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频频出手影视产业,互联网为行业带来哪些改变?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继新闻传播行业、商品零售行业、出租车行业之后,BAT(即中国 互联网 公司百度阿里腾讯的首字母缩写)再次“出手”影视产业。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代表互联网力量轮流登台,语出惊人,以汹涌之势席卷整个影视产业。互联网、影视两大产业融合趋势已定,有互联网大佬称其“不温和”的改变,有资深影视人士视其为电影产业的“浮夸风”,但中国电影未来集体看好的判断并无分歧。那么,两股力量是博弈还是联合,互联网为电影产业带来哪些改变?

过去的一年里,百度成立了“百度文学”专攻“粉丝经济”和“泛娱乐化”,其子公司爱奇艺又成立了“爱奇艺影业”专攻内容开发;阿里则收购文化中国60%股份成立阿里影业,签下陈可辛、王家卫、周星驰等导演,其美团网旗下的猫眼电影占据在线票务市场35.9%的份额,淘宝电影则分走了另外5.74%的在线票务份额,拥有月活跃用户6792万人的优酷土豆也被阿里入股;腾讯在2014年9月成立“腾讯电影+”宣布介入以IP为核心的影视业务平台,这成为继腾讯 游戏 、腾讯动漫、腾讯文学之后,腾讯互动娱乐推出的第四个业务平台,同时出现的还有微影时代APP微票儿,覆盖3000多家影院票务。

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上影节)上,阿里让浓妆艳抹的“娱乐宝”粉丝隆重地走了一回红毯,腾讯则把穿着T恤、短裤和运动鞋的网络作家推上“高大上”的论坛。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因为几家“外行”互联网巨头的介入,今年的上影节变得有些不一样——动画电影、纪录片等专题论坛门可罗雀,主办方为了“场面好看”不得不临时撤走事先准备好的后方近10排座椅;互联网电影论坛人头攒动、星光熠熠,李连杰、徐峥、王中磊、王长田、于冬等圈内大腕儿出席,安保严密,入场者除了要有电影节官方证件外还要有邀请函、门票等。

众人关心的重大话题只有一个——“热钱”如洪水般涌入后,中国电影到底还能不能产生好的作品?现状并不算太乐观,“粉丝经济”大浪之下,包括编剧在内的整个电影制作团队不得不放下身段迎合大众口味,但大众喜欢的,却往往是“拿不出手”的作品。

差评网剧反成“吸金”宝典

时下最热的三部“粉丝经济”大剧,在创下了超高收视率、点击率的同时,正成为粉丝吐槽的焦点,“原著粉都在悲伤。我在哀悼《盗墓笔记》时,看见隔壁的人在哭《两生花》,想想正被毁的《花千骨》……”。

各个渠道发布的成绩显示,刚刚上线不久的《盗墓笔记》正在刷新网络剧的收视奇迹,这部被粉丝们斥为“超级烂片”的网络剧,上线两分钟点击量2400万、十分钟点击量2608万、一小时点击量3045万,上线22小时点击量破亿……此后,这部IP巨制被冠以“现象级网剧”的大名。

与传统电影“闷声不响”制作、大张旗鼓发行不同,这是一部在发行前就早已名声大躁的巨制IP。IP ,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在互联网电影领域,它被看做是一个原创的Idea。

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把IP解读为经过市场检验的用户情感的共鸣和用户需求。一个好的IP,能延伸至游戏、动漫、影视、衍生品、文学等多个领域。

《盗墓笔记》这部网络小说,曾创下微博话题阅读量超21亿的奇迹。而根据小说改编的网剧,其“票房”主要依靠的,就是粉丝。

但出乎粉丝意料的是,这部网剧的特效画面效果、剧情与原著小说相差太大,引发全民吐槽。就连原著作者南派三叔也坦陈:“和我看到的剧本完全不一样,把我都看傻了。”

粉丝的特点是一边追剧,一边骂剧。他们的这一特点,在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陈村看来,正在把中国文学、电影、电视引上一条“前途未卜”之路:如果片子拍得不怎么样,钱却不少挣,那还要好片子干吗?

娱乐工厂总裁张巍在参加上影节“互联网+电影产业 投资 跨界峰会”时介绍,自己投资的网络电影《道士出山》成本才28万元,现在已经得到300万元的分账,“预计第二部能有1500万元,第三部能有2000万元到3000万元。”

陈村说,“粉丝经济”对文学创作来说就像是迷幻药,“网络文学擅长写仙侠、魔幻,但中国电影不擅长做这些。人家好莱坞拍星际,尽管是胡扯,但能拍得很美。”

买!买!买!炙手可热的IP给市场带去了什么

IP资源,是近年来资本疯抢的热点。

网络小说《鬼吹灯》系列作者天下霸唱近日在阿里影业举行的发布会上称,自己所有的作品几乎都已卖掉,只剩下《死亡循坏》系列一直在等待好买家,“这部剧一年里被签了3次合同,3次都因为中间出现问题,不得不撕了合同。”日前,阿里影业联合刚刚成立一个多月的向上影业,准备把《死亡循环》拍成电影。

天下霸唱在2007年时,以280万元网络小说版税收入获得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十九名;2010年,又以420万元版税收入成为中国排名第十的富豪作家。

霸唱工作室负责人孔德胜说,中国的互联网电影看上去很火爆,其实一直缺少好的内容,市场尤其空缺奇幻探险类题材。

腾讯互娱影视与版权业务部助理总经理陈英杰更是直言,自己每天都在看编辑们推荐的小说,“只要自己情感能融入进去的,就能买。”他说,自己每次看网络热门小说,都会感觉自己岁数大了、看晚了。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当前一部电影在网络上播放的版税价格,已经比原先翻了三四倍。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小说版税的提高。陈英杰说,现在有大量公司在收购网络文学作品的改编权,首选“特别受欢迎的”,以《致青春》、《左耳》为代表的情感类长销品种,还有以《鬼吹灯》为代表的盗墓品种,以《花千骨》为代表的仙侠品种,“很多作品是提前五六年就买了的,到版权快到期时,赶紧拍片。”

“买买买”带来的后果是,一大波网络作家朝着“被买”的方向创作作品。编剧张挺表示,“我唯一担心的是,(互联网资本)一只大手进来了,它说仙侠好卖,大家都写仙侠,写到让人看得要吐了,就完了。”

“粉丝”优先,还是创作优先

一部电影要卖座,“粉丝需求”不容小觑。但随着互联网的深度介入,粉丝们能在电影拍成、甚至剧本形成前,就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前收集的粉丝意见,在互联网电影时代,甚至可以左右一部小说、一部电影的走向和结局。

陈村觉得,网络作家是最惨的人,“从来没见过作家被这么虐待的,一边写一边被骂。大众出过钱了,那骂你、骂你的作品好像就成了读者的权力。”陈村说,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创作已经大相径庭,“我们以前搞创作,比较自我,现在是大众化、 商业 化。”

在“一边写一边被骂”的同时,网络作家还得有一副好脾气。不仅不能回嘴,还要总结“骂声”修改自己的作品。

而这些“骂声”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易观智库董事长于扬发布了一组有关《鬼吹灯》目标受众的大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喜爱《鬼吹灯》系列作品的观众平均年龄30.6岁,其中男性占67%,本科以上学历者占47%,他们人均月收入5604元,《魔兽世界》玩家居多,喜欢《星际穿越》这样的科幻类影片。

今年3月,易观智库联合1905电影网调研了4622人,结果显示,75.27%的受访者有较强或者非常强的观看小说、游戏、动漫改编电影的意愿。但这些人对网络院线影片付费的意愿却不强烈,有40.21%的人表示,只要收钱就不购买。能接受3~5元付费的人,仅为18.68%。

中国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说,现在网络剧有了可以“糙一点、奇葩一点”的趋势,但这种趋势恰恰与电影的本质背道而驰。“对创作而言,不论电影、电视还是网剧,标准都是一样的。”李少红认为,现在观众对网络剧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评价尖锐、发声速度快,作品质量如果不行,很快会被吐槽,“这对电影制作方来说,是一种督促,要拿出高质量的作品才行。”

腾讯副总裁程武也对此表示了担忧,他介绍,腾讯已经启动Nextidea项目,今年与团中央合作将培育一部分优秀的青年编剧和导演。他认为,网络电影也应该有一群专业的人用专业的方法给受众讲故事,“不能说糙一点无所谓。”

阿里影业也在这方面投入巨大,就在不久前,阿里24亿元入股传统电影制作公司光线 传媒 ,并与华谊兄弟洽谈合作。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在今年的上影节期间多次表示,阿里进入影视行业,是为了推动这一行业升级,而不是把影视创作水准拉低。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电影生长模式依旧比较落后,无法与高度工业化的好莱坞相比;过度依赖票房的产业模式,直接阻碍了中国电影的健康成长。马云狂言3000亿背后,是互联网企业对电影产业模式变革跃跃欲试的现状。中国电影产业模式多元化变革,才能从根本上扩容产业规模,这才是互联网企业图谋电影产业的根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