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爆火背后,那些被“张长林们”骗过的人怎么样了
《我不是药神》电影上映后,获得一致好评。该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贩卖壮阳药的程勇在父亲住院后, 机缘巧合下开始走私格列宁并完成了自我救赎的故事。
媒体 报道,李克强总理近日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
可以预见,宏观调控的介入有望促使更多的“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范畴,降价保供等措施也会减轻患者及家庭的负担。
与此同时,围绕“救命药”所展开的诈骗是否也将减弱?
电影中,张长林是一名假药贩子,借着“抗癌药”的名义骗走了患者的“救命钱”。在现实生活中,电影中的情节经常上演,很多患者在对抗疾病的路途上,都曾遭遇过“张长林们”,不仅损失了钱财,更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好的抗癌方式是不患病”
《我不是药神》上映的第一天,小张就去看了,一米八的大男人在电影院哭得稀里哗啦。
早几年,小张的母亲患上了胃癌。小张拿出家里全部积蓄,并借遍了所有人,坚持让母亲接受了手术。术后,母亲的身体十分虚弱,进食更是困难,因为病痛整宿整宿得失眠。后来,母亲听说,其他病友吃过的偏方药有效,便急着催促小张买药。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对其他人来说“药效如神”的偏方药,母亲吃完后却头痛、恶心得根本下不了床。送到化验后发现,“治癌偏方药”会带来强烈的副作用,对病情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小张说,如果没有“偏方药”,母亲病情不会那么快恶化。母亲去世前叮嘱他一定要坚持锻炼身体,说最好的抗癌方式是不生病。
“他们卖的药自家也吃,应该没问题”
“医生是不是给你开了XX药?我这也有,药效更强还便宜,要不要试试?”当患者被癌症折磨得身心俱疲,看到这样信息时,往往会心动不已。《我不是药神》中“格列宁”仿制药品疗效跟正版药一样,只不过价钱差了20倍不止,成为白血病患者渴望的救命稻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伴患上癌症后,钱早已花光,吴某百般无奈动起了“自制药”的念头。她从网上购买成品粉末,加入乳糖、淀粉等辅料,自行制作了抗癌胶囊。老伴吃了之后,病情竟然好转了不少。其他病友得知这个消息后,也争先向吴某购买此药。“大家得的是同一种病,他自家吃过病情好转了,我应该也没问题。”
医生痛心地说,吴某自制的“抗癌胶囊”主要成分是一种工业原料,采用加大剂量的方式变相提高药效,虽然暂时出现了效果,但大剂量服用工业原料药可能会出现耐药性,患者服用其他药物几乎不会再产生作用,等同于加速死亡,无异于饮鸩止渴。
随手举报“医药品”诈骗,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药神”
“张长林们”置患者的生命和财产于不顾,利欲熏心地贩卖假药,但对患者以及家属来说,一旦中招可能会成为压垮生存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一个健康的人看来,“抗癌药”骗局好像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但对陷入可恶的骗局的患者来说,岂不是雪上加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根本上铲除“抗癌药”诈骗土壤固然是重中之重,但患者自我防骗意识的提高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大部分“抗癌药”诈骗通过线上渠道来进行,如果患者可以获取事前预警可能会降低上当受骗的几率。腾讯 手机 管家作为手机端的安全防护工具,可以识别来电号码是否存在诈骗风险。
如果不法分子在获悉患者病情后,主动来电推销“抗癌药”,患者通过腾讯手机管家“反诈骗查询”功能,输入电话、短信、网址或银行卡号等内容,可以识别是否存在风险。腾讯手机管家依托腾讯安全云库、8亿用户手动标记,积累了海量的安全数据,能够对诈骗类风险进行识别,是用户对抗诈骗风险的工具。
(图:借助腾讯手机管家,实现反诈骗查询)
看完电影,大家不禁发问:程勇是药神吗?药神是否真实存在?其实,“药神”责任如山,谁来扛都殊为不易。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剂“良药”,发挥着独有的作用。医生对病人负责,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案;病友间相互宽慰、鼓励,共同与病魔作斗争;大家在遭遇医药品诈骗时,随手标记诈骗电话,也能帮助更多人免于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