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腾讯上亿股权,李嘉诚次子李泽楷的保险野心有多大?
近日有消息称,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旗下的富卫集团寻求最快于今年第三季度在美国首次公开募股,并倾向于将纽约作为优先上市地点,计划筹集约 30 亿美元。目前,富卫集团在与顾问筹划将会计记录调整为美国标准,并计划在第二季度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交材料。
有知情人士表示,这一交易可能会让富卫集团估值超过 150 亿美元。
早在去年,曾有知情人士透露,富卫集团计划在香港上市,集资规模或高达 30 亿美元,折合约 234 亿港元。
此次传出富卫集团计划赴美上市,是自李泽楷表示计划将公司进军内地后的又一大举措。随着上市消息的传出,李泽楷的 商业 版图再一次走入大众的视线。
并购打天下
据公开资料,富卫集团是私人 投资 集团盈科拓展集团的保险业务公司。富卫人寿保险业务遍布香港、澳门、泰国及菲律宾。富卫香港亦提供一般保险、雇员福利及财务策划服务。富卫致力成为泛亚洲区领先的人寿保险公司。
在李泽楷 27 岁独立 创业 起的一大动作就是成立盈科拓展集团。
目前,盈科拓展集团是一家立足亚洲的私人投资集团,其主要业务涵盖 科技 、 媒体 与电信、 金融 服务及地产三大行业。富卫集团为其旗下从事金融服务的公司之一。电讯盈科及香港电讯 ( 06823.HK ) 为旗下从事科技、媒体与电信业务的公司。盈科大衍地产发展 ( 00432.HK ) 为旗下地产公司。
在盈科拓展集团刚成立时,其收购了新加坡上市公司海裕亚洲,包括旗下的鹏利保险。1999 年,鹏利保险更名为盈科保险,并于当年 7 月在港交所上市。
但是由于长期股价低迷,2007 年年初,李泽楷以总作价 35.26 亿港元,将盈科保险 50.48% 股权出售予比利时富通保险集团。
至此,李泽楷退出了保险业。
5 年后,他卷土重来—— 2012 年 10 月,盈科拓展以 21.4 亿美元收购荷兰国际集团 ( ING ) 位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泰国的保险业务。2013 年 2 月底完成收购,随后改名 " 富卫 "。
富卫集团的的成立展露了李泽楷对保险行业的野心。集团成立后,李泽楷开始大举在亚洲扩张的步伐。
2014 年 4 月,富卫集团宣布获得在菲律宾经营寿险业务的有关牌照,成为 2004 年起首家获得菲律宾保监会颁发牌照的外资人寿保险公司 ;5 个月后,富卫集团的菲律宾业务开业,很快和菲律宾 Security Bank 达成银保合作协议。
同年,富卫集团进入印尼市场,与当地银行达成合作。
2016 年是富卫集团收购的巅峰。2016 年 4 月,富卫集团从亚洲最大的私立医疗集团新加坡百汇班台手中收购 Shenton 保险 90% 的股权,由此进入新加坡市场。在接下来的 8 个月内,集团又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逐渐打开了越南、日本的市场。
2018 年,李泽楷进军中国内地。富卫集团旗下富卫人寿保险向中国银保监会提交了筹建富卫人寿保险公司的申请材料。
盈科保险主席袁天凡曾表示:" 中国香港是一个 700 万人的市场,公司将来的发展一定要突破到内地的市场,才会有空间。"
2020 年 7 月,富卫集团通过旗下富卫控股完成对 MetLife Inc. 旗下的大都会人寿及美商大都会人寿 ( 香港 ) 公司的收购。此次收购进一步提升了富卫在香港保险业务的地位。
李泽楷的商业版图
自 2020 年至今,除了计划在美股上市的富卫集团外,李泽楷已有一家成功在美股上市的公司,以及一家奔赴美股上市的公司。
2015 年,李嘉诚宣布了分家方案,由长子李泽钜接手自己的长江实业。而对于次子李泽楷,李嘉诚则给了他几千亿的流动资金,由他自己去创业。
5 年后,李泽楷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横跨了地产、金融、保险、媒体、电讯等行业的商业帝国。
去年,李泽楷与 PayPal 的创始人、美国传奇投资人彼得 · 蒂尔一起成立了空壳公司 Bridgetown ( SPAC ) ,并且成功在美国上市,在公开市场上合计募集额达到 5.5 亿美元。
这次,李泽楷先于他父亲一步。今年 2 月,有消息称,李嘉诚正在筹备通过在美国上市的一家空壳公司,集资约 4 亿美元 ( 约 31 亿港元 ) 。
从 10 月下旬递表到 12 月上市,Bridgetown 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李泽楷以 2.5 万美元的成本撬动了 2.2 万倍杠杆,募集 5.5 亿美元。
而实际上,Bridgetown 在上市前完全没有任何实质的商业运营。代表李泽楷和彼得 · 蒂尔的出资人以 2.5 万美元认购了 287.5 万股创始人股票,此外以借款方式出资 19.75 万美元 ( 另外尚有 6.75 万美元有待支付 ) ,即该公司初步运营现金仅有 22.25 万美元。
没有过往业绩的 Bridgetown 在其招股书中称,公司的核心目标是东南亚的 " 新 经济 板块 ",包括技术、金融服务、媒体三大行业。公司认为,东南亚正进入一个经济成长的新时代。公司期望参与到新经济板块的初期商业合并机会中,获得具有吸引力的风险调整后回报。
在 Bridgetown 上市后不久,又传出李泽楷旗下的电讯盈科 ( 00008.HK ) 已与多家投行接洽,计划将流媒体服务平台 Viu 分拆并独立赴美上市,募资规模预计约为 2 亿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电讯盈科 1994 年在港股上市,是一家以香港为总部的环球公司,在电讯、媒体、资讯科技服务方案、物业发展及投资以及其他业务均持有权益。
2016 年年初,电讯盈科正式宣布推出面向亚洲地区用户的流媒体服务平台 Viu,成立伊始即试图通过大量热播日韩剧的引入,加之少量自制剧来抢占 TVB 的市场份额。
2017 年 9 月,电讯盈科为 PCCW OTT 引入包括淡马锡、弘毅投资、Foxconn Ventures ( 鸿海旗下富士康创投 ) 等外部投资方,彼时估值 48 亿港元。PCCW OTT 是电讯盈科在香港、东南亚及中东地区经营的泛区域 OTT ( over-the-top ) 视象娱乐及音乐平台,旗下包括 Viu、Moov 等品牌。
据了解,Viu 采用以广告收益为主的免费服务及增值付费服务并行的营运模式,向用户提供不同类型并配有当地及不同地区语言及字幕的最新及顶尖电视剧集、电影及生活时尚节目,以及「Viu Original」的优质原创内容。
Viu 谋求上市似乎已早在李泽楷的计划内。去年,电讯盈科曾发布公告称,公司将继续积极评估各种策略选项,以支持 PCCW OTT 的持续增长,包括但不限于寻求通过 PCCW OTT 的潜在独立上市及∕或通过策略伙伴对 PCCW OTT 作出额外投资,进一步向 PCCW OTT 引入第三方融资。
据电讯盈科 2020 年财报披露,于 2020 年底,香港 、东南亚及中东的 Viu 每月活跃用户人数由前一年的 3490 万上升至 4500 万名,付费用户达 530 万名。在 Viu 收费服务的推动下,OTT 业务收益同比增长 11% 至 11.87 亿港元。
最后悔的事:错失腾讯
虽然李泽楷现在的商业版图已经涵盖多个行业,但是他也有失算的时候。
2000 年,还在起步阶段的腾讯,因全球 互联网 泡沫在极度缺钱下,找到了李泽楷寻求投资,获得了 500 万美元。同时李泽楷还进一步促进了 IDG 对腾讯进行投资。李泽楷因此获得了腾讯 20% 的股权。
2001 年是腾讯生死存亡的一年,资金几乎耗尽,在用户数迅速增加的同时,盈利却遥遥无期。
看着一直在烧钱的腾讯,李泽楷急了,觉得这笔投资很亏,动了出售腾讯股份的念头。2001 年,李泽楷以 1260 万美元的价格将 20% 的腾讯股份卖给了南非 MIH 集团。
后者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又陆续收购了另一大股东 IDG 手中 12.8% 的股份和腾讯创始团队中 13.5% 的股份,最后以接近 50% 的持股成为腾讯第一大股东。整个交易仅花费了约 3200 万美元。
2004 年 6 月,腾讯在港交所上市,市值一路飙涨,MIH 的母公司 Naspers 也顺势成为整个非洲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其腾讯的股权市值甚至超过了自身业务的市值。根据 2019 年 5 月公布的腾讯股权架构,MIH 当年的 3200 万美元已经变成了 1294 亿美元,足足赚了 4044 倍,堪称史上最成功的投资之一。
而当初以 1000 余万美元清退了腾讯股份的李泽楷则可能错过了一次成为 " 世界首富 " 的机会。按照腾讯上市之后股权稀释的比例,如果当时李泽楷所持的 20% 股份没有抛售,那么在腾讯上市的时候他持股的比例将达到 16%。截至 4 月 2 日,腾讯总市值已达到 6.27 亿港元,假如李泽楷持有的股份一直未抛售,李泽楷本人所持有的腾讯市值将接近 1 亿港元。
对此,李泽楷曾对外感叹:" 不止一次地后悔过,而且那也是一次极大的教训。"
来源:资本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