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高岭:重视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应该通过慕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互联网 技术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覆盖,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重视新技术在实现教育公平、最终建立学习型社会方面的作用。”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建议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打破教育资源不均等的鸿沟,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3月3日开始,中国进入“两会”时间。今年的两会,“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成为教育界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目前我国教育不均等主要表现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等。比如,区域间教育资源不均等,东部教育资源优于中部,中部教育资源优于西部;以及因家庭 经济 条件等因素,群体间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高岭代表认为,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教育部2月份发布了《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核心目标是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多 媒体 教室占普通教室比例将达到80%。
“随着国家对教育公平化的重视,目前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学校硬件条件已经有了改善,但软件方面比如优质的教学资源等还是比较稀缺,而通过‘互联网+’手段能得到部分改善,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情况下,一定要重视互联网在教育普惠化过程中的应用。”
高岭代表建议有关方面积极推动慕课和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鼓励并支持各方参与在线教育事业。
他认为,通过慕课这种基于网络、针对大众人群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一个方面能够提供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地处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顶尖学府的教育。据了解,国内最大的慕课平台中国大学MOOC平台汇集国内最好的高校(985高校,包括北大、浙大、复旦等)优质课程,目前课程数量近2000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慕课手段加速教师培训来提升优质教师资源的供给,例如近几年,翻转课堂教学法(Flipped Classroom)在国内外受热捧,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成为不少教师选择的先进教学法,中国大学MOOC上北京大学汪琼教授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课程已经开设十一期,累计培训教师16万多人次。
由于教育资源与模式的限制,传统的教育体系中,与发达城市的学生相比,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很难得到一对一的教学辅导,学习的数据也很难得到记录与分析,帮助实时改进。针对这种现象,高岭代表建议在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的基础上,教育部门要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高岭代表还认为,以慕课为代表的新型在线教育对于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推动以公益为主、完全开放的慕课建设与广泛应用,是实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形成更加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覆盖全国城乡、开放便捷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一环。
高岭代表表示,目前国内包括中国大学MOOC在内的部分互联网教育平台已经在积累分析相关的学习大数据,希望相关部门也能重视大数据教学在欠发达地区的应用,做到真正因材施教,甚至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做到给每一位学生配备一名优秀的“教师”,从而解决教育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问题。所以高岭代表认为,在这些互联网技术的研发阶段,就应该把教育的应用结合规划进去。
“以大数据和信息化为代表的互联网在线教育,让教育资源可以更高效‘输送’到不同区域、不同阶层的学生手中,不仅可帮助他们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无差别’获取,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为每位学子更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教育路径,从而进行各类知识探索提供了便利空间。”高岭代表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