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支付大战最终走向何方?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一直苦于支付牌照 " 封箱 ",而总是在支付环节被支付宝微信 宰一刀的小巨头们,终于在 2020 年迎来了曙光。疫情带来的政策利好,使得央行给闸门打开了一条缝隙,小巨头们纷纷得偿所愿。

在它们拿到支付牌照之后,不同于以往支付平台福利、手续费优惠等抢夺流量战术,或者各平台分分合合的相互试探,这次,小巨头们扯起大旗加入了支付赛道的逐鹿之战。

然而,真的有鹿可以 " 逐 " 吗?

2020 年, 互联网 企业费尽周折,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纷纷上阵,将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1 月,拼多多通过收购付费通,获得支付牌照;

9 月,字节跳动通过收购合众支付,获得支付牌照;

9 月,携程通过上海国企东方汇融,获得支付牌照;

11 月,快手通过收购易联支付,获得支付牌照。

一张支付牌照,背后是数年曲折。以携程为例,早在 2014 年,携程便计划获取支付牌照。

互联网支付大战最终走向何方?

2011 年支付牌照开始发放,至 2015 年,央行基本停止了全国支付牌照的申请和发放。期间,携程尚未完成的支付牌照申请也就此搁浅,裹足不前。

携程曾多次受到 " 无牌经营 " 质疑,还被乌云漏洞平台监测到支付漏洞。2017 年 5 月,携程被实名举报预付卡涉嫌违规,并被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受理,一时间登上了风口浪尖,支付牌照成了燃眉之急。

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大了市场退出力度,注销了 38 张支付牌照,支付牌照剩余 233 张。" 只出不进 " 的局面,让收购支付牌照成为携程唯一的选择。

互联网支付大战最终走向何方?

是什么推动了 2020 年集中 " 拿牌 " 的局面?

因为 互联网金融 监管愈加严格。2019 年底,随着一系列互联网 金融 监管政策的收紧,让 " 持牌 " 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必要条件,巨头们再也难打 " 擦边球 "。拼多多、字节跳动、携程、快手等与携程相类,支付牌照的隐患随时爆发。

另一方面,疫情之下无接触式购物、直播带货等方式再次火爆,互联网企业化危为机,更呈现出互联网金融的巨大空间。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成熟,柴米油盐一键支付,用户移动支付展现出巨大的前景。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也像一张大饼,吊足了巨头们的胃口。新时代,新机遇,必须持牌才能入内。

一推一拉之间,互联网大小巨头开足火力朝着支付领域发起猛攻,争先恐后抓住疫情之中开来的支付牌照 " 末班车 ",终于在 2020 年纷纷 " 拿牌 "。

巨头们满足了监管合规性要求,雄心勃勃地向互联网金融业务挺近。

历经二十年发展,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流量变现模式,形成了广告、 游戏 、电商、金融四种模式。其中,金融利润空间远超其他业务。

蚂蚁招股书披露,微贷 科技 占总营收比例已接近 40%,主要包括面向个人的花呗、借呗以及面向小微企业的网商贷。

金融是肥肉,被支付宝、微信几乎吞下大半;其他垂直电商平台的巨头们在广告、游戏和电商奋力厮杀,赚了钱却好要被前两者宰一刀,被揩走一大笔油水,谁不眼红?

对有些企业来说,这场仗却是 " 以攻为守 ",不得不打的战争。

支付就是抵达肥肉的直通车,既是吸金 " 钱包 " 又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入口。消费者支付的钱在支付平台上停留,产生了无限商机和流量红利,吸引小巨头们跃跃欲试。

互联网支付大战最终走向何方?

以 2019 年为例,快手全年营收超 500 亿元;字节跳动全年营收超过 1400 亿元,较上年增长近 280%;美团全年实现营收 975.29 亿元,同比增长 49.5%。看着付出去的通道费每年攀升,谁能甘心让支付平台在自家流量上 " 薅羊毛 "?

不主动迎战,就要被动挨打。没有直接的支付通道,就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损失——支付 " 钱包 " 必须是自己的。

2020 年,美团抢先一步出手,取消了支付宝支付,结果,饿了么 APP 下载量攀升,阿里坐收渔利。令人猝不及防的是,两个月后,因在美团 APP、美团点评 APP 等在支付环节取消支付宝渠道,美团还遭遇反垄断诉讼。无奈之下,美团又不得不通过用户在在线客服中输入支付宝选项的方式,恢复支付宝支付通道。虽然折叠了支付宝选项,王兴本次硬扛支付宝铩羽而归。

美团这样的巨头,作为先行者未必获得先机,说明支付格局一时半会还动不了,但在 2021 年,小巨头们一共而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还能扛得住吗?

山雨欲来,前途未卜。无论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卷入,巨头们都各显神通,势必要在支付领域分一杯羹。

就算拼得你死我活,支付大战能够 " 剩 " 者为王吗?

恐怕很难。支付大战归根结底是由于支付壁垒的存在。国内各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各 商业 银行 App 端的服务不互通,比如淘宝平台不会支持微信支付,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与之相伴的是第三方支付高昂的通道费,导致各电商平台支付成本非常之高,不得不开辟自己的通道。

可以说,在 2021 年,任何第三方平台都没有压倒性优势。

但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却可以在重重壁垒之间 " 穿墙而过 ",这让巨头们望尘莫及。

不同于第三方支付,央行数字货币具有 " 法偿性 ",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可以通过银行柜面、 手机 客户端或者其他渠道,在不同商业银行兑换、转账。在线上交易中,使用数字货币就是用人民币本身,任何电商平台不得拒收,在国内畅通无阻。

目前,数字货币正逐步在深圳、成都、苏州、北京等地的试点落地。使用数字货币只需要下载并开通数字货币钱包应用软件,并绑定银行卡即可。未来商家将提供数字货币支付专用的二维码标识板。标识板被置入了芯片,消费者可以扫码支付,还可以在离线状态下 " 碰一碰 " 支付,方便安全。选支付宝还是微信?再也不用做选择题了。

不仅如此,使用数字货币交易是零成本,就像用现金交易一样。不同于第三方平台支付要先到平台 " 钱包 ",需要商家体现并支付手续费,数字货币直接支付到了商家的银行账户。使用数字货币,各平台怨声载道的通道费将不复存在,支付宝和微信凛冬将至。

数字货币尽力让钱依旧留在银行,大大减少钱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停留,占领支付 " 钱包 " 就可以 " 躺赢 " 的时代正在过去。

壁垒没有了,通道费没有了,连揩到的现金流的 " 油水 " 都不再丰厚,各巨头混战又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目前,中国移动支付普及程度世界第一,支付宝和微信已经为电子化支付铺平了道路。数字货币会直接 " 接管 " 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吗?

支付领域的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正在上演,数字货币悄然重塑支付行业的竞争格局,乃至于整个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面对数字货币这个超级对手,巨头支付领域的酣战最终可能只是一场末日狂欢。

来源:摩羯商业评论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