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这个千亿级市场,民营资本为何难入场
不久前江苏东台爆发的血透事故,像一块棱镜,折射出了不被大众所熟知的中国血液透析市场现状。
资料显示,国内血透市场每年的潜在规模高达 1000 亿元以上,公立血透中心人满为患,但在网点布局上又留下许多的空白点,于是,一向嗅觉敏感的民营资本对这块 " 肥肉 " 虎视眈眈。尽管民营资本早就有意从中分一杯羹,但至今未能真正打开局面。
2014 年以后,国家开始鼓励民营血透中心发展,资本在经过前几年的 " 热情高涨 " 之后,更多进入者已趋理性。第一财经 1 ℃记者调查发现,要想成立独立的民营血透中心,审批流程十分复杂,除此之外的医保资质、专业人员紧缺等原因,亦成为拦在民营资本面前的门槛。基于上述因素, 投资 的收益与回报周期大打折扣。
" 这块市场蛋糕看起来诱人,但实际上很不好‘吃’。" 正在西南地区进行血透市场布局的某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李波在接受第一财经 1 ℃记者采访时说。
公立 " 扎堆 ",私立 " 冷清 "
血透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式,其原理是,利用血浆分离器分离出细胞成本和血浆,对血浆中的致病因子和毒素进行清除,再将净化后的血浆重新输回患者体内。
微博 " 大 V"、肾病医生张垒对 1 ℃记者介绍,截至 2018 年,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约有 250 余万人,有登记的透析患者近 50 万人。
张垒同时透露," 肾衰竭是一个隐匿性疾病,很多潜在的肾衰患者仍没有被发现及统计。所以真实的数字可能比这更大,但是目前我国透析中心只有 5000 家左右,95% 集中在各大公立医院。"
1 ℃记者以患者家属身份连续联系江苏多家公立三甲医院,并了解到,当地血透室大多床位紧张,如果要做透析需要提前预约。
事实上," 透析难 " 并非江苏一省所特有,这在全国早已成为不被公众所熟知的普遍现象。据 1 ℃记者采访多地医疗机构血透中心发现,大部分医院的血透科室也是人满为患,血透床位同样 " 一床难求 "。
5 月 31 日,1 ℃记者在清远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探访发现,该中心 7 间透析室共计 70 台透析机满负荷运作,住满了正在进行透析的患者。
同样在粤西地区一家大型医院的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告诉 1 ℃记者," 床位紧张,白天的血透床位基本已经满员,只有晚上有少数床位 "。
1 ℃记者了解到,血透的时间较长,一次需要 4 个小时左右。" 一个萝卜一个坑 ",一名病人对应一台血液透析机,因此在透析机 " 满员 " 的情况下,只有等待前面的血透患者下机,后面的患者才能进行透析。
1 ℃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另一种现象是,与公立医院血液透析中心 " 门庭若市 " 的景象相比,不少民营的血液透析中心却大多难以满员。原因何在?
前述东台血透事故中不慎感染丙肝的血透患者王金花,身患尿毒症 3 年,却并未选择民营血透中心,从 2010 年开始,她长期在东台市人民医院进行血透治疗,每周需进行 3 次。这样的情况并非特例。在探访公立医院血透中心的过程中,1 ℃记者与多位进行血透的患者交流,他们普遍对公立医院更加了解,而对于民营血透中心知之甚少。
" 很多基层患者对民营医疗机构不太信任,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并且对尿毒症患者来说,进行血液透析是唯一活命的方式,关乎自身的生命健康,因此很多病人往往选择医疗资源更为丰富的公立医院。" 李波告诉 1 ℃记者。
比如,血透的尿毒症患者往往伴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免疫力较低,在血透过程中一旦发生并发症,病情较重的,需急诊处理。这对一般的民营血透中心是一种考验。" 因为血透中心只能做血透,对于别的治疗手段,则并不完全具备条件。" 李波表示。一旦尿毒症患者在血透过程中引发相关的并发症,这对于仅提供透析服务的独立血透中心来说,往往难以处置。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一家血透中心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患者来此就诊后需要对他们进行身体状况评估," 一旦发现有难以处置的并发症,我们就无法接收。"
李波认为,与公立医院存在竞争的民营血透中心,在医疗资源方面不具有优势,因此,病患数量要达到 " 满员 " 确实存在难度," 这就要看自身拓展病患数量的能力,以及依靠透析质量、服务等综合指标来留住患者。"
资质落地难
尿毒症患者正在日益增加。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约 10.8%,总数高达 1.3 亿人,其中约 40%~60% 的慢性病患者在 5 年到 20 年或更长时间后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此前有行业数据显示,如果国内 200 万尿毒症患者全部进行血透治疗,按每人每年治疗费用 7.5 万元计算,血透市场将拥有 1500 亿元的理论空间。
1 ℃记者调查发现,在庞大的尿毒症患者的血透需求下,市场却难以得到满足,且鲜见本土的大型民营血透企业出现,究其原因并非是资本投入不够,而在于现实困难太多。
首当其冲的便是地方审批的 " 准生证 " 太少。
据 1 ℃记者了解,要筹建一家血液透析中心,需要的资料颇为复杂,且涉及的审批事项较多,涵盖卫健委、市场监管、环保、消防等多个部门,包括选址、资金、人员配备和技术建设等方面,达到政策要求以后,方可向主管部门提交资料。
" 卫生主管部门会根据企业递交的资料,进行前期的审核,并会邀请相应的血液透析专业委员会专家等到现场检查,待各方面的指标达到要求之后,才会颁发许可证。" 李波称," 现在相关的民营血透产业还不够成熟,国家倒是鼓励民营血透中心进入市场,但实际上搞了这么多年,(行业)发展得并不充分,各地有很多条件限制。"
李波所在的公司于西南地区拥有慢病管理医院,需要开设配套的血液透析中心,当地要求开设血透中心的主体企业注册资本达到 1000 万元。
在此之前,李波的团队早已将申报建设民营血透中心的各项资料准备齐全,并经当地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审核后等待审批资质落地。
作为该血透中心项目审批的落地负责人,李波最近都会定期去当地卫生管理部门询问该公司的血透中心审批情况,然而得到的答复都是 " 目前暂缓 "。
" 民营资本进入血透行业,相关主管部门担心的还是可能带来的风险问题。" 李波称,最近江苏东台市人民医院发生血透感染事故,各地加强了控制。
与李波同样观望的还有在国内一家上市公司的血透产业负责人王旭(化名)。王旭从事血透行业多年,负责在当地筹建血透中心。
" 在独立操办一家血透中心的过程中,一份环评手续就可能‘卡’老半天,都涉及这方面的问题。" 王旭此前亲历过血透中心的创办,他告诉 1 ℃记者。
据王旭介绍,筹办一家血透中心需要花费的精力和资源颇多,第一步是 " 许可证 ",第二步即是各级医保资质,在走完这两个关键步骤之后,就是招聘专业的血透医护人员。
事实上,在企业花巨资投入到血透中心之后,还有衔接医保的问题。
" 我们这边有些血液透析中心开起来两年了,却长期招不到病人。" 在贵州当地从事血液透析行业的王先生对 1 ℃记者表示,主要是医保资质未审批下来。
2012 年,我国将终末期肾病纳入大病医保报销范围,住院报销比例提升至 70%,2014 年又将报销比例提升至 90%,极大地缓解了广大尿毒症患者沉重的治疗负担。
据 1 ℃记者调查,血透病人的医保报销,根据各地政策差异,基本每年都有固定的额度。以广州市为例,当地分为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两种报销类型,在刨去自费部分的医疗费用之外,前者基本可报比例达 60% 以上,而后者可报比例在 80% 以上。
医保报销政策放开后,需要透析的患者大幅度增加。
据 1 ℃记者调查,我国医保政策实行属地化管理,各地医保准入的政策都不一样,因此各地医保的类型不同,相应地审批管理部门亦不一致。同时,患者入保情况也不统一,有的患者办理的是新农合医保,还有一些患者是其他类型的医保。血透是一项周期长、频率高、费用大的治疗手段,有无医保对患者 经济 方面的影响非常大。因此,作为独立的民营血透中心,需要尽可能拿到各种类型的医保资质,否则的话,尿毒症患者无法承担长期且频繁的透析费用,自然透析患者寥寥。
获得医保资质并不容易。
在大多数跑血透中心审批的人士看来," 在进行审批的时候,医保资质审批是最难的一点。本来私立医院对接医保就难,且周期较长,更别说独立运营的血液透析中心。" 王旭说,近年来医保控费,医保基金的 " 资金池 " 非常紧张,自然分配到各地的血透患者身上的费用就不太多。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研究会在 2018 年发表的论文《对 " 独立血透中心纳入医保协议管理 " 的思考》中指出,我国发展独立血液透析中心仍存在一定的政策壁垒,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在宏观层面尚未全面放开自营血液透析中心的限制;二是企业化的血液透析中心和属地化医保管理部门在管理制度衔接上存在一定的政策难点,需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以完善。
专注于血透服务的威高集团 ( 01066.HK ) 旗下山东威高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内部人士直言不讳地表示:" 资金这块我们暂时还不缺,主要是希望找一些在当地比较有资源的企业或者人士,可以协调政府关系,能够帮我们做一些前置审批和拿到医保资质。"
网点空白与人员紧缺
除了公立与民营医院的发展不均衡之外,目前整个血透行业的网点布局也较为分化,存在很多空白点。
1 ℃记者统计发现,一位尿毒症病人每周 2 至 3 次透析,一个月的透析量就要达 8 至 12 次。但很多病人无法就近进行血透,如果家住在偏远地区,病人需要乘坐长途 汽车 前往医院,随之的交通费和伙食费以及时间成本都给患者带来负担。
据张垒介绍,近年来,血透行业的医疗建设分布十分不均匀,大多数透析中心集中在各大省级医院、市级医院," 一个县城就那么一两家医院能够做透析,导致很多患者得不到充分的血透。" 对于家住偏远地区的患者来说,需要经常舟车劳顿前往县城乃至市区的血液透析中心进行透析。
这种现状意味着实际上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白点,曾有多位投资人向 1 ℃记者表示,希望在县级及县级以下城镇进行血透网点投资,以抢占市场空白,也切实解决广大患者的就医困难,但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将这种意向付诸现实的并不多。
1 ℃记者注意到,血透行业看起来市场空间广阔,不过,想要通过投资血透中心盈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据 1 ℃记者了解,一家透析中心的投资和运营成本主要包括:场地租赁费、装修、医疗设备及耗材、医护人员费用等。
" 根据每个地方不同,以及规模的不一样,建设一个标准化的血透中心,需要 2000 万元左右,主要包括透析设备、水处理系统,以及场地租赁和人工工资等。" 一名业内人士对 1 ℃记者介绍。公开信息显示,江苏省一家新批的拟建血透中心,公示的投资总额就达 2000 万元。
除了较高的资金投入要求,人才是更大的考验。
据 1 ℃记者调查,目前国内的公立医院乃至独立的民营血透中心,缺乏有经验的专业血透医护人员早已是普遍现象。稀缺的专业血透人员成为市场的 " 宠儿 ",有的民营血液透析中心开价颇高,有经验的血透医生年薪基本可达到 50 万元以上,经验更为丰富的血透护士,薪资达二三十万元。
" 现在一般医院普通科室的医护人员都比较稀缺,招到非常有经验的护士颇为困难,更何况是民营的独立血透中心。" 有业内人士表示。
根据原国家卫计委 2016 年发布的《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医师具有 6 个月以上、护士具有 3 个月以上在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工作经历或者培训经历;技师应经过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1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各省的血透专业人员的培训基本都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以广东省为例,2011 年 12 月,该省确立了 19 家血液透析培训基地,负责该省范围内三级以下医院(不含三级医院)从事血液透析专业的医师、护士和技师的培训。
清远市人民医院系上述 19 家血液透析培训基地之一,自 2011 年以来,长达 8 年多时间,共计培训了 66 名护士。据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长时间以来培训的护士人数较少,是因为 " 与一般在普通病房工作的护士相比,对血透中心的护士、技师往往要求会更高。"
据 1 ℃记者了解,普通科室的医护人员除了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之外,因为尿毒症患者是特殊的病人群体,在透析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遵循更为严苛的安全与感染防控制度和管理要求。
清远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欧玉珍介绍,除了需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之外,还需要学习更多理论和实操知识," 进行培训的医护人员,需要完全脱产来到上述培训基地进修学习。"
" 我们来的都是有一定工作年限的护士,很少说刚毕业就来我们科室。达到门槛的护士来了之后,还要学一些基本技师知识以及注射、穿刺和上机操作等,真正全部学会肾科知识以及其他基本功,最起码要花两年时间,否则的话我不敢让他们独立工作。" 清远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薛志强介绍道。
据 1 ℃记者调查,在投资回报方面,如果经营得当,保证透析患者数量,一家血透中心每年可获得一两千万元利润。但这个利润的前提是,要保证患者数量。
不过,张垒对 1 ℃记者表示,现在国家政策逐渐开放,资本很看好民营透析中心的未来," 而且这一两年来,民营透析中心发展迅猛,虽然目前 95% 的血透中心市场依然是公立为主,但鉴于我国需要透析人数的增加,国家政策的开放,民营透析中心仍然潜力巨大。"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