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华润也投入腾讯怀抱,天下将会怎样?
(一)
实体零售的头部阵营,难道就没有一家想“独立自主”地熬过2018年农历春节后再考虑站队吗?
这么说或许有点稍显夸张,但头部阵营里还剩下的惟一一家全国性巨头——华润万家,在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一行2月5日访问腾讯总部与马化腾会谈了之后,至少可以说是有了一个较为明朗的意向了吧?
因为,在双方的会谈中,傅育宁表示,华润是多元化企业,有丰富的线下客户资源,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各业态“+ 互联网 ”的转型发展,腾讯是一家声誉良好的互联网企业,双方具有巨大的互补空间和合作潜力。
如果这还不算表态,那灵兽君真不知道,要怎样才是表态了。
春节前实体零售的密集站队,真有一种“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节奏。
当然,华润的分量的确足够重,重到马化腾这样的人物,也必须要“感谢华润高规格到访”。
就在5天前,步步高宣布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时,《灵兽》在“步步高站队腾讯:“二马”夹击之下,零售业第三势力何在?”一文中指出,永辉、家乐福划入腾讯系,剩下的能称得上全国性的零售企业只剩下华润万家。但华润万家的“爸爸”是正部级的华润集团,无论左转阿里还是右转腾讯,似乎都不是那么容易决定的事。
好吧,这事儿在傅育宁那儿好像没有灵兽君说的那么难(嗯,做老大就是好)——话又说回来,这才是情理之中。
(二)
如果非要与互联网巨头合作,腾讯应该算是华润集团的最佳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从已有的合作上看来,阿里确实更强势,比如基本都要成为合作企业的第二大股东——有的离大股东仅一步之遥,且希望在经营上有更大的话语权,就如阿里CEO张勇曾经说过的,阿里从来都不做单纯的财务 投资 者;腾讯更热衷在股权合作上浅尝辙止——永辉、海澜之家等都在5%左右,意思就是先有合作,有机会再“深发展”。
阿里的风格显然不是太符合华润大型央企的风格——毕竟,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作为一个正部级国企,都得要一点儿不是?
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市场环境和目前的大气候下,就算有国企混改的支持政策(比如阿里、腾讯就共通参与了中国联通的混改),华润集团也会多好几分权衡,更为慎重。
你或许会问,既然这样,那么阿里入股百联又怎么解释呢?
用大壮的歌回答是:我们不一样。百联是地方国企,灵活度相较央企会更大一些(永辉也入股了武汉中百这家地方国企),另外还有上海市政府的支持——阿里与百联战略合作的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市、副市长周波出席为两家企业合作站台,并称这一合作对上海的国资国企改革和创新是件大事,希望双方可以携起手来全方位合作,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典范。
也可以这么说,倘若没有政府支持,与国企合作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吧?
退一步讲,与华润集团进行股权合作,比起京东、永辉这样的民营企业或是家乐福这样的外资零售企业要复杂得多。从傅马二人会谈披露的信息来看,双方应该暂时还没有谈到如此深入的地步,但不排除未来有这种合作方式的可能性(没准过些天就有消息也不说不定噢~~~)。
所以,选择腾讯,华润可退可进——作为一家重量级央企,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稳妥的呢?
(三)
华润的消费品与零售渠道,对于在加速抢滩新零售领域的腾讯而言,确实算得上是非常不错的一笔线下资源。
先不说华润的其他多元化领域,暂且简短聊下华润万家——2016中国连锁百强的“探花”、快消品百强中的“状元”,年销售1035亿,仅次于苏宁和国美这两个 家电 零售企业。
从规模上说,华润万家确实是中国传统商超中的老大。当然它的业绩和门店数量都在双双下滑,比如2016年销售业绩比上一年同比下滑了5.4%,2017年估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从这个角度说,商超老大遇到的确实是行业普遍下滑的市场环境,同时自身运营能力也遭遇瓶颈,不变革已经很难突破。
一如《灵兽》此前的观点: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技术驱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时代。具象到 商业 ,必须要承认, 实体零售企业已经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来完成这一轮对企业升级改造的转型,而是必须要具备新思维、新技术、新资本的企业来助力。 华润万家也不能例外。
马化腾的表态是:腾讯已完成战略再聚焦,将更加专注于 社交 网络和数字内容,希望与各方合作伙伴一起,探索城市管理、政务、社区、医院、药店等场景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华润有丰富多样的运营场景,是国内独特的合作伙伴,腾讯愿意以全套互联网新技术与华润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好吧,下一个会是谁?
(四)
阿里系:三江购物、联华超市、银泰百货、新华都、大润发、苏宁云商等
腾讯系:永辉、家乐福、步步高、家乐福、万达商业、海澜之家,可能会加上华润万家
仅是目测的话,尽管发力有点迟钝,但在年末的这一轮急速抢攻后,腾讯与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布局已经各有千秋。
不过,有个段子说的更形象: “光大是不行的,我们还要深发展!”
腾讯本身并不具备零售基因 ,这与阿里截然不同, 阿里有着非常强的线上零售能力和线下地推能力,这也是其在收购中敢于要主导地位或更多话语权的底气 。
腾讯身上更深厚的是产品驱动用户的基因。因此,在给实体商业企业输出零售经营经验这方面,多少会力有不逮。但在线上社区和流量上,腾讯有自己的优势。这一点,《灵兽》认同《零售老板内参》的观点:腾讯布局新零售,更多是以 微信 支付为连接点,订阅号、小程序、会员体系、广点通、云计算、 金融 等承担工具属性,协作为线下生活消费场景,输出智慧化支持。
也正缘于此,腾讯并不谋求太大的主导权。《灵兽》认为,这也是不少实体零售企业如永辉、步步高等倾向于与其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输出技术、开放流量、提供平台支持,只要一个小股东的身份,表面看起来似乎腾讯很清楚地定位了自己只想做个好乙方,实体零售的发展战略仍然自己做主,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 ——这种“弱合作模式”确实能让实体零售企业在达成初步合作上减少很多顾虑。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 腾讯也用比阿里更小的代价,就可以获取到这些企业的用户数据 ——一方面通过技术和流量导入给零售企业赋能,一方面通过获取到的庞大的用户数据,为自己服务。
不过, 如果无法在业务层面或是战略创新上有质的突破, 双方合作着来,对我有利我就合作,对我没利我就暂缓,这样的合作 又能真正达到多大的效果呢?
《灵兽》还想弱弱地问一句,如果不是一个强力的“命运共同体”, 当被线上企业视为最宝贝资源的线下渠道的数据被全盘获取后,实体零售到底还有哪些剩余的价值?
呃,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才更有诚意呢?
从截至到目前的现象来看,阿里喜欢在合作中主导的方式有点不成功便成仁的做法——从前台运营到后台供应链,从场景到商品都会动手术,风险大,但收益也会更大,一旦模式跑通成型,便可自上到下,如臂使指。
而腾讯的方式更像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做法——流量、社群、平台,如果我有,而且你也需要,那么我就帮帮你,如果我没有,那不好意思,你想要我也没有;如果我有,你不需要,而我非想帮你,那…那….难道可以说你不能不要吗?
如果这么形容不好理解,那么可以参考一下腾讯入股京东后双方的合作效果。如果还是不好理解,那么还可以参考一下京东入股永辉后双方的合作效果。
把阿里和腾讯比喻成 苹果 系统和安卓系统没有问题。苹果系统封闭,安卓系统开放,这是事实,但 有一点也不能忽略,两个系统在刚使用时都体验良好,但用久了你就会发现,苹果系统的流畅性,是安卓系统远远不能比拟的。
换句话说, 阿里系更像一支军队,一声令下能进行大兵团协同作战,“可以不回头的逆风飞翔,不怕心头有雨,眼底有霜”;腾讯系则更像一个社团,“各色的脸上各色的妆”,一团和气,皆大欢喜,允许各有主张,但关键时候真的能做到齐心协力无问东西吗?
那么,“我要这铁棒有何用 ,我有这变化又如何?”
(五)
月溅星河,长路漫漫
风烟残尽,独影阑珊
谁叫我身手不凡
谁让我爱恨两难
华润选择谁,其实对于中国零售业来讲,反而不如大润发和永辉的选择影响那么大。夸张一点讲,甚至还不如步步高的选择对同行更具借鉴意义。
这一战,双方仍然还处于兵力集结阶段,谈谁胜谁负还太早。
所以,天还是那个天。
你选择谁都可以。你不选择也没有关系。
但企业间的合作,只要涉及到资本层面,不管多少,有一句老话都必须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阿里不提供,腾讯也一样不会提供——人间所事几千年,过尽千帆皆是。 朕能给你的,你可以要;朕不给的,你真的不能抢。
来源|微信公众号:灵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