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领域BAT都看中了,马云说:超过我的人一定在这里!
几天前,就在大家沉浸于朋友圈摄影大赛的缝隙,一篇《张锐去世一周年:逝者与未亡人》的文章刷了屏。这篇写于一年前的稿子让人们惊诧,曾经大家扼腕叹息的某个瞬间已然过去许久。
如果抹去“春雨医生”这个特定名词,单以“ 互联网 创业 者、前 媒体 人、42岁”这些标签来看待,或许张锐之死未必达到让人“震惊”的地步。这些年,冠以此类标签、英年早逝的消息不绝于耳,很多时候,人们也只有叹息。
但张锐不一样。一支不那么懂医疗的团队,突然闯入一个陌生领域还做得风生水起,“春雨医生”代表的是互联网下的创业形态——移动医疗,而张锐,则是一批蒙眼狂奔的创业者代表之一。
在中国医疗体系饱受诟病的这些年,春雨医生的存在,意味着一条夹缝中相当艰难的创新之路。举一人之力或许动摇不了什么,但这几年互联网巨头们、砸几十亿眼睛都不眨一下的 投资 机构,也都想在互联网上找到医疗行业的立足之地,但仍低估了传统医疗体系改造的难度,几度折戟。
就连同许多创业者一样在这个领域折腾了3年多之后,掌管超两万亿市值腾讯帝国的马化腾也亲口承认,在所有“互联网+”的领域中,医疗,或许是最让BAT们 “头疼”的那一个。而医疗产业链上的核心资产——医院,又有着更加难以撼动的地位。
不止腾讯,阿里巴巴创始人 马云 也曾公开放话:“下一个超过我的人,一定在健康医疗行业!马云的‘未来医院’计划将变革整个健康产业。”口号喊得再响亮,过去的一年里,阿里在医疗行业也栽了许多跟头。
在中国,银行和医院,都被认定为最传统、最专业、最难以突破的领域。如今,银行对优质互联网合作资源的抢夺越来越积极,借助 金融 科技 ,互联网巨头已经在银行攒足了筹码。接下来要啃的“硬骨头”,正是医疗。
腾讯:企图连接一切,互联网医疗 3 年投出超 5 亿美元
将传统医疗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并非易事。在这样一个高行政壁垒的领域,有人认为机会来自于“政策”,守“政”出新;但也有一小部分“激进者”认为,不合理意味着变革的巨大机会,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产生颠覆式革新。
腾讯属于前者。相比百度和阿里,腾讯在医疗领域并没有组建专门的公司或事业部,也没有高调下注巨额资金,看起来慢吞吞、细碎的动作背后,是其“连接一切”的野心。
对于腾讯来说,其最大的优势不言而喻,就是拥有QQ和 微信 两大王牌。作为目前中国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两大 社交 入口,沉积了巨大的用户群。而腾讯的投资逻辑,都是围绕最大化的挖掘7亿多用户的价值,放大社交红利。
2014年9月,腾讯宣布正式布局医疗健康领域。最早从挂号和支付环节切入,而今这一业务已经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推进。与腾讯合作的医院中,有些是在号源方面进行合作,有些医院则是在服务流程上与微信深度绑定。
2012年开始,依托微信等产品,腾讯就先后在全国数千家医院推出了微信预约挂号、缴费、候诊等服务。目前,腾讯布局了慢病管理、众筹公益等14个医疗服务细分领域。
而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3年间,腾讯在医健领域投出20多家公司,主要投资了7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微医(前身挂号网)、丁香园、卓健、医联、好大夫、第一反应、妙手医生,累计总金额超过5亿美金。部分投资情况如下:
对于外界来说,腾讯的投资逻辑从未透露半分,如谜一般。除去上述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腾讯参与投资的大大小小医疗健康企业非常多,还有大量与政府、城市相关的战略投资。
而在所有“连接”中,最有价值、腾讯占据垄断地位的移动入口端,已经在尝试接入腾讯所布局的互联网医疗体系。打开 手机 版腾讯,进入动态页面下的健康入口,页面底部已经出现“预约好医生”功能,接入的正是腾讯所投资的微医。
管中窥豹。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到,腾讯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最重要的四笔投资为微医、丁香园、卓健和医联。再从被投企业的特点观察,不难发现其医疗投资的逻辑主线:基本构建了包含医生、患者、医院三个参与主体,横跨C端和B端,覆盖医生社区、医患沟通、医院信息化、线上线下联动的互联网医疗矩阵。
首先,囊括医疗行为主体,包括患者、医生、医院。微医集团从挂号入手,粘附了大量患者,好大夫在线因能实时与医生互动,也吸引一批患者;丁香园和医联分别创建了医生服务平台和医生社交圈子;卓健科技则以“掌上医院”为载体定位医院端。从医疗资源的体量来看,医院端仍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
第二,覆盖完整就医流程,包括诊前、治疗、诊后、康复甚至急救。微医集团涉及挂号、缴费、检验、导诊等就医的前端环节;丁香园计划在线下建立“丁香诊所”、微医集团计划实施互联网医院、卓健科技立足医院端,三者均涉足诊中的治疗环节;妙手医生主要做患者的诊后管理和康复、合理用药等;第一反应则从诊前急救切入。对患者来讲,医疗环节通常有咨询、挂号、导诊/分流、确诊、用药、手术、康复、随诊和数据挖掘等步骤,而腾讯在这些环节上陆续都有布局。
除了外部投资外,腾讯内部也是动作频频。就在不久前,腾讯旗下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企鹅医生”宣布已在北京、成都和深圳三座城市落地,自建企鹅诊所,服务范围覆盖内科、外科、口腔等所有常见科室。
除了自建诊所,企鹅医生还将通过自主研发的诊所管理系统去连接国内其他优质诊所,并通过管理系统提供云服务,企鹅医生会与其他诊所一起共享供应链资源、管理经验以及会员服务标准,通过打造诊所联盟快速复制企鹅医生模式。未来还将整合医联已连接的全国43万名优秀医生,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一端连接合作伙伴,另一端连接海量用户,这正是腾讯进军医疗行业的砝码,而依靠互联网深入医院核心,才是腾讯的最终目的。
阿里:“激进者” 的“未来医院”梦
患者用支付宝进行预约挂号、用支付宝打车去医院、再用支付宝进行缴费、在天猫医药馆买药、住院的时候用外卖订餐,钱不够了就用蚂蚁花呗和借呗,还不够就上网商银行。也许在未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图景。当然,这也是阿里巴巴和马云乐于见到的。
2014年的北大讲坛上,马云曾说:“我想得很清楚,10年后的中国还会有两个问题:身体问题和思想问题。”而阿里巴巴提出的“双H”战略大图(Health和Happy)就是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作为马化腾和腾讯在中国市场上最强劲的竞争对手,阿里比腾讯更早涉足医疗行业。2014年年初,阿里巴巴斥资13.27亿港币收购中信21世纪,后更名阿里健康强势进入行业。但实际上,从2011年开始,马云就已经开始布局。
在医院端,阿里巴巴入股了恒生电子旗下互联网医疗子公司恒生芸泰、战略投资华康医疗、搭建支付宝未来医院。在健康管理端,战略投资了U医U药、寻医问药网。在智能设备端,大刀阔斧与上市医疗医药公司合作,包括在智能移动医疗设备与鱼跃科技合作,在医疗影像领域入股华润万东,与迪安诊断在体检检测领域战略合作。医药O2O领域以天猫医药馆、阿里健康APP为核心,与卫宁健康共同探索处方流通,与医药 商业 公司白云山合作……
医疗服务、医患关系、大数据、医药O2O……马云投资的企业涉及到行业的方方面面,而这些都为打造未来智能医院打下基础。
不同于腾讯,阿里从事医疗相关投资有相对明确的主体,即阿里健康,也是阿里未来布局医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一环。阿里健康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然而并不是全部,云锋基金、蚂蚁金服、阿里云和菜鸟物流在医疗健康领域均有涉足。
“阿里健康的定位是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医疗领域的解决方案,这个思路与定位跟阿里集团做淘宝天猫是类似的。” 阿里健康副总裁马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阿里布局健康领域,药品医药电商这方面在外界看来可能是比较明显的,“药品这块是我们做得比较靠前的部分。”
马立介绍,阿里健康的业务规划除了围绕传统电商的药品以外,还有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和保险等方面。“药和医是分不开的。患者从健康管理、医疗到用药是一套流程,拆开来看,也与我们的业务布局相符。”
这涉及到阿里健康提出的医疗服务网络和未来药店的发展方向。阿里集团在此前的业务主要是由淘宝天猫为主的电商、支付宝为主的 互联网金融 和菜鸟物流体系所构成的三大业务支柱。三大业务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后,由阿里健康来承担下一步健康战略的布局,“这是阿里健康在集团内的定位。”
2014年5月,支付宝推出“未来医院”计划。在马云设想的生态系统中,阿里健康将以支付宝为中心,形成一个挂号、缴费、查报告,B超取号、手机问医生等的完整服务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医院只负责诊疗诊断,其余付款、消费、预约、挂号全部交给支付宝完成,然后通过支付宝给医院、医生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加上大数据征信,甚至最终可以实现先治病,治好再给钱。
“从支付的角度切入医疗行业,用阿里云作为数据支撑”,马立介绍,加上阿里健康,这三部分承担了阿里集团在医疗健康方面的落地业务。
前不久,马云携其基金会以及阿里巴巴17位创始人、合伙人共捐赠5.6亿,这笔巨款是用来设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发展基金”,向家乡杭州这所三甲医院的捐款,不仅刷新了公共医疗领域捐赠记录,也开创了国内社会捐助公共医疗机构的先河。
出手如此阔气,可见马云打造未来智能医院,改变中国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决心不容小觑。
百度:医疗产品打水漂,转战 AI
与腾讯、阿里相比,百度是在医疗行业进展最不顺利的那个。但实际上,百度有比腾讯、阿里更为先天的优势。
百度以大数据、搜索技术领衔,多年来的海量数据让它有自建平台的能力,百度健康、拇指医生、百度医生主要是提供PC端+移动端的预约挂号、在线咨询等服务,直达号则主要将线上患者、购药用户向线下医院、药店引流,还有一个百度云,通过消费者自己上传在一家医院的所有诊疗信息,放到百度云上,将医院和医院间的信息打通。
此外,它也投资了两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健康之路·医护网和就医160,这两个平台除了本身的平台特性,也主要是向百度各平台提供医院、医生资源。
看起来丰厚的资源最终却折了翼。2017年2月,百度撤掉成立刚满两年的医疗事业部,智能小e团队和拇指医生团队转入AI体系;医疗事业部内容建设团队,转入搜索公司,医疗事业部其他业务将予以关停。这代表着,由百度医疗事业部负责的在线挂号、在线问诊等业务终止,百度的医疗产品最终打了水漂。
裁撤医疗事业部对百度的意义可大可小,往小里说这不过是大公司正常的业务重心调整或组织架构变化,但是往大里分析,又折射出百度布局医疗时的很多问题。
医疗事业部成立于两年前,也许是因为2014年O2O大热,首战是做O2O挂号服务,百度医生随即上线,让患者快速就近预约医生,实现医患双向选择。这点在行业专家们看来,注定了百度医疗走向倒台的结局,是其战略上的第一个失误。
百度医生诞生之时,已有春雨医生、挂号网、平安好医生等多个有了靠谱的资源积累的就诊平台,短时间内想在这片领域分一杯羹是件很困难的事。中国医疗的行规和本质是,大多数医院的挂号都不是问题,问题是难挂号的医院百度也挂不到;就近治疗不是患者痛点,医患双向选择更是有点天真;再说号源是医院控制的,百度又是自建挂号平台,方向错误。
在百度医生遇困之后,百度又匆忙转向健康数据平台、送药O2O、医学学术方向,都没有太大起色。在医疗这样的专业垂直领域,没有前期全面的布局,想通过短期突击做出成绩,基本没有可行性。
而今百度把医疗创新收缩到医学人工智能领域,自身专注于打造突破性底层医疗技术,让其投资的公司如健康之路、趣医网和好大夫在应用服务层面去折腾,也不失为以退为进的高招。
结语
虽然医疗这块硬骨头让BAT愁白了头,但不可置否的是,在用新科技改变传统医疗的实践中,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正不遗余力。
很明显,与社交、电商和搜索不同,医疗本身就是各类垂直纵深市场的聚合,互联网和IT技术并不是医疗的主角。笔者认为,在这条创新路上,只有尊崇医疗规则和秩序,在深入了解行业基础上发挥所长,才能开发出有生命力的互联网+医疗产品。否则,再远大的医疗梦,都将成为泡影。
来源:投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