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在中国的挑战和机遇
过去的一年,你极有可能听说过“Fintech”这个英文单词,但或许并不完全了解它背后的含义:Fintech即“finance+technology”的缩写,英文原意是“ 金融 科技 ”。它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对传统金融进行改造、革新乃至颠覆,从而提供更为普惠的金融服务。维基百科对它的解释更加凝练:就是一种运用高科技来促使金融服务更加富有效率的 商业 模式。
来自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安永的数据显示,金融科技是2015年最吸金的领域。而2015年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 投资 ,占整个亚太金融科技投资的份额将近56%;全球31家金融科技独角兽,其中有7家都在中国。
上述释义以及相关数据,并非是为了进一步拉抬“金融科技”这个词的逼格,而是为传达这样一个信息:金融科技非但并不神秘,而且它正在中国的市场上生根发芽。事实上,自去年年底宜人贷成功挂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起,不仅就此成为“中国 互联网金融 上市海外第一股”,也让更多投资者领略到金融科技的魅力和商业想象空间。
互联网 讲究“唯快不破”和“用户思维”,产品服务要迅速落地,追求高效、便捷的用户体验,而金融是非常严肃审慎的事情,对数据的真实性和细致程度有要求,金融的有效性需要时间验证,追求长期可持续的稳定发展。因此,金融科技的商业模式需要时间来验证其有效性。
金融科技平台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深入挖掘目标人群的信用特征,获取充分的、丰富的、多元化的数据,才能更加高效地获取优质的用户,不断优化产品服务,提升风控水平。
在我看来,通过时间积累的深厚金融底蕴和引领的技术水平才能成为平台的最核心的竞争力。相反,那些不尊重金融规律,盲目的利用高收益理财笼络用户的平台,最后的命运也往往惊人的一致——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所以,时间不仅是金融科技的朋友,也是去伪存真的一剂良药。
中国仍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金融需求,金融科技平台应当找到最适合的细分领域,深度挖掘,有效填补市场空白,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建设。
巨大的金融需求和细分市场机会,是金融科技平台的机遇。由于传统金融的服务门槛较高、地域 经济 发展不均衡等因素,造成中国的金融覆盖率相对较低,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金融需求,因此金融科技平台要面对的市场相当复杂,这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国需要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单一的金融业态无法解决所有类型的需求,需要不同机构以不同模式,用不同产品和服务去解决不同客户群的不同需求。如果说,宜人贷的成功得益于对城市白领人群小额信贷需求的精准把握,那么其他用户群体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或者白领人群的其他金融需求,都有望造就出新一批的金融科技领军企业。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平台的创新还面临着除用户之外,来自监管和资本市场的多重挑战。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已经步入“规范发展”的新时代,企业需要坚持不懈地正面引导用户,主动拥抱监管,自律先行,这也是金融科技在中国的红线
7月12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联合在北京发布了2016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排行榜。值得注意的是,宜人贷首次入围榜单,即位居金融科技企业之首,名列第33位。
写在最后
花旗集团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Fintech公司如果就使用者数量来看,已经超越传统银行业,主要是归因于中国几个科技巨头如BAT等在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上的努力。金融科技能够吸引BAT趋之若鹜,也恰恰反映出其无可比拟的市场想象空间。金融科技未来是万亿级的超级市场,容得下更多优秀的企业来加入挑战。让我们静待时间的沉淀和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