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大雨彻底让北京O2O项目裸泳去了
2016年的7月,正值炎炎夏日,太阳当空照。但从7月17日头伏开始,北京的气温就再也没有冲破35度,反倒是19日和20日的大雨,一下子把人带到深秋,顿感凉意。这不禁让人在感叹天气变冷,阵阵寒意带来的短暂的清醒的同时,也不禁觉得“烟花易冷,人事易分”。
从2013年开始炒作的火热的O2O 创业 项目在北京城已经难觅踪影了。作为创业者的天堂,创业者聚集的圣地,3W和车库创业咖啡门口倾盆大雨倾泻而下,匆忙的行人来不及抬头观瞻,甚至不会拿出 手机 拍一张在中关村创业大街门口微笑的合影。
O2O项目的PPT和策划书变成了 VR 和AI项目的PPT和策划书,创业者的年纪或更年轻,辍学创业甚至逐渐成为常态。也有勒紧裤腰带深怕久坐和不合理的饮食应酬培养出来的大肚腩自称为连续创业者的人。他们再次满怀自信,像朝拜一样,甚至像一个稚气未脱不会说假话的孩子一样,再次创业,微微笑去面对 投资 人。
李克强总理在喊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之后,依靠中国 互联网 的发展以及各种福利性质的创业知道政策的勾引之下,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捐肾”投入到未来会如何发展的创业大潮中。这些创业者甚至从来没有考虑到成功,甚至看到不会成功,但是觉得比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的状态好多了,不妨试试?
不妨试试,没有坏处。但在中国市场 经济 规律指导下的盲目性以及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并没有给中国的市场上带来什么正能量,哪怕那么一点点。
反而是,中国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文艺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形象却展现在一个中国的创业者身上。这确实是一件奇怪的事情。O2O项目的创业者们在2014年的时候表现得更加狂热,谁要是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甚至是北京随处一个角落喊一声自己是O2O项目的创业者,那感觉带来的自我满足(之所以说是自我满足,确实是几乎所有的O2O创业项目全部被打上了失败的标签)瞬间让自己公司的员工以及家人集体高潮。
当高潮褪去,一切恢复平淡之后,失去关注和投资的创业者们不得不关门停业,再另谋出路。而中关村永远是铁打的营盘,无情地接待新来的青春年少的创业者和老成持重的连续创业者们,顺带送走曾经纵横捭阖,今日落魄只能扫地出门的失败者们。创业项目也从原来的O2O变成了如今的VR(虚拟现实)和AI(人工智能)。
所以,在现在就十分有必要分析为什么O2O项目在今天基本上消失殆尽了呢?
首先,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不把钱砸进O2O项目去了,唯恐避之不及。O2O就是一个吸金的大坑,太费钱了。
再者,O2O创业项目更多的是服务业,服务业需要有一个相对较长,且服务链极不稳定的特点,再加上O2O创业者一直提到的闭环迟迟未能实现。O2O只不过是传统行业增加了线上渠道,或者是通过线上渠道增加便利性,而并非是取代线下业务本身。众多的O2O创业项目连基础的线下业务都做不好,这是根本,那么倒闭就不奇怪了。
第三点,创业项目太多太杂,最后的投资BP甚至变成了PPT大赛,早已经失去去了创业者该有的理智,投资者该有的冷静。整个市场太浮躁了。当资本寒冬的到来的时候,整个O2O创业市场一片沉寂。但是因为投资方很难从O2O项目获益,而且需要所以乘早撤资为好,投资其他利润回报率更高的公司来获得利润补偿。
第四方面的原因是创业者盲目跟风,一味烧钱。“O2O是挺大的一个词,比‘移动互联网’还要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 商业 模式几乎能把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创业公司都包括进去。每个人花100块,乘以总人口14亿都是天文数字。”但关键是靠价格诱惑没有真正培养起来重视用户,再加上很多需求都是伪需求。最明白创业者的是用户,但是创业者还是不明白如何让用户对他们的品牌认可,对其忠诚。甚至创业者还没弄明白,就已经断了资金链死翘翘了。
再说了,目前的O2O项目都已经“退市”,取而代之的是比较新兴的朝阳产业,人工智能和VR产业等等,劳动回报率还不错。
一旦一个行业发展趋于平稳,开始成为“传统”行业,那么劳动回报率就会开始显著降低了,此时就不是把蛋糕做大的问题,而是如何分蛋糕的问题,所以此时资本回报率开始越来越高,劳动回报率开始越来越低。O2O创业项目没有来得及分蛋糕,就把做大的蛋糕喂狗了。“流量红利已经没有了,买流量的成本越来越大。做2C生意,竞争对手是BAT这样的大流量平台,比不过。但是如果2B从供应链做,资本方还是相信用互联网的手段效率会更高。
互联网毫无疑问是一种工具,它本身只是信息的交互,它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助力,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连接和分发的作用,并提高了实体经济的效率,正如1后面的0一样,无论有多少0,前面的1才是最核心的。互联网本身不生产实物,互联网也没办法把一个乘客从甲地直接瞬移到乙地,这些都需要实体经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走低,O2O创业项目的低迷也在所难免。
换句话说,从今年三月份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对战韩国李世石九段并以4:1取胜就吹响了下一轮创业创新热潮的号角。O2O项目的集体走向失败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事到如今,也只有亿欧网还在坚持着对O2O创业融资案例的孜孜不倦的报道,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来源:iDoNews专栏 作者:朱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