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争夺产业互联网,京东周伯文:新基建要让中小企业获益
产业 互联网 正在成为巨头争夺的战场,周伯文认为,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根本一定来自于中小企业的成功。
“新基建的核心和本质是要打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长期 投资 。”
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智联云总裁周伯文6月20日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0(第二十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暨中国企业家生态大会上,展望了中国“新基建”的未来。
“过去几十年,中国依靠庞大的人口红利,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释放出了生产力。未来,我们的接力棒要转移到生产工具的优化,特别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助力产业从量变到质变。”
当下,对于大型互联网公司与技术驱动型企业来说,新基建无疑已经成为最大的国家战略性红利。如何加快其从战略层面转向产业落地的步伐,是京东集团技术掌门人周伯文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作为面向未来的投资,周伯文认为,“新基建的发展速度主要取决于如何形成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闭环。”
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政府搭台指引,也需要像京东这样的龙头企业发挥示范性作用,为更多企业提供技术平台,帮助他们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通过价值提升,形成价值闭环。
如何打造“新基建”价值闭环?
新基建对所有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新基建中,新旧动能转换的长期投资并不是一个短期刺激,而是产业发展进步的长久性动力源泉。”周伯文说。
过去,企业之间的争夺主要围绕着流量消费互联网展开。现在,厮杀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红海阶段。比拼到最后,“都是价格战的争夺”。但如果将目光转向竞争链条的上游,会发现在产业互联网层面,还有许多蓝海可以进入。
周伯文认为,新基建的核心和本质是要“打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长期投资”。
其中,人们可以先对最早爆发的领域给予关注。周伯文列举了特高压、城际高铁、新能源充电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5G基建等七大可能将率先吃到红利的行业,它们将共同连接和打通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成为创造孪生数字中国的基础设施。
此外,新基建已不仅是当下 经济 界、企业界的核心命题。延展到 科技 界,随着物理理论发展进程变缓,如何打通物理与数字世界,也是全球前沿科技关注的主要命题。
“今天的新基建是要创造比特、神经元、量子位三位一体的未来数字世界。未来,我们会看到三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世界,出现新的场景、新的算力,同时提供智能化的新动力。”周伯文说。
站在科技视角看,传统基建与新基建有何不同?
周伯文认为:传统基建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移动原子;而新基建是在数字世界里,搭建以比特为基本单元的信息高速公路,“而移动原子的成本远远高于移动比特”。
例如,疫情中,大量公司采用远程视频会议,避免了原子的移动。而用户在京东购物,网上下单、货物送达很大程度上也是减少了在商场中的移动。
“在京东618购物体验中,从下单到货物送达,包含了大量人工智能、大数据优化环节,让我们能更高效、更聪明地移动原子。”
新基建的机会显而易见,但对于企业家来说,投资需要看到回报。作为面向未来的投资,如何形成“新基建”投入与产出的闭环?周伯文认为,这主要需要三个环节。
第一,新基建是政企数字化转型的投资,需要政府搭台、政策指引、财政支持、企业参与。
第二,要帮助政企实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打造合理的回报路径。其中,龙头企业要发挥带动作用,建立信心、标杆示范,利用平台赋能产业,形成投资建设、回报路径、价值评估的闭环。
第三,企业要利用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特别是中小企业家在垂直赛道上要致力于打造更适合消费者的产品体验,通过价值提升,形成数字化投入到社会总体价值提升的闭环。
京东上马新基建
作为头部互联网企业,同时也是中国首批将实体经济搬上互联网的公司,多年来,京东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势能,并是少数具备互联网基础设施提供者的公司之一。
由于坚持长期全品类、B2C、智能物流,京东一头连接着产业互联网,一头连接消费互联网,拉通了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供需两端,触达和洞察从生产制造的每个环节,从创意设计的每个环节,一直到 营销 、交易、仓储、配送到售后各个环节,京东打造起了与实体经济的四大连接、十大融合,拉通了双网之间的供需两端。
作为产业互联网、城市新基建的同行者,京东的技术底座亦是基于融合“ABCDE”战略。京东供应链的核心业务,包括零售、物流等,在智联云上均能以智能供应链、核心一体化、全场景、全链路数字化等基础设施模式进行输出。
“京东的能力,目前已成熟并已适合对社会输出和产业赋能,将助力于实体经济数字化,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周伯文说。
对于如何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周伯文做了举例说明。
当前的制造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是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严峻、创新难度和门槛在提升。而作为平台企业,京东拥有的大数据、AI技术、云计算和在交易中积累的行业与用户洞察能力,如何将这些能力最大化地释放给合作伙伴?京东正在进行持续转型,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全流程能力,为企业从设计、外观、创意、包装、生产等各个环节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化服务,推动制造企业进行产业升级。
例如,618前,京东通过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大规模分析了京东客户的商品反馈,通过AI能力和自然语言理解与路径识别,挖掘了用户对冰箱的特征偏好,并模拟冰箱的生产属性,设计了数百个耗电量、重量等连续属性,以及颜色、彩纸、单门双门等离散属性。基于此,京东联合格力,通过C2B智能反向定制,推出了一款冰箱。通过上述流程设计,此款冰箱的生产周期缩短了80%以上,帮助格力节约了生产和决策成本,从而将更多优惠让利给了消费者。在618期间,这款C2B智能定制冰箱实现了很好的销量。
未来,京东也将尝试通过全自动化、全流程、全智能化的C2B定制,推动更多行业和品类,进行上游生产企业的柔性生产和按需定制,实现经济规模和效益的可持续支撑。
企业共生
在新基建的大环境下,企业协同关系将如何发展?
周伯文提出了自己的畅想:“如果每家企业都能开始数字化转型,未来的企业将是社会化的企业,企业的竞争逻辑也将转向共生。核心竞争力将越来越不取决于企业本身,而是企业将与谁连接、跟谁合作与对接、如何服务消费者。”
未来,企业更多的考验将来自于产业链协同能力和生态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化下的操作系统,将进化为连接人与人、人与业务、人与设备的智能协同管理平台。
对此,周伯文也进行了举例说明。京东智联云旗下的Me是京东26万员工普遍在使用的协同办公、协同管理平台。
过去几年中,Me在京东内部进行了许多探索。除了协同办公能力,目前可以做到京东内部的零售、物流、研发等几大集团体系都能通过平台进行高效连接。除了视频会议、信息文档的分享等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Me能够打破组织边界,帮助员工更好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
通过Me,京东员工可以完成供应商商品采购、入库计算、收集消费者商品反馈等功能,将信息分发到人工与智能客服,对用户反馈进行迭代和处理。
5月30日,Me推出了公测版本,将开放给组织和社会使用。帮助更多企业、员工连接人与业务,通过物联网、IoT、人工智能、云计算,帮助人远程完成生产等各个环节。
除了生产制造等环节,在疫情影响下,许多线下展会被迫停办,由线下转移至了线上。受此影响,作为与广交会、进博会并列的三大国家级、国际性展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也不得不转而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办展。
几天前,北京的“云上服贸会”数字平台正式上线,京东则是本届云上服贸会的官方指定技术服务商。
通过虚拟线上展台,京东为企业开辟了一个全时段无休的线上展示交易平台。企业可以通过直播、 社交 等方式进行引流,使用包括3D、AR、 VR 、人工智能在内的数字化互动和展示平台,通过私密通信、洽谈、 区块链 、电子签约等数字手段,实现展前信息高效协同、展中数字化洽谈、流量分析、智能客服、效果评估、商机发掘等功能,从而缩短了供需交易链路。
周伯文认为,未来无论是平台型、中小型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
对于平台型企业,如何更好地突出自己“一横一纵”的特点:横向上做好最大公约数型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提供必需的云、物联网、大数据服务和平台等基础设施;纵向上则要抓住前沿科技的制高点,在人工智能领域找到更多价值的突破点,将成为企业的竞争关键。
如何突出自己对于场景的理解、打造垂直化的行业方案,做到成本、效益、体验最优,实现新基建数字化的价值回报,则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最大机遇。
京东要做的,是需要洞察到不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面前面临的不同困难,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
例如,面对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是业务复杂度高、数字化转型难度大,需要更多定制化的转型方案。京东对应推出了“新动能”计划,为大企业提供云计算、AI、IoT、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智能中台、智能协同管理、智能采购三大解决方案。
小微企业的痛点则在于转型能力不够,或者成本偏高,阵痛期长,不敢转型。对此,京东推出了“新动力”计划,通过平台型服务,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开放产品技术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更好地使用新技术模型和服务平台。
整体来看,周伯文认为:新基建给所有企业和社会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动能与机遇。建设新基建,既需要政府进行顶层规划,也需要企业和生态一起从 商业 价值驱动、生态共建共享方面形成价值闭环。
周伯文认为,为了形成更好的社会效益和回报,要让更多的企业树立起数字化转型的信心,特别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根本一定来自于中小企业的成功。
“中小企业贡献了中国50%的税收、60%的GDP、70%的专利新产品发明、80%的就业和90%的企业数量,只有中小企业成功了,社会经济活力提升了,才能证明新基建的成功。他们的发展就是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周伯文总结。
(本文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