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转变到业绩突破,墨迹天气ToB时代的华丽转型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今年8月对于墨迹天气TOB团队来讲是个意义重大的日子——与美团合作,拿下外卖行业又一大订单。至此,从2016年第一次接触到外卖行业客户到现在,墨迹天气已经拿下了外卖领域饿了么、美团、大众点评、点我达等外卖大平台的订单。

而这对于墨迹天气来讲,也是其业务模式转型取得的重要成绩。

起步于2010年,今年是墨迹天气的第九年。

经历了移动 互联网 系统的更迭,作为早期工具类App代表的墨迹天气没有随着时代更迭销声匿迹,它还在,而且表现还不错。结合招股说明书和第三方数据,墨迹天气拥有超过5亿用户,月活、日活用户分别达到2.3亿和5000万,位居天气类应用第一。

秘诀在哪里?转型。

从最初为用户提供天气预报查询,收割流量红利,到如今,墨迹天气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迷茫期,直到2016年的一次合作,打开了思路,在2B时代探索出了企业级市场的 商业 模式——即为企业提供气象服务。

打开思路,发力TO B

在墨迹天气高级副总裁程倩的记忆中,To B业务的开端,有些误打误撞。“2015年,陆续有饮料零售商主动找到我们寻求合作,饮料销售情况与天气有关,比如气温上升,销量就会有明显提升,所以零售商希望能获取天气数据,为各省市的销量预测作参考。”

几番交涉后,程倩和团队逐渐意识到,企业服务或许是墨迹天气的新方向,“To B气象市场是大蓝海”。同年8月,适逢气象局出台新规,气象基础数据对市场化的第三方气象服务机构开放,对墨迹天气而言,To B业务有了可操作性。

2016年,企业气象服务团队正式成立。“为企业提供天气解决方案。”似乎有些抽象,更具体的解释是,墨迹天气在气象局与企业之间,负责解读和加工。 

“气象局提供的基础数据,行外人难以理解。”程倩介绍,“有些对气象要求高的行业,比如航空公司会配备专门的气象人员,其余大部分公司没有配备,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将专业资料转化为可理解的数据。”

程倩回忆,外卖行业最早接触的就是饿了么。与饿了么合作的契机,是当时饿了么刚上线“准时达”不久。饿了么承诺在约定时间内,为用户送达餐品,超时则赔付“无门槛红包”。这固然提升了用户好感度,却也埋下隐患,如参考平时的送达时间,恶劣天气造成的意外延时,会造成高达数百万的损失。

为节省成本,饿了么选择在雨天下架“准时达”。“这需要有天气预测作参考。”程倩解释说,“下雨后再下架,会造成损失和运营问题,所以对未来两小时的短时预测,是强需求。”

墨迹天气的任务,就是以短时预测为主,为饿了么定制天气方案。

与企业级客户合作,挑战是来自双方的。墨迹天气产品总监那任欣说起做企业服务时笑言,当时对团队是一个挑战。

在此之前,团队都已习惯了面向C端的工作模式:访谈、调查用户需求,上线灰度测试,再根据使用反馈,调整正式版本,“有迭代的过程”。面向企业,则需提供 “完善的产品”,需要转变的是团队思维,通过激励、宣讲、强制执行等措施硬是将团队带上了“正规”。

但同时需要改变思维的,还有合作的企业。在天气预测行业,国内国外都没有百分百准确,无论是长达数十天的中长期预测,还是未来2小时的短时预测,都存在误差和意外。但处于“气象圈”之外的企业,并不清楚这一点。

增强理解的方法是实测。程倩透露说,合作初期,除了墨迹天气,饿了么同时参考了其他气象数据源,综合对比来判断准确率,在数据的基础上,加以人工调整,决定上下架“准时达”的节点。“打开多个天气应用同时刷,和外部实际天气进行对比,记录每个应用的准确次数,另一种是以气象局站点数据为准,记录相同次数。”

那任欣自信地强调,在对比中,墨迹天气的晴雨准确率可高出5到10个百分点

2017年初,在合作数月后,饿了么决定停止人工干预,在墨迹天气的方案基础上,实行“自动赔付”。

那任欣总结说,与外卖平台合作,主要在四个方面起到作用:送餐时长的赔付策略、骑手的赔付策略、外卖平台的运力调度和中长期的绩效预估。“每个客户的需求会有些差别,比如运力调度,对外卖也很重要,对于一个固定区域,晴天和雨天所需的运力是不同的,借助天气预测,可以提前准备。”

有了饿了么的成功案例在前,近两年间,墨迹天气又陆续拿下了京东到家、美团等多个平台订单。

拿下外卖行业,关键还是技术

工具型应用如何盈利,始终是行业内的热议话题。

从数据上看,墨迹天气的商业化能力不差。今年初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来自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的收入占总比超过98%,报告期内净利润6253万,同比增长超过204.47%。

然而,质疑声指向了单一的收入模式。企业服务或许可以改善局面,因为提供天气解决方案,重点看技术实力,而非随时变化的“流量”。

将专业资料转化为可理解的数据,就是数据 “加工”,而“加工”则更体现了墨迹的技术能力。据墨迹天气产品总监那任欣介绍,墨迹天气搭建了深度学习模型,输入大量天气历史数据,以推测未来1小时内每分钟的天气状况;而发力天气内容的“时景社区”也派上了用途,通过AI图像技术,对用户上传的照片实施自动识别,发现天气现象和灾害性天气。

“去年南方长江暴雨,用户上传暴雨情况的时间,比天气预报早了整整两分钟。”程倩说。借助时景社区,墨迹天气可覆盖的监测范围比基站更广,“在预报的尺度和颗粒度上,可提高5%到8%”。

招股书中,这两项技术被归类为“公司拥有的主要核心技术”,并注明“主要用于To B业务”。

在国外,第三方气象公司的业务,理想状态下C端和B端的收入比例能达到1:1。程倩希望5年之内能完成该目标。

“外卖是墨迹天气第一个“跑通”的行业,下一步,ToB业务会继续在物流、零售行业拓展合作,对气象精度要求更高的航空和航海领域,也是未来方向。”

随意打赏

数字化转型时代tob企业tob产品墨迹天气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