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oud优刻得高性能计算EPC云服务助力武汉高校科研工作
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 科技 强国。”高校科研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培育基地。
在很多基础科学研究包括纳米材料、生物医药、气象、测绘、能源等领域,由于涉及到大量复杂的数据密集计算型任务,正面临着高性能计算HPC资源日益紧缺的问题。
围绕当下国内高校科研在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4月28日,在武汉大学信息中心主办、UCloud优刻得协办的“算无边界,研无止境“高校云HPC应用交流会上,来自武汉大学信息中心领导、上海超算中心副主任魏玉琪、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刘华坪、UCloud教育行业资深架构师赵瑾分别在会上进行了深度的交流探讨。
武汉大学信息中心领导孟学军在会议开场致辞中提到:“HPC是高校科研的必备平台,武汉大学作为国内双一流高校的代表,其理工科专业近些年对超算的需求十分旺盛,经过校方近五年的超算中心建设,目前支持的科研项目累计金额达2个多亿,支持发表的高端学术论文400多篇。接下来武汉大学将更加注重学校超算能力的对外输出,并与UCloud优刻得探讨共建HPC的云化能力。”
“启慧科研云”一站式 HPC 云平台
由于高校科研的超算中心HPC资源基本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如果自建或扩容超算中心又面临着:一次性投入成本高、交付周期长;硬件更新迭代速度快、建成即落后,灵活扩展性差;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导致闲置浪费;软硬件故障导致关键数据丢失或损坏;数据传输依赖硬盘、网盘、共享文件夹等低效手段的问题。
相比传统的自建超算中心,云计算具备海量资源、高性能算力、灵活配置与部署、数据安全等诸多优势,云超算正在成为HPC的主流发展趋势。对此,上海超算中心副主任魏玉琪也表示:“继远程网络、web portal、专用平台之后,云化也是正在探索的HPC新型使用方式之一,其弹性扩容、按需使用的特点,可以为教育与科研提供普惠型HPC算力,助力科研加速。而混合云模式的探索,也有可能成为超算中心能力补充的一种新选择。”
为了帮助高校教育行业加速新型跨学科科研人才培养、驱动科研敏捷创新, UCloud 优刻得于2020年在业内率先发布了具有弹性扩展、超强算力的“启慧科研云”解决方案,并以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计算产品“云极”E PC 为基础,辅以预置的数据协同组件和创新算法,给广大科研企业及高校构建基于公有云的“一站式”高性能计算平台。
高校通过控制台即可获得海量算力(包括CPU、GPU、异构芯片), “云极”E PC 完全不受IT资源供应限制和IT资源管理的约束。计算、存储、网络皆为高性能计算专属打造,原本科研项目数天的计算周期,可缩短至数小时完成。数据自动冗余、手动备份、回滚复原、安全访问等多种手段进一步确保高校科研的关键核心数据安全可控。
高校科研团队的 HPC 上云之路
某高校科研团队在从事新一代动力系统的研究时,经常需要对复杂的物理场(热、结构、流体、燃烧)进行模拟计算,HPC负载极为繁重。为此,该团队在本地陆续部署了一些计算资源,但是由于成员较多、工作较重,计算很快就达到了瓶颈。加上自配集群的维护工作繁重、缺乏专业IT团队支持,整个科研项目进度因此受阻。
使用UCloud优刻得提供的 “云极”E PC 云服务后,综合计算性能显著高于本地计算资源,将原来15天的计算缩短至短短3天。UCloud优刻得 “云极”E PC 的可视化操作系统,让该团队在学习成本为零的情况下,将项目在线迁移到云上,从此彻底摆脱IT管理的运维负担。弹性灵活的扩展能力也让该科研团队在应对科研高峰期时的突发计算任务时快速应对。
华中科技大学是UCloud优刻得服务的众多科研院校之一,副教授刘华坪对传统自建集群与基于UCloud 提供的HPC服务的区别上也深有体会:“传统自有集群规模小,无法响应突发的计算需求,且cpu的更新迭代快,维护成本较高;而基于UCloud提供的HPC服务,底层资源随时供应,计算资源不受限制,且计算性能优于现有集群;在使用方面,UCloud提供了可视化操作界面,降低了学习成本。”
多年来,UCloud优刻得深耕教育行业,对教育行业的用户需求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形成“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联合体,在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同时,深入理解和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凭借专业的云技术和快速响应的优质服务,UCloud优刻得深得高校科研领域用户的认可,目前“启慧科研云”已为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十几个高校提供安全可靠的 “云极”E PC 云服务。
未来UCloud优刻得将走进更多高校科研机构,助力高校科研打破计算资源瓶颈,加速科技研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