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 100%!2025 年十大超级就业风口,出现了
2025 年,普通人的就业风口在哪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2025 年在就业上不可避免受到三股力量影响:一是,人工智能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岗位正在面临被取代;二是,高校毕业生人数屡破新高,比起十年前足足增长 3 倍之余,就业竞争愈发激烈;三是,外卖、快递、网约车三大传统就业蓄水池趋于饱和,人员吸纳见顶。
时代的潮水悄然转向,就业风向也已发生变化。
前瞻 经济 学人产业观察组通过整理国家近 3 年发布的人才规划重磅文件,以及结合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大数据、企业大数据、政策大数据等六大自研数据库梳理出的产业风口脉络, 发现一个比外卖、快递、网约车更大的就业蓄水池正在浮出水面 。
这个超级就业蓄水池就是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应用型人才。随着全国各地竞逐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呈指数级爆发。 到 2035 年,人才总需求将超过 3100 万人,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
尤其是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半数在百万级,将成为 2025 年最强就业风口。
01
新能源 汽车 :缺口 103 万
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凶猛,保有量激增。据国家发改委披露,2024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到 1100 万辆,五年间增长了近 1000%。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51% 以及车企纷纷加快出海步伐,2025 年新能源汽车强劲势头有望延续。
然而,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人才短缺现象愈发严重。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预计到 2025 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总量达到 120 万人,但人才缺口有 103 万人。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数据统计显示, 超百万的人才缺口中,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就占了 80%,相当于 82.4 万人,而目前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技能人员不足 10 万人 。
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和内部构造与燃油车截然不同,燃油车主要依靠内燃机驱动,维修的重点通常集中在发动机、变速箱和配气结构等机械部件;新能源车则采用电动机驱动,维修的重点则转向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等电气部件。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知识和技术壁垒,传统汽修工要转型修新能源车,有一定困难。更何况,当前很多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车企内部或电池供应商手中,进一步加剧了新能源汽修工的稀缺性。
从薪资来看,刚入门的新手维修工月薪约在 5K- 6K。拥有 1 - 2 年工作经验的熟练工月薪能达 8K - 12K,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月薪可达 15K 以上。
另外,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 " 新四化 " 趋势,还催生了大量跨学科人才需求,如车载系统研发岗位、算法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三电 " 研发岗位等。
02
低空经济:缺口 100 万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2024 年的热度比肩新能源车。在重磅政策的支持下,2025 年低空经济赛道将被继续催化。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24 年中国低空经济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5800 亿元,到 2035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 3.5 万亿元。其中,低空制造产业占整个低空经济产业的 88%,是低空经济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的爆发催生大量新岗位。在制造板块,从研发、制造到应用端,人才需求逐级增加。总体集成、动力系统、飞控系统、工艺制造、试飞人员、场景运营、飞行器维修等多个方向有较大需求,而在操作端和维护端,需求人员最多。
有关部门数据显示: 目前国内持无人机操控员执照仅 22.5 万人,行业缺口达 100 万;此外还有约 350 万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需求 。两者薪资待遇从八千元到两三万元不等。
03
人工智能:缺口 400 万
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演进,具身智能、类脑智能等多条技术路线快速发展,激发全球 科技 之变、产业之变、时代之变。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4 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达到 6964 亿元,五年复合增速超过 20%,行业呈爆发式增长。
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人才需求快增。据麦肯锡最新报告显示,到 2030 年,中国对 AI 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到 600 万,而人才缺口可能高达 400 万。其中,围绕算力、算法、数据等底座技术衍生对人才的急迫需求。
从具体岗位来看, 算法及研发岗位占比超过了 90% ,尤其是图像算法、视觉模型算法、语音模型、多模态模型算法、机器学习等岗位出现严重的人才短缺。而且这类岗位普遍薪酬较高, 本科毕业近三成月薪在 2 万元以上,硕博士则更高。对于部分要求工作经验在 5 年以上的岗位,月薪可高至 8 万元。
04
电力装备:缺口 909 万
在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 " 双碳 " 目标日趋紧迫的背景下,电力装备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到 2030 年将有 50% 的电力来自清洁能源;到 2050 年,这一数据将提升至 80%。
而智能电网、储能技术、新能源并网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电力装备人才提出巨量需求。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计到 2025 年,电力装备人才缺口有 909 万人。但目前我国新能源后备人才的培养速度却赶不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人才短缺与需求猛增之间的矛盾愈演愈恶。
其中,风电行业从业人员每年缺口在 3 到 4 万人, 尤其风电运维人才需求量最大,约为总需求量的 50% 以上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 2025 年,仅直接从业人员需求就将达到 55.7 万至 66.8 万人;另外,按照规划,2025 年氢能汽车将达 5 万辆,2030 年达 100 万辆,分别催生 5 万人和 25 万的氢能技能人才需求。
从薪资来看,风电运维工程师月薪在 8K-12K 元,光伏系统工程师在 10K-20K,储能软件工程师在 20K-35K ……跑赢大多数行业。
05
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450 万
就像半导体是所有电子业的根本,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号称 " 工业之母 "。尤其是高端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与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装备制造业走向高端领域的关键加工设备。伴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高端数控机床有望迎来全新增长点。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8 年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另外,随着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机器人市场也日趋需求旺盛。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新安装量占全球 51%。另外,被视为继计算机、智能 手机 、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的人形机器人,在政策、资本和技术的密集催化下,正迎来爆发前夜。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25 年,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人才缺口 450 万人。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具备数控编程、机床操作和维护技能的人才相对短缺, 特别是能够进行数控编程、机械设计、数据分析等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稀缺 ;机器人领域,无论是本体、减速器、激光雷达等硬件领域,还是 AI、芯片设计等软件领域, 对相关人才都呈井喷式增加 。
从薪资来看,高端数控机床一线操作工的薪资在 6K-9K/ 月,编程人员则在 7K-15K/ 月,沿海地区经验丰富的数控机床编程师,月薪可达 20K-30K;机器人工程师薪资过万是行业平均水平,对于顶尖人才甚至开出百万年薪。
06
新材料:缺口 400 万
曾经戏谑为 " 天坑 " 专业的新材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中迎来了高光时刻。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新材料产业的创新成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高端装备等众多新兴战略产业提供了关键原材料保障。工信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预计在 2025 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达到 10 万亿元规模。
新时代呼唤 " 新工科 " 人才。据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 到 2025 年,新材料领域人才需求量预测为 1000 万人,人才缺口为 400 万,缺口占比达 40% 。具体到岗位,技术研发类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等研发工程师存在较严重短缺;生产管理类工艺工程师和质检工程师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
在薪资方面,根据第三方招聘平台,本科新材料工程师 52% 月薪在 8K-15K,仅 2.1% 也能达到 30K 以上,还有 5.9% 低于 6K。
07
航空航天装备:缺口 47.5 万
近几年,随着国产大型客机 C919 成功研制以及投入商用以及 商业 航天按下加速键,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2024 年,国产 C919 大型客机累计订单已经超过 1200 架,成为波音和空客的强劲对手。中国的航空工业不再是 " 组装工厂 ",而是具备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能力。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估算,2024 年中国航空航天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 2 万亿元。
航空航天业快速发展导致人才的巨大缺口。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到 2025 年航空航天装备人才缺口将到 47.5 万人 。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航空航天上游为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中游为航空装备整机制造,下游为应用与维护,围绕产业链衍生出对飞控系统研发、电机系统研发、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制造、无人驾驶航空器、通信系统等方向的高端人才需求。此外维修人员、售后人员和商务服务人员也存在较大缺口。
从薪资来看,因职位和地区等因素有所不同,但平均工资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例如,中国航天飞行器行业的平均工资为 7-18 万元。
08
生物医药:缺口 45 万
生物医药被称为 " 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 "。尤其是,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民众对于健康意识的提升,直接推动医药生物行业的需求爆发式增长。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3 年全国医药制造规上企业营业收入为 2.95 万亿元,到 2029 年预计将达到 5.4 万亿元,一大超级产业正在浮出水面。
同样,生物医药产业也正在经历一场人才的洗礼。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预计到 2025 年,生物医药行业人才总量达到 100 万人,但人才缺口有 45 万人。具体到岗位,上海浦东发布的一份人才报告显示: 生物医药紧缺岗位集中在药物研发(包括生物药研发、化学药研发和制剂开发)和临床试验两大领域 ,特别是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
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超过 1/3 都在浦东布局,集中了全国 15% 的一类新药和 10% 的创新医疗器械。2023 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了 3782 亿元。因此,浦东生物医药人才需求状况能够间接映射全国。
具体到薪资,第三方招聘平台显示,临床试验月薪 38.7% 集中在 8K-15K,同时低于 6K 的也有 7.8%,30K 以上的高新占比为 9.4%。
09
集成电路:缺口 30 万
受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的推动以及国产市场的国产替代加速,半导体行业正迈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估算,2024 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17567 亿元,其中集成电路市场份额占比最大达到 78%。
中国半导体协会预测,到 2025 年,中国集成电路人才缺口将扩大至 30 万人。根据最新的《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洞察报告》数据显示, 集成电路行业最需要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其次则是与之相关的电子科学技术、微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
从具体岗位需求来看,主要包括有包括算法、芯片开发、测试、产品设计、技术支持等岗位。行业正处于关键的上升期,目前仍然缺乏相应的中端和高端研发人才。在薪资方面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一线城市岗位平均年薪达 37.68 万元,二线城市平均薪酬为 23.10 万元。
10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缺口 26.6 万
随着全球航运更新换代,市场需求激增,中国船舶行业也进入了新一轮周期性增长,许多船舶企业的订单甚至排到了 2028 年。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包括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已实现连续 14 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唯一一个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的国家。
下游的繁荣,已逐渐传导至上游专门培育船舶制造人才的高校。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预计到 2025 年,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人才需求总量达 128.8 万人,人才缺口 26.6 万人。业内人士称, 从船舶设计、船舶制造、船舶配套,到下游的应用和服务,整个船舶行业都非常缺人 ,而且相关专业的就业率极高,其中哈尔滨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 97% 以上。
在薪资待遇方面,以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的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为例,在不限经验的情况下,一个舰船制造高级研发岗位,博士月薪可达 2.5 万— 4 万。
来源:前瞻网