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家电关税普降,带给中国市场一忧二喜!
部分进口 家电 品类的关税下调,并不会在短期内刺激中国家电市场上“洋品牌”的生意,顶多只是会给一些主打“原装进口牌”的厂商提供更多利润,以及更具弹性的市场价格体系。对中国家电市场的零售和品牌格局影响有限,只会对局部青睐“原装进口”的消费市场有一定提振作用。
孔余||撰稿
部分进口家电产品的大幅度退税,对于中国家电产业是喜是忧?笔者以来,可以关注,但无需担心。毕竟,进口家电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不是中国家电市场竞争的主流,更不是市场消费的主导。
从今年12月份起,国家下调部分进口家电产品的关税,涉及空调、冰柜,干衣机、电烫斗、咖啡机、面包机、多士炉、饮水机、智能马桶盖等29类产品,关税从20%-35%,下调至10%-16%。其中电熨斗从35%降为10%,智能马桶盖的税率也由32%降至10%。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从30%的最惠国税率降为10%;进口空调降幅较小,仅有5个百分点。
透过主述信息可以看到,此次国家下调进口家电关税,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降税品类覆盖空调、冰箱,以及电饭煲、马桶盖等多个领域,对外资洋家电以“原装进口”征战中国家电市场,提供更大的利润空间;二是降税比例较大,基本从35%下降至15%左右,部分产品的降税幅度更大,由此会给想选择海淘家电的消费者,带来不少的实惠和方便。
从基本面上看,进口家电关税的降低,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带来消费者购买成本降低,相关进口家电运营商的盈利空间增加,却很难因此改变甚至撼动当前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的 商业 格局。经过近40年的发展和再教育,中国消费者对于进口家电的信任度、认同感已经快速褪色,而整个原装进口家电在中国市场上占据的份额也忽略不计。
在当前中国家电市场消费认知度、品牌竞争格局持续变化中,国家下调上述家电产品的进口关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要满足和解决一小部分消费者对于进口家电需求,从而可以获得优惠的价格。也意味识,即使是彻底减少对进口家电产品的关税征收,也不会冲击中国家电现有的市场份额和品牌格局。
近几十年来,稍为有影响力的洋家电企业要想在中国市场发展、立足,都是采取本土化生产、本土化经营,基本上不再拿“原装进口”作为卖点和噱头,吸引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相反,想在中国市场立足,如果只是依靠“原装进口”无疑是无法做大,更无法做强,就是象征性地在中国市场上满足一小撮用户的需求。此前,家电圈就专门披露过,目前“原装进口家电”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占比早就不足1%,而且近年来一直处在低位徘徊,基本上就是属于极数消费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虽然近年来,以米勒为代表的一小撮洋家电,在中国市场上仍然以“原装进口”作为主要经营模式,并形成一批忠诚消费者,却迟迟不建厂。并非米勒没有看到中国家电市场蛋糕的大和多,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消费群体对于“原装进口”根本没有形成规模化的需求,所以一直采取“原装进口”的方式,这既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口碑,又避免在中国市场大规模投入建厂、组建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和市场 营销 团队带来的重资产包袱。
近5年来,原装进口家电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已经难以反弹,不能算得上中国市场一支有潜力,有空间的力量。从量上看,顶多就是一小部分用户和群体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政策并不能真正帮助一些外资洋口牌抢夺中国家电市场的份额和蛋糕。因此,对于本土家电企业来说,可谓一喜。
同时,随着原装进口家电在中国市场上的阶段性放量,还会带来倒逼整个中国家电产品的品质和工艺提升。特别是产品的外观工艺、技术创新等层面上,有了更加直观的对标和方向,弥补不足、快速提升。这可以说是二喜。
不过,也应该看到,随着部分进口家电,特别是电饭煲、马桶盖等生活类小家电进口关税的降低,一旦向终端消费市场快速传递和释放,这必然会带来整个一部分消费需求的井喷。特别是不少洋家电企业也会趁机通过电商平台、加大市场攻势。这可谓一忧。
来源:百度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