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舟火了,普通人能靠 AI 月入过万吗?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李一舟火了,普通人能靠 AI 月入过万吗?

在如今的中文 互联网 上,随意进入一个 社交 媒体 平台,你很容易被类似的 "AI 搞钱生意 " 所吸引。"AIGC 零成本赚钱 ""AI 公众号从入门到变现 "" 用 AI 写小说,月入过万不是梦 "...... 在 AI 圈类似的造富故事也不在少数,比如近期因 Sora 而爆火的 自媒体 博主李一舟,被网友戏称为「中美两大 AI 巨头之一」,与 OpenAI 创始人平起平坐。 在全网起底李一舟的舆论风暴下,「硅基研究室」发现,李一舟 AI 课已在视频号、抖音下架。

李一舟火了,普通人能靠 AI 月入过万吗? 图源:网络

从热闹的 创业 圈到每一个关注 科技 变化的普通人,AI 正在成为一项新的搞钱工具。 普通人能够靠 AI 逆袭吗?真的能替代主业,实现博主们口中的造富梦吗?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带着好奇我们先是统计了一些当下媒体报道中能实现 " 搞钱梦 " 的生意。先不用说李一舟通过卖课三年内赚了 1.75 亿元,还有的也靠着 AI 绘画、AI 销售、AI 服务等实现了人生逆袭。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梳理了当下的 AI 搞钱路数,和其中的一些有着类似 AI 造富梦的「普通搞钱人」聊了聊,发现 AI 搞钱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体验,有的人一开始就奔着搞钱而去,现在却只能赚回课程费, 有的人一开始只是想学记技能,但没想到却让 AI 成为了一个副业。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谓的「普通人」指的是,区别于有着高技术背景且对 AI 工具有着几年深度学习的用户,我们所选取的案例对象大多是轻度或中度的 AI 工具使用者,且大多数的人还在持续学习中。

在了解的过程中,让我们感触最大的有二: 一是普通人靠 AI 赚钱是一门利用信息差和时间差的生意,没有任何新意,长期来看注定不可持续。二是,普通人拥抱 AI 既是一种被动内卷、害怕落后的焦虑,但也有一种主动拥抱趋势的乐观。

如果你与我们一样也是上述语境下的「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借此文了解 AI 对生活的改变,同时也可以用来创业或避坑。毕竟谁都不想成为被割的韭菜。

01 AI 卖课:大 V 吃肉,普通人喝汤

作为一项传统古老的生意,如果说电商的尽头是直播带货,那么 AI 搞钱的尽头也许是卖课,过去几天内因卖课火遍全网的李一舟无疑也印证了这一点。去年 4 月,因 ChatGPT 爆火当时也引发了一轮热潮,流传网络的一则 ChatGPT 培训课收入统计表列举了部分大 V 的「造富传奇」。比如,有的大 V 靠着一门课 279 元,17 天招了 10000 人,赚了 279 万元。

李一舟火了,普通人能靠 AI 月入过万吗? 大 V 靠 ChatGPT 培训课的收入预估,图源:网络

此前根据「红星资本局」的调查,在这张图中,知识星球中排名前 4 的培训课,除去平台扣除的手续费,按最低 100 万元来算,企业主拿到的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做培训课的已经赚了几百万 " 的说法也不夸张。「硅基研究室」了解到,除了知识星球外,还有小报童等平台,目前也成了 AI 搞钱人奔赴的社区。

那么,普通人能够靠 AI 卖课逆袭吗?

Andy 是一位线下内容社区从业者,从去年 ChatGPT 爆火开始,他就一直关注 AI 的最新进展,由于接触早,同时加入很多社群进行学习,Andy 先于身边的很多人能灵活地使用海内外热门的 AI 工具,很多同事和朋友也开始向他请教一系列的 AI 问题,这让他萌生了卖课的想法。" 一开始不是奔着赚钱去的,只是想要做些 AI 知识的科普 "。Andy 说。

很快,Andy 就和此前 AI 社区中的一位好友组成了「卖课搭子」,在去年 7 月先是推出了第一期的 AI 入门课程,面向对 AI 感兴趣的本地小白,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了基本的知识科普、账号注册以及工具的使用等。据 Andy 的观察,当时市面上类似的课程已经很多,且不乏一些大 V,因此 Andy 和合伙人想到是的用「小班化赚口碑」,以「线下 + 线下」的形式,做本地 AI 小白的生意。第一期课程结束后,Andy 就拿到了可观的收入,且由于服务好,第一期课程结束后,由于口碑好,入门课后续还开了三期。

Andy 后来复盘自己早期变现经历,一方面是由于他本身有社区人脉与运营的资源与经验,另一方面就是「小班化」保证了交付结果,赚了口碑。

但到了现在,Andy 已经终止了卖课生意,原因在于一是市面上类似的课程已经越来越多,Andy 的本地小班模式也开始被模仿。二是,在 Andy 看来,AI 卖课本质上还是一门渠道和 IP 生意,头部喝汤,尾部喝汤。

一位从事电商卖课的运营人员 Echo 告诉「硅基研究室」,如果硬要排序,决定成交额的因素,除去投放, IP 自身的 营销 能力 + 状态>内容>运营。 " 有的人就是能说到你的痛点,用话术引起你的焦虑。"

而为焦虑付费本身就是知识付费的底层逻辑。随着未来 AI 的发展,类似的 AI 卖课热潮也会持续。Andy 说,普通人如果想要做 AI 卖课,首先需要接受一个基本常识: 风口已经过去了,赚大钱的也是少数。 如果还是想要尝试,一是对自己项目的交付结果负责,二是尽可能地找准自己的长处,比如去尽可能地提纯自己的用户。三是,渠道上,选择合适自己的内容创作平台。

02 AI 绘图:变现可行,但时刻焦虑

另一个被普通人纳入「AI 搞钱路子」的典型案例就是 AI 绘图。

社交媒体不缺 AI 绘图搞钱博主,图源:小红书

海内外头部大厂和创业者在文生图模型上互相开战,但对距离战场遥远的普通人而言,利用 AI 绘图搞钱的方式也非常原始,「硅基研究室」总结发现,其实主要有五种:

一是,在社交媒体或平台,批量售卖产品,比如电脑壁纸、海报、数字藏品、表情包等。以 AI 壁纸为例,「硅基研究室」观察发现,单价在 2-10 元内(通常以壁纸包形式,包含 2-4 张壁纸),还有则是以年度会员形式付费,单价一般在都不超过 60 元。

二是,通过社交媒体引流,接广告商单;

三是,接定制项目,有大小之分,既有和品牌商合作,有的项目高达五位数,也有做各类的 AI 设计,价格根据具体项目而定。

四是,衍生业务,卖实体产品,如 手机 壳、文创产品等。

五是,收徒卖课。(没错,宇宙的尽头是卖课)

非设计专业出身的阿满在裸辞 GAP 期间,开始尝试做 AI 绘画生意。她形容自己一开始就是奔着「赚生活费去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花了 299 元报名了自己关注的一个 AI 设计师的课程后,阿满开始了自己的「搞钱」路子。

她先是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开设账号,大号主打「国风 AI 画手」人设,每日都会分享自己的 AI 绘图作品,小号则是分享自己的 AI 绘图过程,分享 prompt 以及各类后期工具。" 大号负责售卖作品,小号负责收徒 "。阿满告诉「硅基研究室」,2 个月时间,阿满两个账号加起来的粉丝数已过万。

由于风格的差异化,阿满就接到了不少商单,其中既包括一些国内 AI 绘画平台的邀约,还有就是与参与一些品牌的 AI 绘图合作。阿满认为,现在很多品牌方也对 AI 制图的态度很开放,只要风格合适,价格还是非常可观的。但尽管并不缺需求,这些定制化项目对她的审美、设计以及对专业工具的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便是 AI 制图,在改图和揣摩甲方需求上也要花费很大的沟通成本。" 而且 AI 工具进化太快了,必须要时刻跟进脚步,也很焦虑。" 阿满说。

在阿满所在的 AI 绘画社区里,她已经算是幸运者。很多和她一起参加课程,同时开始做账号的学员,有的是宝妈,有的是学生,也有大公司的管理层,很多人尝试后,因为没有时间,看不到 商业 化的可能,很快就放弃了。

"AI 绘画门槛不高,但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还要搞清楚自己要什么。" 阿满说。她身边很多半路出家的 AI 绘画师有的就是为了搞钱,所以会继续精进自己的工具使用能力,还有的只是为了快乐,将脑子中的想法用 AI 表达出来。

更多的 AI 绘画平台与社区也正在涌现,对一个普通人而言,至少不缺工具。除了国外的 Midjourney、DALL · E 3、Imagen 2、Stable Diffusion 外,国内目前绝大多数的 AIGC 企业都已配置了 AI 绘画功能。但也正因为工具多元,目前 AI 绘图的火热存在诸多待解争议,如版权、隐私等。

03 AI 小说:和 AI 吵架,从码字工到泥瓦匠

几个月前,还在想要通过 AI 小说搞钱的李米决定放弃这门副业生意,原因在于自己在写小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和 AI 吵架。

李米的故事与大众所熟悉的 AI 小说热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事实上,文本作为 AI 落地最早的媒介形式之一,早在 2016 年,日本有两支科研团队就曾将 AI 引入小说创作中,还拿着这个作品参加了「日本星新一奖」比赛,骗过了评委的眼睛。而在最近斩获芥川奖的 33 岁女作家九段理江,也自己曝出书中大约有 5% 的文字直接由 AI 生成,由此也再度引发了文学界和科技界的争论。

《东京同情塔》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未来, 主角是一位建筑师 图源:网路

AI 小说,能不能帮普通人搞钱?李米告诉「硅基研究室」,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参加部分平台举办的 AI 大赛,有直接的奖金。二是如果过去有网文写作的经验,可以将 AI 融入自身已有的工作流,提高效率。三是可以利用 AI 与图文结合,例如出版儿童绘本等。

由于李米在大学期间有过平台写文的经验,因此起初觉得上手 AI,融入已有的工作流不是什么难事,因此给自己了个「月入过万」的小目标, 但很快她发现,难的不是用 AI 写小说,而是「炼 AI」的过程。" 很多人觉得用 AI 写小说是一件自动化的事,但我大多数时间都在和它吵架。" 李米提到,「让生成的文字看起来不那么 AI」就是持续困扰她的问题。

首先,要确保咒语,也就是 prompt 足够精确有效,对应的内容才能符合预期。其次,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与 AI 对话和对内容生成的修改上。李米举例到,写好每章情节大纲后,她一般会同时生成 5-6 个版本,将能用的部分缝合在一起,补充细节。" 花费的时间也不比实际写文少。"

李米形容自己的 AI 小说工作, 从过去一个无情的「码字女工」,变成了一个「拆拆补补的瓦匠」, 实际收益比过去做底层作者高了一点,但距离「月入过万」还有很远的距离。

总结来看,如果想要靠 AI 小说赚钱,有优势的普通人有两类:一些本身具备技术背景的人,他们写出的 prompt 更精细。

比如,下图是一位在真格基金举办的 AI 小说大赛的获奖者的 prompt,创作者 Elfe 一位程序员,她在 prompt 直接用了表格,甚至写了一段代码。另一类可能是更熟悉网文爆文经验的成熟作者。阿满提到,身边有的成熟作者通过 AI 短剧出海,也有新的出路。

Elfe 的 Promp 记录,图源:真格基金

" 但大多数人还是走一步看一步 "。阿满说。

04 总结:普通人靠 AI 月入过万,是门玄学

尽管上文都是一些个体失败案例,但说实在的,这本身就是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真要靠 AI 实现所谓的财富自由,月入稳定的五位数,对更多的普通人而言,是坊间的传说,是人生的激励,但也是为焦虑埋单的前提。

普通人靠 AI 月入过万的机会有多大?最后我们将这个问题丢给了百度的文心一言和刚刚收获新融资的独角兽月之暗面的 Kimi Chat。

这是文心一言的回答,主打一个废话文学。

这是 Kimi Chat 的回答,给出的搞钱门路和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

当 AI 都开始「劝学 AI 理智」,普通人究竟靠 AI 赚钱真的是一条好出路吗?也欢迎读者们提供建议(或者搞钱路子也行)。

来源:硅基研究室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