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小朋友举牌引热议 360手机卫士:文案符合广告法
8月以来,10多个非洲小朋友,跟着画面外的拍摄者念着黑板上的词进行20秒以内举牌送祝福或打广告的视频,席卷了我们的朋友圈。
必须承认这个创意不可谓不新颖,一群有着黝黑的皮肤的可爱的孩子用奇怪的口音喊着合辙押韵的中国话,每一个都是吸引我们点击观看并分享的理由。360 手机 卫士作为首先发掘此类新颖形式并大胆加以运用的品牌,也着实在 社交 媒体 上火了一把,无论是在朋友圈还是在微博都获得了不俗的观看与分享成绩。
然而,这种低投入高回报的创新 营销 形式却在近日被推到了违法的风口浪尖。理由有二,一是违反《广告法》,二是打着公益的幌子敛财。
咱先说这广告法。
自2015年9月最严《广告法》实施以来,所有包含“最、第一、顶级”的极限用语都不应出现在在中国境内发生的 商业 广告活动之中。这类小视频虽然多由个人制作,但其极强的内容指向和引导作用确实足以成为一种为企业进行宣传的另类的广告形式。
既然这只是一种形式又何罪之有?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人扮九人”的电视台虚假医药广告被揭发之后,尚未看到有任何人把这事儿赖在电视广告这种形式上。一棒子打死,太武断,还是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诚然,有人说了“最强”这样的字眼,但还是有像360手机卫士这样奉公守法的企业,只宣传了其真实功能。
“ 360手机卫士, 游戏 免打扰,不坑队友放心团战,尽情开黑王者必备。”
再就是公益了。
有媒体采访到代理商表示,大部分的钱都归了拍摄者,并未像宣传中的说的那样“公益”。这事首先和违法一样,仍然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在淘宝上这样的卖家不止一家,个例并不能代表全部,以偏概全的确有失偏颇。更何况站在拍摄者所在的非洲大陆上,这样的行为的确便是一种善举,一种公益。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当看到有人为微薄报酬而竭尽全力时,你在想什么?其中,一位知友分享了他在埃塞俄比亚进行社会实践时的见闻,获得了高赞。
“虽然劳动力丰富,但失业率高达46%。当地人能找到一份工作是很不容易的。”
“这些工人的薪水虽然在当地不算低,但放在中国人眼里也很微薄的。他们同样的劳动,换来的报酬肯定不如国内的中国工人(注:其实也很合理)。”
此外,据店主朋友圈透露,非洲一个成年男子搬砖一天的工资也只有5块人民币报酬。一群不大的孩子,张嘴喊几句话,就能在人均GDP只有700美元的国家获得一定人民币的报酬。的确是要感谢这些拍摄者用自己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这些孩子改善了生活。如果这算得上是一种贫民救济活动,那其公益性质也应该是不容置疑的。
至于利用孩子、滥用肖像权这样的理由,光看就觉得确实有些圣母心态了,“灰色产业链”的帽子确实有些重。
法律的特征之一,便是滞后性,如果对待所有未在现有法规中的行为都一棒子打死,那何谈创新?像360手机卫士这样把内容控制在现有法律的体系之下,无疑是最可取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