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标准与方法,破解央企采购及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难题
作者:用友网络 曾明明
供应链强则产业强,全球已进入供应链竞争时代!供应链已经从一个降低成本的引擎,转变为提供卓越客户体验和竞争优势的核心。在数字 经济 与技术发展的驱动下,中国在国际产业格局中的地位稳步提升,传统供应链正在向数字化供应链变革跃迁,带动了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和模式创新。
国资央企层面,国务院国资委从2015年开始持续开展的“中央企业采购管理提升对标”活动,将采购信息平台建设、集成协同、网上采购、电商化采购、电子招标、大数据分析及应用等纳入对标指标,极大地促进了以国资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的采购数字化和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工作。
但是很多企业对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如何开展,企业自身的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达到何种程度,还需要往哪个方向推进等,存在很多疑虑,急需要一套评价框架。采购与供应链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框架,就是帮助企业找到自身的采购与供应链数字化到底位于何处,还有哪些不足,应该从哪里改进等问题的答案。
用友作为全球领先的企业云服务与软件提供商,为大中型、终端企业、以及整个产业链提供了完整的供应链服务,实现供应链整体的平稳运行,并且使供应链的总成本逐步降低,提升企业以及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本期,用友“央企数智化转型”课程将解密供应链数字化的密码,以及如何开展供应链数字化评估。助力国有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成就世界一流!
差异化策略重塑供 应链 数字化水平
人类在经历了蒸汽机时代的工业1.0、电气化时代的工业2.0、信息化时代的工业3.0后,已经进入了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工业4.0时代,也就是智能制造时代,整个社会正式迈入数字时代。
在工业4.0时代,如何构筑数字化供应链和数字化生态,实现产品、客户、供应链和运营的互联互通,成为所有企业必须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工业4.0的推进,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不断加剧。在供应端,不确定性表现在全球的供应不断加速,产品制造方式发生变化,竞争无处不在,新材料技术如3D打印等发展加速。
而在需求端,不确定性则涉及行业界限逐渐模糊,客户服务期望不断提高,对生产和客户间信息透明度要求不断,大规模定制需求逐渐形成等。
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性,企业需要通过提升供应链数字化水平,明确在质量、成本、速度、创新、敏捷、服务等方面差异化因素,并展开竞争,继而将这种差异化应用于供应链的所有节点。
数字化供应链是将供应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和供应商连接起来,利用贯穿需求到供应的全价值链信息来提升透明度和效率,利用数据和数字化技术的力量,通过实现协同计划与执行控制,在成本、客户满意度方面达成卓越,创造竞争优势并抓住商机。
因此,数字化供应链以业务/技术融合、数据与分析、协同与发展为基础,围绕信息流、物流、财务流创造最大的透明度,可有效助力企业提升端到端可视化,以及协同计划与执行控制。
在数字化经济时代,企业要提高数字化供应链塑造水平,就必须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如何做到供应链的可视化,如何控制供应链的可变性,如何处理数字化经济时代大规模的订单,以及如何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等,正是企业数字化供应链评估的目标和维度。
数字化供应链 评估 框架破解数字化供应链难题
在以往的项目实施中,我们发现,企业在数字化供应链的研发、计划、采购、生产、交付、销售与售后等不同环节的管理中都会遇到各种难题。
在研发上不得不面对研发与制造衔接低效,工艺理念不统一导致的产品工艺复杂,存在大量数据但难以转化为价值等问题。
计划是将供应商端到端拉通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面临的挑战包括预测准确率低,计划系统数据一致性差,缺失产供销协同计划体系,存在多个计划版本,难以达成预期等。
采购上,供应基础/供应商结构不合理,对供应商管理有待加强,与供应商未实现协同等;生产上面临预防性维护低效,设备意外故障导致计划外停机,质量问题多发,生产成本高等挑战;在交付上物流网络缺乏敏捷性,物流成本高,仓储布局不合理,与第三方物流公司未实现协同等;在销售与售后方面,客户洞察数据缺失,缺乏战略定价机制,对销售/市场执行状况及合规缺乏可视化等。
数字化供应链的评估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从流程着手,明确流程有没有其存在信息孤岛,供给与需求是否匹配,是否实现端到端的供应链可视化,以及如何从信息化、数字化的角度支撑供应链管理。
二是企业需要明确数字化供应链现状以及重点改进的领域,并将提升数字化供应链水平作为重要的改善抓手,促进股东价值增长。
用友提出数字化供应链框架,该框架拥有三大特点:
一是标准化,基于SCOR框架,涵盖供应链的各个功能模块,基于丰富的项目经验和特定行业情况整理而成。其中,SCOR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是由国际供应链理事会开发和维护的流程参考模型,是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标准诊断工具。
二是全面快速,除业务/技术融合外,加入数据与分析、协同发展等内容,可助力企业全面提升供应链水平,快速全面评估客户的供应链状况,并确定改进机会以获取价值。
三是客户定制,基于客户需求和所在行业情况等,可选择全部或者部分评估项目。
两个阶段六个步骤顺利推进 数字化供应链评估
用友开展的数字化供应链评估分为数字化供应链诊断、供应链规划两个阶段、六个主要步骤。
在数字化供应链诊断阶段可通过现状评估、差距分析和确定改善项目三个主要步骤实施,可基于客户需要,针对性的开展专题项目。
其中现状评估包括定性评估,针对供应链管理核心业务流程进行快速梳理,对业务流程进行评估,涵盖从跟随者到领导者四个层次。
差距分析则是对目标值与现状之间的差距进行可视化,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基于行业竞争对手对标结果,明确与行业标杆的差距。基于以往的项目案例,明确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而第三步确定改善项目则是确定改善方向,明确供应链改善流程和要点,包含管理与系统改进点及改善方向。
在供应链规划阶段,在涵盖了详细调研、路线图、项目实施三个步骤。其中,详细调研阶段是基于改善目标,确定未来调研的方向,包括要调研流程、技术、应用、系统,最终会形成一个融合诊断的报告。在与管理层沟通后,转变为未来管理的变革的一个抓手。
基于调研结果,评估出来改善优先级,基于改善流程的实施效果与实施难度,明确改善流程的优先等级,制定路线图。
最终会通过一个具体项目的实施,把每一个供应链变革专题都落地到业务流程与系统。
那么,如何推进供应链数字化评估呢?
首先通过对企业计划、采购、交付各项目的成熟度(四个等级)进行评估,寻找改进机会和发展方向。
其次,数字化供应链评估结果可通过雷达图的形式,展示出企业业务、技术的目前与目标成熟度对比,以及目前业务和技术的成熟度对比。基于对比结果,企业需要明确重点改进的领域与项目。
第三,对于需要重点改进的领域与项目,将对3级流程的评估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对于需要重点改进的领域与项目,将明确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向。
以一家企业数字化供应链的评估过程为例。基于数字化供应链框架,通过工作访谈、现场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约定范围进行评估。
评估结束后,对评估的结果进行阐述,如涉及到评估约定范围以外的内容,评估报告仍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但不专门就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阐述。
在重要场景的评估上,会为用户提供具体的建议。如基于需求计划差距分析,明确问题解决方向,即建立产供销协同计划体系,优化预测与需求计划流程。
基于销售与运营计划差距分析,明确问题解决方向,即建立产供销协同计划体系,构建所需的支撑系统,实现产供销协同一致;基于库存计划差距分析,明确问题解决方向,即导入结构化库存计划常用的分析与决策方法,即从客户需求管理入手,优化制造策略及成品/半成品库存计划、采购策略及原材料库存计划;需求计划、销售与运营计划、库存计划解决方向总结建立产供销协同计划体系,导入分析和决策方法,并构建所需的支撑系统,实现产供销协同计划协调一致。
又如在制造企业数字化供应链评估中,涵盖客户需求管理、制造策略与产能规划、采购策略与供应风险管控、库存计划与控制、主生产计划与生产排程等流程,建议用户如何根据新产品所处的研发阶段,对新产品进行预测管理?如何精细管控生产全过程?采用何种制造策略平衡制造成本、库存成本和准时交货率?采用何种采购策略平衡库存成本与由采购引发的操作成本与库存成本?如何确定合理的库存结构?客户服务水平(准时交货率)目标达成情况如何?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企业数字化战略思维和数字化意识不断增强,共同推动了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面对新形势下供应链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强力冲击,在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如何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和持续防御供应链风险,将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用友BIP敏捷供应链将采购、生产、销售、库存、服务等活动紧密衔接在一起,提供完整供应链服务,实现企业内部产供销、业财税一体化。通过社会化协同,将上游与下游企业涉及的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等企业间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形成一体化运作。通过开放的生态融合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完善的供应链服务,从而不断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实现敏捷供应、高效协同。助力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