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价格 2021 开年“飙涨” :是馅饼还是陷阱?
A 股六连阳了,这是诱人的馅饼?还是坑人的陷阱?
谁能想到—— 2021 年全球市场普遍 " 开门红 " 之后,美元之外,诸多资产价格竞相开启了 " 飙涨 " 的疯狂模式。如果说,一年前的世界 经济 是在 " 比惨 ",那么,聚焦来看,通胀预期渐起背景下,现在的全球规模资产则可能是在 " 比谁更疯狂 "。
美国总统更迭、全球疫情升级之际,2021 年第一个交易周,或是 1 月最繁忙的一周, FXTM 富拓首席中文分析师杨傲正称, 其也定调了接下来 1 个月 金融 市场的动荡。
杨傲正认为,短期而言,市场将会持续憧憬拜登的百日施政可为美国带来更多的财政刺激措施,例如早前获共和党反对由 600 美元加至 2000 美元的个人支票等政策将有望重推并获得通过。理论上,更多的刺激措施将进一步弱化美元,利好美股。
A 股来看,虽距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牛年)仍有时日,但连阳六日,已站上 3576 点的当下市场乍看,似乎不乏牛气冲天之势。果真如此么?各证券分析师们见仁见智。
而近期机构抱团 " 取暖 " 投资 之下,一个令人困惑的场景是:市值千亿以上的股票(141 只),2021 年 3 日涨幅达 4.69%, 近 60 日,涨幅 22.80%;反观市值 20 亿以下的个股(380 只),同期涨幅则是 -3.11%,-16.76%。
与此同时,一边是美元指数持续疲软、非美货币,包括人民币汇率表现强势。1 月 7 日,美元指数报 89.85 ,人民币中间价报 6.4608;大涨大跌的比特币更是再创新高,盘中报出 40000 美金,七日涨幅逾 39%。
" 疯狂上涨的比特币停不下来!虽然它曾在周一短时暴跌 17%,但周四发力上攻,升破 38000 美元,再度创历史新高,涨幅一度达 12.86%。" 市场惊呼!当日,比特币总市值 7400 亿美元。
国际投行摩根大通在 1 月 5 日的研究报告中称,比特币长期价格目标或达 14.6 万美元,逻辑是比特币当前市值较传统避险资产黄金的总市值相差甚远,至少需攀升 4.6 倍。
而诸多交易情绪交织之下,开年就进入 " 疯狂 " 模式的超级资产还将何去何从?
资产价格之惑与牛市周期之问
不妨先看看 A 股。相关统计显示,本周一、二、三、四,三大指数爆红或全红之下,两市下跌个股却分别达到 1100 家、2385 家、2980 家、3282 家!由此可见,尽管指数六日收阳,但下跌个股却占七成,上涨个股仅三成。
细究个股,仅 100 余家上涨 5%,但近 1000 家跌幅 5%,个中滋味非同一般。机构抱团——资金几乎涌向大市值、龙头企业中,如光伏、新能源、军工、白酒等。
" 这是大公司的牛市啊!小公司却备受冷落。" 市场上,人云亦云。
但也有人说,别怪机构的 " 抱团加仓 " 打法,因为这些大块头股票是各行业龙头,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资金加仓只会选择共识度最高的方向。
于是,市场上有人得出结论:A 股的 " 结构性行情 = 结构性牛市 + 结构性股灾 "。或许可以说 "A 股的黄金十年已然开启,但其未必是所有人的黄金十年 ",而倏忽间,财富的转移分配,亦在悄悄进行着 ……
当然,这不一定是全部的事实,但显性趋势是:去散户化、机构化。
当前股市的场景在三年前也有过类似的一幕。
一位资深私募机构人士说,现在颇似 2018 年初的 3587 点,不妨对比下走势。当时也是像现在一样的非常严重的分化。其时,最严重时是 5:95 的涨跌比;而现在还是二八效应。
按照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的话说,其实绝大部分人都不具备价值投资理念,他称,任凭我怎么大声疾呼,都不喜欢在股票市场低位入市,而喜欢追高入市。怎么吸引资金入市?连阳是一个好办法,每次三连阳,就会改变很多人的信仰,空头将不敢发言,如果是四连阳,空头将会又撞墙,如果是五连阳,最后一个空头将会叛变。市场如果用罕见的六连阳的奇观来吸引储蓄资金入市,其效果将会大大加强。
" 有据可查的现实是 2018 年,A 股在上证综指 3587 点前一次 11 连阳、1 次 7 连阳;" 上述资深私募机构人士说," 而通胀渐起背景下,风险可能正在进一步的累积。"
那么,说好的牛市周期呢?海通证券认为,牛市周期除了看时间还要看空间,本轮牛市相较历史涨幅不高且节奏较慢,有望打破 " 牛不过三 "。过去牛市结束信号是盈利或情绪见顶,预计本轮 ROE 回升至 21Q4,目前市场情绪只有 60 度,牛市仍在途。春季行情已开始,短期重视低估滞涨的大金融,全年主线仍是代表转型升级的 科技 和内需。
中金公司则分析,年初的市场,板块表现可能受 " 年初效应 "、基本面、估值等多重因素影响,较为波动。不过整体上看,注意到中国增长高位有所波动,疫情局部有所反复但整体可控,海外疫情仍在演绎、疫苗也在快速落地,中国政策继续呈现逐步转弯之势,市场估值处于历史区间均值偏高水平,中国市场在波动中需要重视结构。
外围市场方面,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大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在于,利好经济修复,通胀预期抬升。" 近期十年期美债隐含通胀预期大幅走高突破 2%,较高的通胀预期或对美债收益率上行、曲线结构进一步陡峭化形成压力。"
至于大选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张瑜将其归纳为两种情景:
情景一:疫苗如期上市。在此情景下,疫情控制速度最快,同时拜登各项政见均有望顺利落地。因此经济修复速度最快、财政刺激规模最大、不主张过度绑架货币宽松、但加税政策落地对资本市场冲击也最大。对资产价格而言,经济基本面修复有望带来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周期股上行,但加税将冲击科技股走势,人民币汇率对应将有贬值压力。
情景二:疫苗上市慢于预期。在此情境下,美国疫情或将持续反复,不过民主党各项防疫措施与刺激政策可顺利落地;这将带来经济修复受疫情反复而力度偏弱,不过财政刺激可带来较大拉动、但加税政策落地对资本市场冲击也较大。对资产价格而言,疫苗不及预期、经济修复力度偏弱将带来美股整体偏弱、美债上行压力也显著减弱。美元指数或走势震荡,一方面疫苗不及预期或带来美元偏弱,而民主党控制国会又或带来美元偏强,而人民币汇率则对应呈震荡走势。
在 FXTM 富拓市场分析师陈忠汉看来,民主党 " 蓝潮 " 利空大型科技公司,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 100 指数周三再度下跌 1.4%,当周累计跌幅扩大至至 2.06%。"FAANG 股 " 均受到 " 蓝潮 " 冲击:脸书:-2.83%;亚马逊:-2.49%; 苹果 公司:-3.37%;网飞:-3.89%;谷歌 ( Alphabet ) :-0.99%。
但纳斯达克指数期货目前上涨,预示科技股可能止跌反弹,收复一些失地。特斯拉(Tesla) 则是 " 蓝潮 " 受益者;除了实体经济股外,特斯拉(Tesla)等绿色概念股料将受益于拜登政府新政。
" 特斯拉股价再创新高,昨日收盘逼近 756 美元关口。考虑到未来几年电动 汽车 行业潜在政策利好,该股有望在 2020 年暴涨 743% 后继续上行。" 陈忠汉分析。
而眼下的可能趋势是,内外围市场的联动、相关性愈发显性,难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包括通胀,不只是中国,全球数据均可能昭示这一预期。
似乎,被疯狂炒作的大市值资产背后也不乏通胀的影子?
疯狂的 " 五水 " 与曾经的鬼故事
带着疑问,来看看中国的 " 五水 " 吧。其有多疯狂,资金抱团的机构就有多 " 豪 "。
有人戏称,茅台、海天味业、金龙鱼、农夫山泉、伊利牛奶为天下 " 五水 "。1 月 7 日,指数午后探底回升,沪指收报 3576.20 点,涨 0.71%。东方财富 Choice 数据显示,98 只个股盘中股价创历史新高。其中,贵州茅台(报收 2140 元 / 股,+1.95%)、海天味业(214.58 元 / 股,+3.9%)、酒鬼酒(195.73 元 / 股,+10%)、海康威视(58.29 元 / 股,+5.2%)等。
以堪称 " 油茅 " 的金龙鱼为例,其自 2020 年 10 月 15 日登陆 创业 板以来,股价节节攀升,1 月 7 日的股价已达 139.13 元 / 股(+8.87%),较 25.70 元 / 股的发行价上涨了 441.36%;目前,金龙鱼总市值突破 7543 亿元,仅次于宁德时代 9626 亿元,为创业板第二大市值股。
但市场质疑,在七千亿市值之路狂奔的 " 油茅 " 金龙鱼——缘何上市三月股价翻四倍,其总市值超越海天味业,似乎估值泡沫已现?
包括备受机构推崇的茅台呢?
以 " 贵州茅台发布 2020 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公告 " 为例,川财证券分析师欧阳宇剑就此认为,公司业绩增长符合预期。2020 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977 亿元、455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9.96%、10.42%,整体表现稳健。" 产能稳定提升,需求坚挺 "。
欧阳宇剑称,近期茅台一批价稳定在 2800 元左右,茅台批价持续坚挺,终端需求方面依旧旺盛。茅台整体供需关系没有发生较大改变,未来随着渠道结构以及产品结构改善,整体均价有望稳步提升。随着产能释放,公司业绩确定性较高。
但市场也有人对茅台 " 产能释放 " 持不同的观点。
一位机构人士称,2020 年 10 月茅台技改增产就已经投产,即便茅台不主动压低零售价,增量也会压低。而且,只有降价,才能多卖。
他认为,这是触及茅台灵魂的问题。追求利润,但并不会带来公司想要的结果。因为,茅台产量增加和主被动的零售价降低,可能带动社会囤酒出清,其价格整体上也许会 " 坍塌 "?而茅台股价的变动也会抑制其它的白酒——因为一旦茅台降价,本来就是跟随茅台提价的其它白酒也可能会有麻烦。
" 包括油茅等其它茅以及‘以大为美’,都是以茅台为标杆炒作的 …… 还不全是因为‘通胀无牛市’。" 他说。
此时,你还记得那些年 A 股讲过的鬼故事吗?有人做了相关的梳理:
比如,限制三公消费下的贵州茅台,背景是 2012 年 11 月 19 日,酒鬼酒被爆出塑化剂超标 2.6 倍。次日,白酒股集体暴跌。同年 12 月,八项规定出炉,白酒股再次暴跌。人曰:这只是鬼故事的开始。那个时候(2012 2013 2014)拿着地产(股)看白酒(股)的眼神,就和现在拿着白酒(股)看地产(股)是一样的。
当时讲鬼故事的恰是大名鼎鼎的瑞银,其在 2013 年 10 月的一份研报称,贵州茅台因推估值推力不足,移出 KeyCall 名单。
此外的鬼故事还有 " 新能源汽车退补下的比亚迪 ",背景是 2018 年国家新政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降低。政策出台后,比亚迪的股价上半年急跌 40%;当时的政策面研报评论区全是类似 " 退市 " 的鬼故事。
有人总结鬼故事的共性是:好企业 + 行业的逆周期 + 不堪的股价走势 + 不利的政策 / 环境 + 看似权威的故事讲述者 = 鬼故事
而接下来的鬼故事可能是:2021 年的地产行业、银行业迎来开门黑 ……
这样的鬼故事能骗人吗?
" 反正,考虑到‘三道红线’和最近的央行银保监会对银行房地产业贷款比新规在内的政策变化,我个人已经不再推荐银行股。" 上述私募机构人士称," 其原因在于少了房地产,银行会很难受。"
这位人士确信,当下的通胀预期较强,不容小觑。
诚如,在摩根士丹利看来,2021 年最大意外将是通胀超美联储预期,四大因素或触发美股大幅修正。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威尔逊(Michael Wilson)在 2021 年首份《美国股票策略》研报中称,极端乐观情绪和 / 或高估值依然存在,这些是股市出现重大修正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美股风险回报水平已经明显恶化,市场回撤时机已经成熟。
此外,当地时间 1 月 7 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乳制品和植物油价格的驱动下,全球食品价格连续第七个月上扬。2020 年 12 月,该指数平均为 107.5 点,环比上升 2.2%。2020 年全年,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 97.9 点,创三年新高,较 2019 年上涨 3.1%,但低于 2011 年 131.9 点的峰值水平 25% 以上。
"2021 年最大的意外可能是通胀高于包括美联储在内的许多机构的预期。" 威尔逊称,目前的共识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物价会逐步有序地上涨,但比特币等资产价格的变动表明,市场开始认为,这种调整可能不会那么渐进或有序。
更甚者,美国 12 月 ISM 非制造业 PMI 数据公布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高,现报 1.0727%。
但也有人认为,2021 年通胀的概率并不大。目前工业品、农产品,包括商品上涨是疫情抑制所致," 疫情造成很多物品供不应求。"
在其看来,比特币大涨,人民币汇率大涨,主要是美国总统更替存在风险,加之疫情重新反弹,造成投资者恐慌,更看好中国以及比特币,包括日销品、紧缺品等。
不管怎样," 你要小心!因为,美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逾 1.0%,为 2020 年 3 月以来首次——美股下跌的导火索出现了。" 上述私募机构人士个人认为。其称,各种纸涨价、牛奶涨价。炒金龙鱼,某种意义上炒的就是通胀。他判断——通胀高点可能在 2022 年,届时通胀会导致 " 股债双杀 ",受益的则是房子、黄金等。
若是,通胀预期之下,2021 的现金该如何配置资产呢?
有相关 媒体 汇总 15 位经济学家 / 分析师的观点称,2021 首选配置资产是大宗与权益资产,一线房产在标配区间及以上,黄金、现金和债券在标配区间及以下。分析师总体看好 A 股市场 2021 年的投资机会,但是,2021 年经济增速、货币财政政策、疫苗投产、国际经贸局势等均较 2020 年发生较大变化,它们都是影响 A 股投资的重要变量。
权益市场方面,张瑜认为,寻找可配置的行业主要从物价回温、外需补库、内需结构回归三条宏观线索去找(事实上就量和价的角度);估值方面,由于 2021 年在去杠杆基调下流动性回落,A 股整体估值会回落,对于估值偏高的行业需要谨慎。
" 由于 2021 年疫情好转,防疫物资相关但与疫苗关系不大的个股,如口罩、呼吸机、医用手套等,以及‘宅经济’相关个股,如在线教育、小 家电 、零食等需谨慎配置。" 她说。
总体上,东兴证券分析师杨若木认为,2020 年市场经历 " 成长 - 消费 - 金融 - 周期 " 轮动,当下市场又重新面临周期行情是否还能持续的分歧。
周期行情开启:经济向好、盈利走强、大宗商品大涨与美元走弱兼备;周期行情结束:均处于牛市末期,后市往往由消费、成长接棒。
周期行情与经济基本面密切相关。周期行情出现于经济向好的时段,其所伴随的一些其他信号,无论是盈利走强还是大宗商品上涨,背后的本质上都是经济的走强,而美元的下行则通常来自于美联储流动性的释放,是经济走强的推手之一。
" 周期行情的结束则往往是通胀担忧加剧,政府收紧政策预期上升,进而导致市场担忧经济的下行。" 杨若木分析。
来源:经济观察报 欧阳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