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又一个大胆的“超级预言”
制造业是中国实体 经济 的根基,但缺乏享有盛誉的制造业品牌又是中国经济的致命弱点,如果有谁能重塑中国制造业,其意义与价值甚至超过阿里巴巴过去对零售行业的重塑。
而 马云 敏锐的捕捉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对升级中国制造产业的机会与意义,或许,这才是其对 " 新制造 " 倾注格外热情的核心原因吧。
作 者:刘学辉
图 片:视觉中国
来 源:砺石 商业 评论(ID:libusiness)
近日, " 新制造 " 突然成为商业界极为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这个话题源于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于 2018 年 9 月 19 日,在 "2018 年杭州 • 云栖大会 " 上发表的《从新零售到新制造》演讲,在这次演讲中,马云系统阐释了其对于 " 新制造 " 的思考。
马云表示," 新制造 " 将很快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制造业带来席卷性的威胁和席卷性的机会,所有的制造行业所面临的痛苦将远远超出想象,同时 " 新制造 " 也将为洞察到这一趋势的企业带来新机遇。
那么什么才是 " 新制造 " 呢?
马云在演讲中如此定义新制造的标准," 是不是按需定制?是不是个性化?是不是智能化?"
马云认为未来 90% 以上的机器设备都将植入芯片,万物都将实现联网,也就是产业界所讲的物联网,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简称 IoT。在 IoT 时代,联网的生产设备将创造出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将成为制造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借助大数据,企业原来的 B2C 的制造模式将会彻底走向 C2B 的改造,也就是按需定制。
工业时代的流水线以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为目的,而数据时代则是在流水线上实现个性化生产。
关于新制造,马云另外一个重要判断是 " 新制造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新制造的竞争力将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在于制造背后的创造思想、体验、感受以及服务能力。"
关于这一点,笔者比较有感触,在马云云栖大会发表《从新零售到新制造》演讲的第二天,笔者在西安参观了万科公司的物业、教育与医疗等新业务,并与万科董事长郁亮就这些业务布局进行了深入交流。
万科是中国最优秀的房地产企业,其公司主业也可以理解为住宅领域的生产制造业务,郁亮解释称,万科的物业、教育与医疗等业务,本质上是围绕住宅主业的服务业务,这些服务的核心是为提升万科业主的居住体验,它们都是万科住宅产品差异化竞争力的组成部分。
万科 " 住宅 + 服务 " 的模式,与马云 " 新制造 " 概念中倡导的 " 制造与服务融合 " 的理念不谋而合。
" 新制造 " 概念并非在本次云栖大会上第一次被提出,在两年前的云栖大会上,马云就曾对外宣布了阿里巴巴集团 " 新零售、新制造、新 金融 、新技术与新能源 " 的 " 五新 " 战略 ,马云预测未来 30 年,这五个新将会方方面面的,对各行各业发动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在 2016 年云栖大会提出 " 五新 " 战略后,阿里巴巴集团率先在 " 新零售 " 领域发力,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模式引领了一场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的商业革命,深刻改变了品牌商和传统零售业,并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价值。当时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 " 新零售 " 的布局上,马云关于 " 新制造 " 的提法并未引起外界过多关注。
但在之后的 2017 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2018 年首届智能博览会与 2018 年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云又屡屡宣扬 " 新制造 " 的概念,强调 未来的制造业一定是 "Made in Internet",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
作为中国最具商业洞见的企业家,马云为什么对 " 新制造 " 倾注格外的热情,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思考。
笔者曾读过《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作者黄铁鹰先生写过的一篇文章《移民的尴尬》,黄铁鹰先生现定居在澳大利亚,其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他在澳洲职业学校读海洋技师课时的一个经历。
一个澳洲同学,买了一辆中国生产的皮卡车,黄铁鹰先生问他," 这车怎么样?"
澳洲同学说," 不错。主要是便宜,差不多是丰田价钱的一半。"
澳洲同学看黄铁鹰先生开一辆日本车,问他:" 你怎么不买中国车?"
黄铁鹰先生说," 我不太相信中国车的质量。"
澳洲同学笑着指着黄铁鹰说," 哈哈,你这个中国人也不相信中国产品质量?"
黄铁鹰先生有点尴尬地说:" 有些中国产品质量可以,有些我不太放心。"
笔者能猜到,黄铁鹰先生文章中提到澳洲同学购买的中国 汽车 品牌应该就是长城汽车,长城汽车最早凭借皮卡车起家,在海外市场颇具口碑。黄铁鹰先生的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他的尴尬其实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尴尬。
虽然近些年中国 互联网 产业迅速发展,但在实体经济中却极度缺乏优秀的制造业品牌,各行各业的领导品牌多由海外企业占据。
例如,汽车领域大家青睐的多是宝马、奔驰、大众、通用、福特、丰田与本田等海外品牌,日化领域大家多选择宝洁与联合利华,食品饮料领域也由雀巢、达能与玛氏等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 但发达的制造业才是一个大国经济的根基。
前不久,笔者在互联网产业与金融产业都不算发达的德国考察,其发达的汽车、机械等传统制造产业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地居民都对宝马、奔驰、大众、博世与西门子等制造企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些企业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当地社区的居民就业,提升了国民的整体收入与社会福利,政府还把实体产业贡献的税收源源不断的投入到当地的自然环境改善中去,奠定了德国经济与社会繁荣的基础。
而中国一向引以为傲的互联网产业,除了沉淀下 BAT 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创造了较大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的企业,其他大多数互联网企业消耗了数以千亿计的资金在一场场补贴大战,挤占、浪费了大量本该投入到实体产业的资金与资源,最终只让少部分人攫取了大量财富。
马云非常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虽然对传统线下渠道进行了一次革命,把消费者的交易行为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但是交易中的大量品类都是由海外品牌主导。
中国迫切需要拥有 苹果 、强生、宝洁、IBM、通用、福特、波音、丰田、本田、日产、索尼、松下、大众、宝马、奔驰与西门子等这样伟大的制造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可以为社会解决大量就业,贡献税收,也可以刺激上游供应商的产品与技术升级,带动产业整体进步,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可信赖的优质产品,创造出巨大的产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在完成对零售领域的重塑以后,随着 IOT 时代的到来,马云看到了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让中国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 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与新能源 " 的 " 五新 " 战略,是马云为阿里巴巴设定的未来 30 年的战略,这将支撑起阿里巴巴较长一段时间的持续发展。
如果说 " 新零售 " 是阿里巴巴集团当前的战略重点,那么 " 新制造 " 是马云的下一个理想,这也完全符合马云为阿里巴巴设定的 "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 的使命。
马云在《从新零售到新制造》演讲最后讲到, " 我们提出新制造,不是阿里巴巴要进军制造业,而是要帮助制造业进行改革和进行变革。"
目前,阿里巴巴集团已经在帮助制造业进行变革领域进行了较多尝试,其中 2013 年阿里巴巴旗下 1688 事业部推出的淘工厂平台就是一个重要代表。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淘宝主为代表的商家越来越出现个性化、多品种、与小批量的采购需求,这导致其普遍面临找工厂难、试单难、翻单难与新款开发难等诸多问题;而与此同时,很多生产工厂因为过去依赖的外贸订单大幅萎缩,而出现大量的产能闲置与资源浪费。
淘工厂平台就是阿里巴巴为解决这种问题而搭建的电商卖家与优质工厂之间的桥梁。入驻淘工厂平台的工厂需要上传其在制造、设计与产能等方面的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可以精准地将工厂产能对接给有相应需求的买家。
这一方面解决了淘宝卖家找工厂难的问题,另外让工厂不用再为生产订单发愁,以前依赖利润微薄的外贸大单,现在每年不用再耗费精力去寻找外贸客户,只依靠接淘工厂平台的定制小单、快翻单和追单,也能把生产排期安排得满满当当。
同时,生产工厂借助淘工厂平台上的商家数据可以预测商家的预期销量,灵活调节工厂产能,在生产上实现从 C 端到 B 端的 " 按需定制 " 模式,完成从规模化生产向柔性生产的转变。
目前,淘工厂平台已经帮超过 3 万家优质工厂借助大数据实现精准匹配,让这些工厂获得精准的客户资源,减少因为供需不匹配造成的产能和资源浪费。
除了淘工厂平台,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云才是阿里巴巴集团践行 " 新制造 " 战略的主力军。
苏州协鑫光伏 科技 有限公司,是阿里云在 2016 年 8 月的第一个制造业客户,双方约定,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打造协鑫光伏切片智能工厂。阿里云入驻协鑫光伏的第一步就是将车间所有端口数据标准化,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所有关联参数进行学习计算,精准分析出与良品率最相关的 60 个关键参数,然后搭建参数曲线,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控制变量,进而达成提高良品率的目标。
最终经过 6 个月的努力,阿里云帮助协鑫光伏试点车间实现了 1% 的良品率提升,相当于每年可以为协鑫光伏节省上亿元生产成本。
在协鑫光伏之后,阿里云又开发了中策橡胶、天合光能、正泰新能源、攀钢集团等数十个工业细分领域的用户。其中,在中策橡胶,阿里云帮助它提升了 5% 的混炼胶合格率;在天合光能,阿里云帮助它将 A 品率提升了 7%。
2017 年 3 月,阿里云先是正式发布了 ET 工业大脑,在阿里云定位中,ET 工业大脑就是通过工厂原有设备的传感器,辅之以智能算法和阿里云强大的计算能力,让企业的设备和机器能够感知、传递和自我诊断问题,从而达到提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由于 ET 工业大脑帮助多个客户在生产品质与效率上 1%、5%、7% 的提升案例,坚定了阿里云将 ET 工业大脑全面开放、将成功案例规模化复制的决心。
2018 年 8 月 1 日,阿里云正式发布了 ET 工业大脑开放平台,基于该平台,制造业合作伙伴可以轻松实现生产线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建模,并快速构建自己的智能分析应用。
阿里云 ET 工业大脑的最终目标是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嫁接到制造企业的生产线,帮助这些制造企业实现生产流、数据流与控制流的协同,提升产线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以自主可控的路径实现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
未来三年,阿里云计划将面向工业制造领域招募上千家合作伙伴,从而实现智能制造成功案例的规模化复制,加速推进中国制造业由传统制造向 " 新制造 " 的转型。
制造业是中国实体经济的根基,但缺乏享有盛誉的制造品牌又是中国经济的致命弱点 ,如果谁能重塑中国制造业,其意义与价值甚至超过阿里巴巴过去对零售行业的重塑。
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较深的积累,是目前中国相对海外其他国家的比价优势,这些技术与制造的融合,给了中国制造业企业赶超海外品牌的全新机会,也给了中国经济借助制造业升级实现二次腾飞的可能。
马云敏锐的捕捉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升级中国制造产业的机会与意义,我想,这才是其对 " 新制造 " 倾注格外热情的核心原因吧。
中国目前并不缺少流通领域的创新,但迫切需要在各个领域涌现更多伟大的制造品牌,对于阿里巴巴集团的 " 新制造 " 战略,我们无法预测其最终结局,但充满期待。
来源:正和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