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出行之变(二):新能源汽车的拥挤牌桌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20 年,新冠疫情给全世界的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原来世界也是可以停摆的。

然而对于新能源 汽车 行业来说,疫情按下的暂停键却变成了一声发令枪,让整个行业在这一年像撑杆跳一样从低处腾飞,最终在 2021 年初迎来了 " 高光时刻 "。

1 月 7 日,代表新能源电动车行业风向标的特斯拉,股价一举突破 800 美元,总市值创纪录地达到 7735.25 亿美元,超过大众、丰田、通用、福特等 9 大车企的总和,而马斯克的个人身价达到 1948 亿美元,超过亚马逊创始人杰夫 · 贝索斯成为新的世界首富。

而同样在去年时间里,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几家头部公司,月销量开始逐步攀升,其股价的升值速度也令人咋舌,市值也开始超过国内的传统车厂们,成为疫情下逆风起飞的赢家。

2020 出行之变(二):新能源汽车的拥挤牌桌

虽然说资本市场总有起落,但技术趋势总会一往无前。在过去的五六年时间里,新能源汽车经历了无比喧嚣的资本风口,也经历了产能地狱时的至暗时刻,如今终于在唱衰和质疑声中,跨越了技术和市场的低谷,活下来的玩家们在 2020 年等到新趋势回馈的第一波果实。

尽管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仍然只是传统汽车销量的零头,但谁让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未来出行的趋势呢?

趋势大过一切。2020 年,新能源汽车可以说迎来了更加拥挤的牌桌。造车新势力们出现两极分化,头部玩家的地位正在稳固,而落后者难免破产或卖身的命运。几乎所有传统车厂已经不再观望,躬身入局,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但难免有一种左右手互博,自己埋葬自己的无力感。

那么,2020 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形成了怎样的格局?是什么支撑其新能源汽车行业如此规模的市场估值?新能源汽车又有哪些新趋势?我们要从 2020 年的新能源汽车的拥挤牌桌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拥挤的新能源牌桌,上得越早赢得越多?

2020 年中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分水岭。实现产销破万的造车新势力们,蔚来、理想、小鹏、威马等,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挺过了疫情后的至暗时刻,而产销一般或仍未造出量产车的造车新势力们正在被加速淘汰,博郡、赛麟、拜腾、长江等接连宣布停运或放弃造车。

行业洗牌体现了资本意志,那就是逐利的资本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期成长,但是对不起,热钱只给能自己造血的玩家。

不过,终于熬出头的这几家造车新势力们,接下来并不轻松,因为在他们头顶仍然高悬着特斯拉这家他们曾经无比追捧、如今要合力对付的同行劲敌。

去年 6 月,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在 社交 媒体 上晒出了与蔚来汽车李斌、理想汽车李想的合影,并配文 " 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 ……",更极富意味的是附了一张三英战吕布的配图,被认为暗指三家联手挑战特斯拉的宣言。

2020 出行之变(二):新能源汽车的拥挤牌桌

2019 年的时候,蔚来、小鹏、威马三家的销量加起来还勉强能跟特斯拉中国一战,那一年特斯拉中国区销量大约在 4 万辆。但是随着特斯拉中国工厂的投产,国产 Model3 加入新能源汽车赛场,形势变得一下子紧张起来。

2020 年全年,特斯拉在全球实际交付 499550 辆新车,基本达成马斯克在 2014 年定下的 50 万年销量目标。其中,仅在中国就交付了接近 15 万辆,国产 Model3 成为最大功臣,相当于国内的蔚来、理想、小鹏、威马、哪吒、零跑六家新势力加在一起一年的销售量。

2020 出行之变(二):新能源汽车的拥挤牌桌

从 2019 年的三打一到 2020 年的六打一,再到近期定位中型 SUV 车型的 Model Y 将大幅降价并在中国开售,无疑让造车新势力们倍感竞争压力。

不过,现在特斯拉和国内这些追随者之间还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这一年来,造车新势力们的月销量也在呈现逐月递增的趋势,并在年底达到销量的高峰。这说明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巨大的增量空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新能源汽车。

从这个意义上,造车新势力们和特斯拉是站在统一战线上的,而他们的对手正是那些燃油车领域像 BBA、大众、丰田这些老炮们。

对于这些传统车企们,过去的一年想必是充满了委屈和愤懑。最令他们不能接受的是,明明新能源车的销量只是燃油车的一个零头(大约 5%),但这几家造车新势力的市值约飙到天上,远远把这些经营几十年、上百年的车企甩到后面。

去年 12 月份,丰田章男在一次回答记者提问时,直指 " 电动车已经被过度炒作 ",还怒怼日本政府宣布的 2035 年禁售燃油车的计划。丰田章男的态度代表了传统车企的尴尬姿态,一方面要努力捍卫燃油车的市场价值,一方面又必须大力推动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

虽然在股价上被远远超过,但是丰田们并没有认输。正如丰田章男指出的,特斯拉掌握了一份未来汽车标准的 " 食谱 ",但丰田有真正的 " 厨房 " 和 " 厨师 "。

去年,宝马、奔驰、奥迪等纷纷推出自己的纯电动汽车。但和 Model Y 对比下来,无论是从续航、售价上来对比,都难以看到亮眼之处,甚至传统燃油车的动力性能优势也已不在。但是 BBA 的最大挑战还在于要直接和自己的经典燃油车型竞争,这种 " 自己颠覆自己 " 的事情,才是阻碍转向电动化的最大阻碍。

同样,国内几乎所有传统厂商都选择 " 躬身入局 " 新能源汽车。7 月,东风集团推出了全新高端电动汽车品牌 " 岚图 ";9 月,吉利汽车发布首款纯电动豪华轿跑领克 ZERO;11 月、长安汽车宣布联手华为、宁德时代打造高端智能汽车产品;上汽集团联合阿里打造全新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智己汽车。12 月,长城汽车也宣布推出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品。

可以想见,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新能源汽车的牌桌上会迎来无比拥挤的混战局面,新旧势力的争相角逐,一方面会导致车企们在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安全、功耗和性价比上不断加码,利好整个产业,另一方面又会进一步威胁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导致未能成功转型的车企被彻底抛在后面。

按照目前的情势,这个牌桌的 游戏 规则就是,谁上桌越早,押的赌注越大,谁的赢面就越大。

当然,我们也看到许多不同的声音,认为现在新能源汽车的价值被过度的高估," 做空特斯拉 ",也是 2020 年不绝于耳的呼声。那么,到底是什么支撑起 2020 年新能源汽车的 " 疯狂 " 呢?

泡沫要破?新能源汽车市场估值高企的内因

到 2020 年年底,特斯拉的市值破 6000 亿,约等于三个丰田的市值。而全球汽车企业市值排行榜上,有中国两家公司进入前十,成立 25 年的比亚迪排名第四,成立 6 年的蔚来汽车排名第六。

去年年中,比亚迪的市值首次超过国内最大的汽车厂商上汽集团,已经让很多人高呼 " 很不懂 ",因为彼时两家企业的销量都同比大幅下滑,比亚迪下滑还更厉害,而销量更只是上汽的三十分之一。而到了年底,比亚迪市值已经是上汽集团的 2 倍。

那么,丰田、上汽们到底做错了什么?难道传统汽车厂商也要像 " 没有做错什么,反正就是输了 " 一样,重蹈当年诺基亚的覆辙吗?还是说,上汽集团确实没错,错的是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估值给的太高了?

事实上,资本市场确实是给高了,就连蔚来、小鹏的掌舵人们都公开表示,觉得过高的股价透支了今后的增长潜力,让员工们客观理性的看待这一估值。而到今年 11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值开始回调,平均降幅在 30% 左右。

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一场新能源车的估值暴涨又回落呢?

首先,特斯拉的成功给了所有 投资 者押注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想象力,主要投资特斯拉的机构也是重仓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同一批投资机构。其次,疫情之年,在没有特别好的投资赛道和机会的情况下,大量流动性热钱都流入到新能源汽车这个已经蓄势待发的高 科技 产业当中,进一波推高了股价。另外,大量散户本身就是这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他们不仅用实际行动支持新能源汽车,也成为这一波新能源汽车股市飙升的推动者和受益者。

整体上,这一波新能源汽车的估值泡沫是由以上这些多重因素堆积起来的,但对于新型产业来说,正是资本的泡沫才会助推产业的高速发展。

只有押错时间进场的投资者,但不会有被泡沫给吹破的新趋势。现在,造车新势力代替传统燃油车,代表未来的出行新趋势,资本去追逐夕阳产业的逻辑是没问题的。

不过,仅仅拿 " 趋势 " 这种大话来说服消费者和投资者,那必然是不行的,我们更需要知道趋势背后的具体因素。

新能源汽车估值高企的一大底气,确实来自全球禁售燃油车的时代趋势。

不管是明面上节能减排、效应碳中和的环保要求,还是实质上摆脱化石能源进口的战略考虑,用太阳能、风能、核电等清洁能源支撑的电动汽车代替燃油车正是欧盟、日本、中国等石油消费大国已经摆上议事日程的大事。一些国家已经把禁售燃油车提早到 2025 年到 2030 年。而中国也在去年 11 月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出阶段性规划,在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占比汽车总销售量的 20%,2035 年左右,穿电动汽车成为主力销售车辆,公共出行全面电动化。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车企在面临欧盟严格排放标准的强压下,纷纷转型电动车领域,大众成为最积极响应的一家,预计到 2026 年,不再推出新一代燃油车产品。而宝马、戴姆勒、通用、福特等所有跨过车企,或主动或无奈地都已推出自己的转型计划。

最根本上来说,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估值的价值体系发生了变化,就如同 苹果 公司和诺基亚的差别。传统汽车公司做的一次性买卖,靠的是汽车制造和销售来赚钱。每年的销量、利润都是可以推算出来的,因此他们的估值难有增长,也难说被低估。而新能源汽车带来新的 商业 模式,可以从整个汽车生命周期的服务中获取收益,未来新能源汽车可以像 手机 中的苹果一样,硬件挣一次钱,软件升级和售后服务再赚 N 次的钱。

比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 FSD 软件包,最新一次升级已经涨到了 10000 美元,未来完全自动驾驶的更新可能更贵,而车主的特斯拉更有可能参与到共享出行的商业计划中,为特斯拉和车主同时带来收益。而蔚来发布首款自动驾驶车型 ET7,采用的自动驾驶系统 NAD 也选择了按月收费的方式。未来一辆新能源车,将是一个车主长期消费的一个 智能硬件 场景。

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给出高预期的另一个现实因素是看好新能源汽车的高增长率和高毛利。

传统车企巨头往往有几百万的销量,上千亿的营收,但是利润率很低,而造成新势力则可能有更高溢价和利润率(从特斯拉能大幅降价就可见一斑),而销售规模则有巨大潜力。

2020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只占中国汽车整体销量的 5%,而国家的计划是在 5 年后达到 20%,也就是从目前的 100 万辆增加到 5 年后的 400 万辆。同时,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结构上,现在新能源汽车在高端智能汽车领域已占有压倒性优势,而未来产品的丰富和售价的降低,更会在中低端汽车市场攻城略地。

整体来说,新能源汽车的估值高企是合理的,但是非理性的热钱涌入提前透支了这些企业的成长空间。接下来,这些车企要做的,就是必须通过不断推出极富竞争力的产品、合理优化造车成本,确保销量提升的同时,获得盈利,才有可能在未来配得上这样的市值。

但反过来说,任何一家车企都有可能因为新产品研发延期、销量不及预期、遭遇价格战屠杀、车辆出现质量缺陷甚至大规模召回等问题,而面临危机,甚至是掉队的危险。

大趋势已定,新能源的基本盘稳了,但是整个赛场的格局未定,一切都有重新洗牌的可能。

泡沫以下,还可以看到哪些新趋势?

2020 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除了这些蛊惑人心的泡沫,我们其实还需要看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的新技术动向和市场趋势。

新能源汽车产业最核心的技术变革来自于动力电池。2020 年这一年,我们看到大量关于动力电池方面的技术进展。

在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下,我们看到在去年 3 月,比亚迪推出以磷酸铁锂路线为基础的 " 刀片电池 ",直指三元锂电池频发的自燃问题,同时又一定程度解决磷酸铁锂路线的续航不足的问题。

不过,这一工艺创新并未动摇其最大竞争对手宁德时代,以三元锂路线发家致富的宁德时代,同样在磷酸铁锂电池路线早有布局。最终特斯拉的国产 Model3 磷酸铁锂电池版本选择了宁德时代了,这多少让比亚迪倍感落寞。

但凭借更低成本、更高安全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磷酸铁锂电池在逐步改进续航功效的进步中正逐步占据优势,在 2022 年新能源补贴完全取消后,优势将更加明显。

这一年,三元锂电池的一大进展是 " 无钴电池 " 的出现。所谓 " 无钴电池 ",就是在是在正极材料中彻底去掉了稀有金属钴,使得原来的三元镍钴锰酸锂,变成了二元的镍锰酸锂。一方面不再依赖上游材料中有着巨大道德瑕疵的钴矿,而是在续航、安全稳定性上同样略胜一筹。

 

无钴电池在对续航、安全、公众形象要求更高的高端电动车品牌这个细分市场,比三元高镍产品更有竞争力。

动力电池的另外一个趋势就是新能源汽车厂商对于自研自产动力电池的热情日益高涨。特斯拉早已厌倦和松下的产能博弈,同时也希望通过大幅降低电池成本来继续降低整车价格。

去年 9 月的特斯拉 " 电池日 " 上,马斯克不仅发布了自研的 4680 圆柱电池,同时还宣布要自行生产,并从正极材料、制造工艺和整车的组装设计等方面来削减电池成本。

最近,固态电池成为时下最火的技术方向。作为液态电池的下一代技术,固态电池主要不同是用固体电解质替代电解液和隔膜,性能上,导电率、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都优于液态电池,最高能量密度在 400-900Wh/Kg 之间。这一次蔚来新推出的 ET7 可以算做采用了 " 半固态电池 " 技术,能量密度能达到 360Wh/Kg,续航可以达到 1000 公里。

未来,固态电池技术一旦成熟,具有更高性价比之后,将对原有锂电池的中游市场产生巨大的替代性影响。

第二个显著的技术趋势就是自动驾驶。在描绘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蓝图时,自动驾驶无疑是最富有想象力的那张王牌。2020 年,几乎所有新能源汽车厂商都已经重点押注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升级上面。

同样,他们对标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特斯拉。最近,一位特斯拉车主在完成 FSD Beta 版软件包的最新更新后,Model 3 就可以进行长时间、无人工干预的完全自动驾驶的出行。这无疑是对特斯拉自动驾驶能力的一次最好说明。

国内的造车新势力的头部几家企业,在自动泊车、自动变道、辅助驾驶等部分功能方面正在接近甚至特斯拉的水平。而蔚来最新推出的 ET7 所搭载的自动驾驶系统,可谓更为激进,成为首个搭载激光雷达的乘用车销售车型,无论从感知还是算力上都远超当前的特斯拉车型。不过,这款车要在两年后看到。

最后,2020 年还值得关注的一个市场趋势,就是小微型新能源汽车的热销。数据显示,2020 年累计销售小型电动车 174005 辆,同比增长 190%,连续 10 个月保持环比增长。其中上汽五菱宏光 MINI EV 则在自去年 7 月上市以来,频繁刷新其销售记录,半年时间就热销超 10 万辆。

小微型新能源汽车热销背后自有其消费逻辑。总价不超过 5 万的低廉的价格,成为打破消费者心理防线的最大诱因,其次,小型车虽然在续航上存在短板,但完全可以满足都市白领日常通勤需要,由于小巧灵活,好开、好停,完全满足都市里半径 20 公里的生活工作所需。

一边是高净值人士对于高端智能电动车来彰显个人理念的需求,一边是打工人对于日常通勤美好出行体验的需求,共同构成了特斯拉和 MINI EV 销量同时飙升的场景。

整体回看 2020 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明面上,我们看到了整个产业的再度繁荣,看到这些车企从绝境中突然重获新生后的意气风发,也看到了资本市场所搅动起的巨大泡沫。这不免让旁观者充满疑惑和焦虑,也让传统汽车产业的从业者无所适从。

但从内在逻辑来看,行业的泡沫自有其原因,其基本盘的高企同样也有合理的逻辑支撑。无论是泡沫继续撑大,还是缩水回调,都不会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增长的趋势,但是投机于任何一家都有踩空的风险。

我们与其操心于表面上的这些数字游戏,不如深入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内在肌理中,从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下,来看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的脉络,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来看待这场全新的产业机遇。

来源:脑极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