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备案登记或开启,行业再迎洗牌和监管拐点
近日,有消息称 网贷 平台的备案工作有望于2018年1季度实质性启动,苦候多时,网贷行业总算迎来了合规“毕业证”,以此为界,行业或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从集中密集整顿的非常态步入持续受监管的常态化经营之中。
对于能够顺利备案的平台而言,可以好好庆祝一下了,问题是,必然有大量的平台不能在此次整改中毕业,它们的出路在哪里呢?
备案如何由合规“先决门槛”变成整改“毕业证书”?
备案登记是网贷平台合规经营的必不可少的步骤,不过早期只是合规的准入性门槛之一,而非当前的“毕业证书”,成了完全合规的标志。
在2016年8月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中,明确要求:
拟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于10个工作日以内携带有关材料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 金融 监管部门备案登记。
可见,监管备案只是平台合规之路的起点而已,备案之后才是获取电信业务增值许可证、进行银行存管对接等合规事宜。
所以,《暂行办法》中也明确规定“备案登记不构成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经营能力、合规程度、资信状况的认可和评价”。但事实上,由于很多平台在《暂行办法》出台之前便已获取了增值业务许可证、也上线了银行存管,监管备案反倒成为后置事项。此外,由于备案登记的迟迟没有落地,在市场和 投资 者看来,备案便成为平台合规与否的最关键的那个门槛,某种程度上甚至演变成为平台整改合规后的“毕业证书”。
在这样的市场预期下,使得监管层面也不得不对备案一事谨慎对待,毕竟,当前很多平台只是在银行存管等重要门槛上达标,但就业务细节层面来看基本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距离全面合规仍有差距。若过早开展备案,被投资者视作合规的背书,后续发生风险隐患便不好收场。
不过,随着集中整改延期后最终时限的加速到来,适时重启备案登记工作也在预料之中,总要给市场和行业一个交代。
网贷平台先上车再补票,没票怎么办?
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未获得备案登记的平台是不能开展网络信息中介业务的,即不具备营业资格,而事实上,当前监管层面尚未开展备案登记工作,但并未妨碍平台的正常运营。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行业集中整改这一特殊时期的“无证上岗”,先上车再补票。
问题来了,若整改期结束,平台还没有票咋办?难道要赶下车吗?
是的,肯定要赶下车了。银行存管的门槛已经注定让行业内多半的平台中途下车,网贷备案的门槛再增加一些下车的平台有何不可?
毕竟,在小额普惠的行业框架下,随着监管对“畸高利率”的整治,平台已经很难用资产端的高利率去覆盖高风险,意味着,在投资者端出现理财产品逾期甚至不良损失将逐步成为行业常态。
届时,网贷理财的高风险特征开始显现,将逐步演变成为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小众投资者的选择品,哪里还需要上百家平台提供资产供给呢?
所以,在此提醒各位从业者,合规与否,自己心里最清楚。与其抱有侥幸心理,不如先把后路想好,如果没能备案登记,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用于清退投资者资金?平台自身又该如何转型?
半年前,后路还有,那便是砍掉理财端专心做现金贷,也是一片蓝海。但半年后,现金贷也会迎来强监管,又要转到哪里去呢?还是提前筹划为好。
备案之后,行业或迎来监管拐点
对那些有幸拿到监管备案的平台,要先说声恭喜了。对网贷行业而言,备案登记工作的完成可视作一个重要的监管拐点,以此为界,网贷平台由“整改对象”变为“监管对象”,有着实质性的不同。
对平台而言,身份转换的最大好处便是获得了清白之身,不必再带着“整改”的镣铐跳舞,重新迎来常态化经常的新阶段。同时,备案本身也将刷掉一批平台,届时行业内从业机构数量急剧下降,行业本身趋于良性发展,能留下的都是受益者。
至于监管是否会放松的问题,由于网贷行业涉及到公众资金,所以备案后也难有实质性的监管放松。不过,在监管形式上也会发生重要变化,从目前这种短期高压密集的整顿式监管变成一种审慎监管框架下的常态化监管,一切步入正轨。
【来源:钛 媒体 作者: 薛洪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