 。
智选模式
华为智选模式是华为深度参与到车企的产品定义、核心零部件选用、 营销 服务体系等领域,并且合作车型还会进入到华为的终端店面进行销售。
目前在合作中的车企包括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由 HI 模式变更为智选模式)等。
从销量和订单角度看, 智选模式下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最成功、也最能充分发挥华为的优势 。
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 AITO 问界的销量经历了 2022 年的爬坡阶段和 2023 年 Q1-Q3 的调整阶段后,于今年 9 月伴随着问界新 M7 的上市和优异的订单表现实现了逆境反转。
渠道方面,AITO 的门店分为体验中心和用户中心,前者是华为提供,主要作用是试驾、销售服务,后者是赛力斯提供,除了试驾及销售服务外,还包括新车交付、维 修保养等。
更多车企加入智选模式
目前,奇瑞、江淮、北汽等车企均加入了智选模式。
华为与奇瑞合作的品牌为 Luxeed 智界,首款车型智界 S7 是基于奇瑞 E0X 平台打造的 C 级轿车。此外,江淮、北汽等车企作为华为智选模式合作伙伴,也在积极开发新车型,包括轿车、SUV、MPV 等。
整体来看,当前电动化领域竞争愈加激烈、前期有所市场积累才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空间,智能化领域技术壁垒更高、追赶更难,仅少数几家车企具备较强的智能化能力。
华为定位于 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 ,兼具提 供软硬件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的能力。三种合作模式一方面能够覆盖更多车企的需求,有助于更快提升营收规模,另一方面不同车企对于话语权掌握程度不同,合作的深度和模式需要调整。
无论采取哪种合作模式,华为的 ICT 能力对于行业和车企来说都是重要的,随着华为下游不断拓宽,华为及其产业链将受益汽车行业电动化、 智能化、网联化的增量零部件需求。
来源: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